行走在北京前门,一众古建筑、仿古建筑的包围里,一栋纯欧式带钟楼的高大建筑总是格外引人瞩目。虽然建筑外墙挂着“中国铁道博物馆”的招牌,但是这座基于老车站旧址上建立的博物馆,会选择去参观的游客并不多。很少有游客知道,这里曾是全国最大的火车站——前门老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历经百年,这栋建筑就像一位耄耋老人,默默见证着眼前这座古老城市的日新月异。
光环无数的百年车站
时间退回上世纪初,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割地赔款,列强纷纷抢夺中国铁路的修筑权和经营权。前门火车站正是1901年英国强行将京奉铁路的起点从马家堡延伸到前门东侧时修建的。车站始建于1903年,1906年正式启用;由于位于前门(正阳门)大街东侧,因此全称为“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
建成后的车站站房建筑面积达到了3500平方米,站内三座站台,候车室总面积就达到了1500平方米。因此,不仅仅是在北京,前门火车站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火车站,同时也是各项设施齐备、首屈一指的模范车站,承担着重要的枢纽功能。
穿越了一部近代史
这座百年车站见证了近代史上的无数历史事件——1905年,吴樾在此刺杀清廷派遣出洋考察的五大臣,却以失败告终;1924年,孙中山扶病北上,李大钊和3万民众到此迎接;“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学生组成的“南下救国团”从这出发投入抗战;1949年,毛主席在此迎接北上参加新中国筹建工作的宋庆龄女士;1958年,最后一批抗美援朝的英雄代表从这里凯旋,周总理亲自前往迎接......
从晚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一桩桩一件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前门火车站的月台上轮番上演。
退出并不意味着结束
1959年,位于东城区新建设的北京站开通运营,前门火车站不再履行车站功能,退出历史舞台。此后它先后被改造成铁道部的科技馆、铁路工人文化宫、剧场、老车站商城和电讯市场。直到2004年,被列入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一切尘埃落定。2010年,在车站旧址上打造的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正式对外开放。从火车站到铁路博物馆,这座百年建筑的使命又得到了延续。
当我站在博物馆前,发现自己拍摄的照片和百年前的老照片不太一样,尤其是钟楼的位置似乎反了方向。回去看了纪录片才知道,原来在上世纪60年代,北京开始修建地铁一期工程时,老车站靠北面的五分之三恰巧位于地铁沿线;而当时技术有限,地铁采用的都是明挖法,施工前需要拆除地面所有建筑。于是专家决定以钟楼为中心做了个“镜像对称平移”,将钟楼左侧的部分建筑拆掉,在钟楼右侧按原样重建,才留下了这座历史建筑。
文保单位里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一至二层按照时间顺序,从百余年前的蹒跚起步,到如今复兴号高铁网络遍布大江南北,让人感慨的是如此突飞猛进的进步,其中间隔不过百年而已。博物馆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点滴通过大量文物史料呈现给观众。
这里陈列着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1881年投入使用,时速32公里的“龙号机车”;一旁复原了清末铁路皇家客车内部的场景,完全是将宫廷搬到了车厢里。
一楼最瞩目的机器是一台德国进口的铁路客票印刷机,一直用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被视为“镇馆之宝”。
另有20世纪前期候车室的场景复原,民国年代感十足。
一层的陈列有很大一部分围绕着“铁路之父”詹天佑展开。他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成为中国铁路史上辉煌的一页,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博物馆的地下一层展示了包括青藏铁路为主的高难度铁路沙盘模型,以及武汉站、广州站、西安站、成都站等代表性现代高铁站的模型;
二层则展示当代的铁路发展历程,从蒸汽机车到柴油内燃机车,从电力机车到现在的高铁动车...对比一层的陈列,越看越燃,能十分明显地感受到中国铁路发展一路走来,可谓“轻舟已过万重山”。
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只法国制造、曾在京汉铁路跑马场使用的落地钟。早已停滞的指针暗示着一段无声的落魄岁月。恍然间,指针哒哒地转过140多年,天地依然,却换了人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甲2号
交通:地铁2/8号线 前门站E2口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