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中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在武汉所有的火车站当中,汉口站是资历最老的火车站了。其铁路建造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9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政府上奏,修建卢(沟桥)汉(口)铁路(后称京汉铁路)。
1898年底,汉口的大智门外开始兴建火车站,直到1903年,这一划时代的火车站终于建成。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而大智门站被视为京汉铁路全线最耀眼的亮点。
大智门车站又被称为京汉火车站,是当时亚洲最大、最雄伟、最现代化的火车站,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条长距离准轨铁路的南端终点大型车站。该车站是中国第一条贯穿南北的京汉铁路和东西向川汉铁路交汇的枢纽客运站,可谓是中国铁路大动脉纵横开阖的心脏地块。对于大智门车站来说,也见证了“货到汉口活”的黄金年代。
车站由两位法国人设计,火车站主体建筑也为法式风格。车站四角均设有钟楼,内部用四根拱柱支撑。大厅穹顶简洁开朗,花岗岩的基座与上部的白墙、大玻璃窗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钟楼约高20米,顶部为铁铸,呈流线纺锤形,绿塔橙瓦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建筑的墙面、窗洞、檐口运用了大面积的几何装饰,使得整栋建筑华丽生动。立于丁字路口,如一座欧式城堡。
120年过去,如今主楼站牌上的“京汉火车站”依然清晰醒目,字体充满怀旧感。站牌上方有一只振翅欲飞的苍鹰,代替了原先铁路的标志“飞轮”。
下方的时钟,定格在了6点24分。
站在围栏外眺望,大门开了一扇,一层的候车大厅“犹抱琵琶半遮面”。充满年代烙印的木质门窗、吊灯、地面仍在无声诉说那个年代的故事。
而站外的围栏,则成了当地人晒太阳闲聊的地方。
当时火车站建成后,租界与铁路间的大片荒地渐渐成为市场,火车站周围也成为了商铺林立、居民众多的闹市区。沿着兰陵路、黎黄陂路到车站路,成了老汉口曾经最繁华的位置,汉口人最深的记忆都在这里,发生过数不清的故事。
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官员从这里此处乘火车逃往北方。1937年9月17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从这里北上抗日。另外,据《武汉老剧院》记载,1951年梅兰芳第五次来汉口,从大智门车站下车,武汉伢争相围观,只为欣赏大师风采。自车站大门起,沿着车站路右转至友益街短短千米,先生走了将近1小时。
从过去万千瞩目的火车站,到现在的中国近代工业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智门火车站的荣耀仍在延续。1991年大智门车站结束运营,曾经的汽笛声成为时代的绝响;取而代之的汉口火车站新站的正立面造型,就是模仿大智门而建的。京汉铁路完成使命后,2004年武汉轻轨一号线正式通车。京汉大道也由此变身高架下汽车奔腾、高架上轻轨疾驰的传奇大道。
历经百余年,现在的大智门车站旧址已是沧桑破败之相,与身后建起的现代高楼形成了鲜明对比。走到其跟前,不免对其荒废的现状感到惋惜。近几年汉口不少老建筑和里弄通过修复迎来新生,不知何时会轮到这里。
我还在这里坐过火车,几岁的时候
汉口火车站延用了这个造型
这里前些年还租给一些企业做办公楼 木质楼梯走的嘎吱嘎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