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混养避害诀,海带共生系统,生态养殖,核心要点解析

小高养殖 2025-02-19 20:22:15

扇贝混养避害诀,海带共生系统,生态养殖,核心要点解析

在咱们的海洋养殖世界里啊,扇贝可是一种相当有价值的养殖品种。扇贝这东西,长得就像个小扇子一样,特别可爱。它主要生活在浅海的礁石或者泥沙底质的海域。扇贝的价值可不少呢,它不仅肉可以吃,味道鲜美,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能为养殖户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而且它的外壳还可以用来做一些工艺品,在装饰品市场上也有一席之地。

在海里养殖扇贝啊,其实有不少痛点。就拿养殖环境来说吧,海里的变化可是很复杂的。比如说水温,不同的季节水温变化很大。像在北方的一些海域,冬天水温可能会降到很低,这对扇贝的生长可就有影响了。我就听说过一个事儿,在东北某沿海地区的一个小养殖场,冬天来了之后,因为没有做好水温防范措施,好多扇贝都死了,损失惨重啊。还有水质的问题,海里的污染啊、海流的强度啊都会影响扇贝的生长。比如说在某些工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如果污水排放控制不好,海水里的有害物质增加,扇贝就容易生病或者生长不良。

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时候就提到了混养和共生系统。比如说扇贝和海带搞混养共生。海带这植物啊,可神奇了。它长得长长的,在海里随着水流轻轻摆动。海带和扇贝混养有很多好处。首先,海带的叶片可以遮挡阳光,就像给扇贝搭了个小凉棚。在夏天的时候,海水温度升高得厉害,要是没有这个遮挡,扇贝可能会因为水温过高而受影响。我有个朋友在山东威海有个养殖场,他刚开始的时候就知道海带和扇贝混养这个点子不错。威海那地方啊,地形以丘陵为主,海岸线曲折,海域里有很多礁石,特别适合养殖扇贝和种植海带。

从混养的角度来看,扇贝和海带种在一起,扇贝可以在海带的庇护下健康成长。扇贝呢,它的小贝壳会随着水流微微晃动,这样又能带动周围的海水流动。这一流动啊,对海带生长也有好处,海带能获得更多的营养和氧气。这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就很奇妙。

再说说那些冷门的绿植品种对比。比如说裙带菜和海带对比。裙带菜的叶片比较薄,长得比较纤细,它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地区比较浅的海域,生长速度比较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挺高的。而海带呢,叶片厚一些,长得更加挺拔,在北方和南方都能找到合适的养殖区域,不过它在低温环境下生长得更好,抗逆性也不错。

还有石花菜和海带。石花菜长得像树枝一样,是红藻的一种。它生活在比较深的海域,一般分布在南方温暖的海域比较多。石花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在食品工业里经常被用来做凉粉等美食。和海带相比,它的生存环境要求更加苛刻一些,它喜欢水流比较湍急的地方,而且对光照的要求也和海带不太一样。

咱们再回到扇贝和海带的混养共生上。在混养的时间安排上也有讲究。比如说在海带开始育苗的时候,就要考虑扇贝苗的投放时间。如果不注意这个时间差,就可能会互相影响。像在南方的一些海域,比如福建沿海,水质比较温暖,水温升高得早,可能海带育苗要早一点,扇贝苗投放也要相应调整时间。大概在海带育苗后的一个月左右,可以考虑投放扇贝苗。而北方海域,像辽东半岛附近的海域,水温相对低一些,海带育苗时间可能会晚一点,扇贝苗投放也不着急。

从养殖场地来说,除了刚才提到的山东威海那种海岸线曲折、礁石多的地方,还有一些平坦的海滩养殖区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在河北秦皇岛等地的一些平坦海滩养殖区,搞养殖场的话,管理起来比较方便。如果是散养扇贝的话,要注意防止潮水退去时扇贝暴露太久。而养殖场规模养殖的话,就可以更好地控制水温、水质等条件。像在夏季高温的时候,养殖场可以通过一些设施调节水体温度,保证扇贝和海带的正常生长。

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南方养殖海域水质比较肥沃,但是温度高,扇贝和海带的生长周期会短一些。以扇贝的生长来说,可能北方的扇贝从投放苗到收获需要两年,而南方一些海域可能1年多就差不多了。海带也是如此,南方海域的海带生长速度快,在短短几个月就能达到收获的标准,而北方海域可能需要5 - 6个月左右。

3年的时间可是扇贝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3年里,除了要做好混养共生关系的维护,还要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说疾病的防治。扇贝可能会得一些细菌性疾病或者被寄生虫侵害。在海带身上也会有类似的情况。要是发现扇贝扇贝生长缓慢或者外壳颜色发生变化,就要警惕是不是生病了。海带要是有黄斑或者是颜色变得很暗淡,可能也是有问题的表现。

再从养殖的成本来看。扇贝养殖的成本包括苗种的采购成本、养殖场地的租赁或者建造成本、日常的管理成本等。海带呢,育苗成本、肥料成本等也不容忽视。在计算成本的时候,就要考虑混养共生系统能带来哪些效益。比如说,虽然混养的时候要在场地规划、日常管理上多投入一些精力,但是扇贝生长得更好,海带产量也提高了,总的来说效益还是增加了。

