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与北京有关的古都话题,大多数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元、明、清三朝的相关内容。再往前追溯,大家可能就模糊不清了。被很多人忽略的是,北京曾经是辽国的南京,虽然目前存留下的辽代建筑并不多。其中最瞩目的,无疑是曾经制霸北京天际线的天宁寺塔。
最古老地面建筑
北京的塔类古建筑中,比较出名的应该是北海白塔和妙应寺白塔。相比之下,天宁寺塔相信很多人没听过。这座始建于辽天庆九年 (公元1119年)的砖塔,其实就在广安门外、西二环边,已经矗立了近900年。它不仅是北京最高的密檐式佛塔,也是北京作为辽都南京时代留下的珍贵遗存;更是北京城区最古老的地面建筑,比故宫足足早了302年!
有着“缥缈龙宫分色相,岧峣雁塔逼云霓”美誉的天宁寺塔,在1988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与塔
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天王寺,辽代建塔,后改名天宁寺。元末寺院毁于战火,仅余孤塔,茕孑无依。明永乐元年对塔进行了修缮,并重建寺院。辅佐朱棣登基的僧人姚广孝曾移居此寺。至明末,寺院再次被毁。清代康乾时期也多次整修,将原来的铁制塔顶改为砖砌宝顶,但仍保留了辽代的原貌。历史上的天宁寺规模宏大,分中路和东西三路,但现在仅存中路。
寺院布局
寺院不大,坐北朝南,为典型的三进式中国寺庙。前有山门殿,面阔三间,灰瓦硬山顶。门上石额上书五个鎏金大字——敕建天宁寺。
穿过山门就是开阔的前院。入内后正对的就是主殿接引大殿,两侧另有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殿前有两株银杏树,每年右手边这棵总会先一步泛黄,在阳光下特别好看。接引殿前有乾隆年间重修天宁寺碑,殿内供奉一尊5.8米高的金丝楠木阿弥陀佛。
接引殿的后方就是参观重点——巍峨屹立的天宁寺塔。塔前左右有药师殿、弥陀殿两个配殿和两通石碑。叹为观止,是天宁寺塔留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砖塔形制
这是一座八角十三层窑檐式实心砖塔,塔高57.8米,外型是典型的辽金时期发展高度成熟的密檐式砖塔,是契丹和汉族工匠合力创造的建筑。整座砖塔建在一个方形平台上,须弥座之上是3层巨大的仰莲瓣,托举起高大的13层塔身。
塔身雕刻有力士、菩萨、天王等造像装饰,虽有损毁剥落,反而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真实沧桑,刻满了属于历史的密码。
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就是中轴线正面朝南的那两尊金刚力士雕像,栩栩如生、狞眉怒目、肌肉力量十足,瞬间把人带入到辽代。
驻足细观天宁寺塔,会发现其各部分比例极为匀称协调,须弥座、塔身、密檐、结顶宝珠等相互组成了轻重、长短、疏密相间相连的造型。梁思成曾盛赞此塔立面富有音乐韵律,并以此为例来阐述中国建筑艺术的节奏。
据《京城古迹考》载:原塔檐上悬“有铃2928枚,合计重10492斤。”当时无论是否有风,天宁寺塔的铃声都连绵不断。现今虽所剩不多,但依稀能感受到当年的妙音盛景。
古今对望
拍摄天宁寺塔,很多时候都避不开旁边那个巨大的烟囱。这一高达180米的烟囱原属建于1976年的北京第二热电厂,当年曾有过存废之争,后来保留为工业遗存,改建成了“天宁1号”文化创意园区。现在,一边是近千年的辽代砖塔,一边是老厂房和大烟囱,两者以古今对望的姿态一同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欣赏天宁寺塔还有一个隐藏角度,那就是一旁天宁寺东里的民居“缝隙”里,遥望这一辽代巨构,更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古塔掩映在现代楼宇之中,历经波折和风云变迁,向往来的游人讲述着这里不一般的历史。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天宁寺前街甲3号
交通:公交19/40/42路等广安门北,地铁7/16号线达官营站
门票:免费,无需预约
开放时间:0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