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经过十几年在外逃亡生活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成功即位晋国国主,开始了他的称霸之路。
在春秋初期曾经有“小霸王”称号的郑国,到这时候,经过一段内乱和几位没有什么作为的郑君的统治下,已经沦落为二流的诸侯国了。
郑国西北的晋国在晋文公的带领下,开始成为继齐桓公后,又冉冉升起的一个新的霸主。
郑国的郑文公忧心忡忡啊,很后悔早年不听从掌权郑国国政的弟弟叔詹的劝谏,优待落难经过郑国的晋文公。郑文公其实也是一个很果敢和狠心的人物,之前立好的太子,因太子之母去世早,太子担心自己的太子位置不保,就图谋弑了郑文公。阴谋被郑文公提前知道后,他就狠心地不但除掉了太子,还把其他儿子也一起给除去了。其他的儿子只好逃亡到外国避难去了,公子兰就逃亡到晋国,当上了晋文公的一个大夫。公子兰很敬重晋文公,加上自己做事谨慎,又时时请教晋文公,晋文公对他喜爱有加,常常把他带在身边。
晋文公即位后,为了报复当年过郑国,郑文公不礼待他,就联合秦穆公发兵讨伐郑国,通过这次讨伐,晋文公成功的帮助公子兰当上郑国国君,这就是郑穆公。
上位后的郑穆公自然很感激晋文公对他的恩情,加上晋国是当时的霸主,自然与晋国结盟,成了晋国的小弟。有了晋国这个霸主大哥作为靠山,郑穆公单方面撕毁了郑文公时期与楚国的盟约,死心塌地跟着晋国混春秋。时不时还出兵跟着晋国攻打秦国和楚国。
楚国对郑国的失约很是愤怒,无奈有晋国这个霸主靠山,虽然晋文公去世多年,但霸主地位还在。公元前620年,楚穆王实在无法再忍了,为了报复郑国当年的失约,就约上结盟的诸侯国一起出兵讨伐郑国。郑穆公得到消息后,赶紧通知各路边关采取防守方针,又急忙派出人去向晋国求救。
防守的郑国主帅上了楚军的当,导致楚军直迫都城,晋国的救兵还没有来,郑穆公就被楚穆王逼着与楚国结盟了。接着又随楚国一起讨伐宋国,就这样郑国又背弃晋国,跟楚国好上了。
郑穆公也有其苦衷啊,谁叫郑国就夹在晋国和楚国中间,两个都是大国,又都是强国。郑国又是这两个大国想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谁都想吃掉郑国,进入中原称霸。像郑穆公刚即位之时,远在西方的秦国就想趁着郑国新旧交换之机,集结大军急行军想一举攻下郑国。还好郑国爱国商人弦高,在滑国智退秦军,才让郑国躲过一劫。可见郑国是各大国崛起进入中原称霸必争之地。
郑穆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点,在他的意识世界里,有的只是想让郑国存活下去。只要能让郑国存活下来,谁强跟谁混,谁打我就跟谁结盟,只要不亡国。
到了郑穆公十八年(公元前610年),郑穆公又与晋国结盟,一起出兵攻打宋国。仗还没打,宋国就给晋军主帅送是贿赂的财物,晋军就此退军,晋军主帅凭着晋国强大,就没有通知带兵助阵的郑穆公,郑穆公又因晋受贿退军又和楚国结盟。
不久郑国在晋国强大的压力下,不得不再次和晋国结盟。忙忙碌碌的郑穆公,就这样在晋楚两个大国间周转,为的只是让郑国多活几年。
到了公元前606年初,楚国再出兵讨伐郑国,就是因为郑穆公又和晋国结盟了。为郑国奔波了一辈子的郑穆公,忧虑成疾,到了这年十月就一病不起了。
这个时期,正是各国纷纷雄起奋力争强称霸的时期,郑国在郑穆公的带领下。相机依附各大国,关键之时,撕下个人的面子,使得郑国免受灭亡之患,比起那些爱面子而亡国的君主来,又强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