我认识一个浙江宁波的养殖户,他在海边有一个小范围的养殖场。以前他只是单纯地养殖扇贝,虽然扇贝能养活,但是产量和品质都不是特别理想。有一年,他听说了扇贝和海带混养的技术,就开始尝试。刚开始的时候,他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不知道怎么合理地布局海带和扇贝,海带的叶片长得过于茂密影响了扇贝的透光性。但是他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慢慢地掌握了一些技巧。他在冬季,根据当地海域的潮汐特点,调整了海带和扇贝的密度。在春季,他发现扇贝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了,而且扇贝的肉质也更加鲜嫩。这一年,他的收益比以前单纯养殖扇贝提高了近一半。

还有就是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扇贝和海带的混养共生系统是一种很好的环保养殖模式。海带的生长可以吸收海水中的营养盐,减少海水中营养物质过多的情况。扇贝的排泄物又能为海带提供养分,这种良性的循环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也是有意义的。

再说说那几个不同的养殖场景。在养殖场集中养殖的话,可以进行规模化管理,像统一调节水质、统一防治病虫害等。比如说江苏启东一个大型的扇贝和海带混养养殖场,他们有专门的团队来负责水质监测,每天都会对水温、酸碱度等数据进行记录。一旦发现水质不符合标准,就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而散养的话,像在福建的一些沿海渔民家庭,自家的小面积海域就放一些扇贝和海带。虽然养殖规模小,但是灵活性强,可以根据自家海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养殖方式。

从海带的品种选择上,也有多种差异。有一种坛紫菜,它在江苏、浙江沿海比较常见。坛紫菜的叶状体呈紫红色,比较厚实,在市场上也很有需求。它和扇贝混养的时候,对光照和营养盐的需求和长叶海带是不一样的。长叶海带主要分布在北方,它的生长速度较快,对水体营养的需求在前期比较大。

在混养的时间管理上,如果是在3 - 5月的春季投放扇贝苗和海带苗,到了6 - 8月,海带生长迅速,扇贝也开始活跃起来。这个时候就要注意水质的调节,因为这个时期的水温变化比较大,而且海带生长茂密可能会影响扇贝周围的氧气交换。

从扇贝的收获时间来看,在北方海域如果是在2龄的时候收获,扇贝的壳大、肉多。而在南方海域如果1年左右就收获,虽然产量可能相对低一点,但是可以避开一些高温期可能带来的风险。

再看南北地域差异对养殖周期的影响。以广东沿海和辽宁沿海为例。广东沿海水温较高,扇贝生长的速度比辽宁沿海快。在同样的养殖模式下,广东的扇贝可能1年就可以达到上市的要求,而辽宁的扇贝可能需要1年半甚至更久。

在这3年多的养殖过程中,扇贝和海带的共生系统还会面临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台风来袭的时候。在福建沿海,每年台风季节对于养殖户都是一个大考验。有一次,一个养殖户在台风来临前,没有及时加固扇贝养殖笼和海带的固定装置。台风过后,他损失了很大一部分扇贝和海带。后来他就总结了经验,在台风季节来临前的一个月就开始加强防护措施。他会把扇贝养殖笼沉到更深一点的深度,减少风浪的冲击。对于海带则是增加一些固定的桩木,保证海带不会被吹散。

在扇贝和海带的混养中,对饲料的使用也有讲究。虽然海带可以和扇贝形成一定的共生关系,但在某些特殊的生长阶段,可能还是需要补充饲料。比如扇贝在育苗期,需要有一定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来源。如果在混养区域的海水中浮游生物不足,就需要适当投放一些适合扇贝幼体的饲料。而海带在生长旺盛期,如果水体中的营养盐跟不上,也需要补充一些复合肥料。

在养殖场地的基础建设方面,北方的养殖场因为可能面临比较恶劣的天气,对于养殖场的抗风浪能力要求更高。比如辽宁的一些海边养殖场,会建造更高更坚固的防护堤。而南方的养殖场则更多地考虑防潮和防洪。像广西沿海的一些养殖场,就要防止雨季涨潮时海水倒灌进养殖区造成污染。

现在还有一种新型的扇贝和海带混养模式是在海上浮筏上进行的。这种方式在山东蓬莱等地有尝试。它的优点是可以根据海水的流动和光照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浮筏的位置。和传统的近海海底养殖相比,海上浮筏养殖可以让扇贝和海带更好地接触到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和阳光。但是这种养殖方式也面临一些风险,比如浮筏可能会被风浪破坏。

3年的养殖过程里,扇贝和海带的共生系统也有自己发展的阶段特点。在第一年,主要是让海带和扇贝适应混养的环境,观察它们的生长状况,调整养殖的密度等。到了第二年,海带开始迅速生长,这个时候要调整好海带和扇贝之间的空间关系。第三年,如果是在合适的海域和养殖条件下,扇贝和海带都达到了收获的标准,就可以进行收割,并且总结这三年的养殖经验,为下一轮的养殖做准备。

在这个扇贝和海带的生态养殖世界里,还有很多人在不断探索新的东西。比如说,有没有更好的品种组合,或者说有没有更高效的养殖管理技术。就像云南有个人工养殖扇贝的尝试,虽然和海边的大规模养殖环境差别很大,但是也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在那里,他们利用室内的人工养殖池,模拟海洋的环境来养扇贝。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养殖环境的各种参数,也许在未来也能和海带的养殖结合起来,创造出全新的共生养殖模式。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扇贝和海带的生态养殖共生系统中,你觉得最关键的环节是哪一个呢?是品种的选择,还是养殖环境的管理,亦或是养殖周期的控制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