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居家的小男人!上一篇文章我们讲了孩子为什么会打人。在充分了解这个原因的前提下,今天我们聊一聊应对这个问题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孩子的世界是有他们的规则的。其实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并不是我们所看到所认为的那样,很多事儿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儿。如果你的孩子和别人在相处过程中,肢体上有比较大的动作,有可能会影响到别人,那你可以温柔平和的跟他说,我们玩的时候要尽可能顾及到其他的小朋友,尽量不要碰到别人。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没有分寸感的,特别是在玩的时候,如果他动作比较大,然后大人又是碍于面子,对孩子比较严厉,下结论就说他打人的话,这种被父母否定,对孩子来说才是一种很深的伤害。
所以,时刻的观察孩子,适当的引导,不要在还没发生什么事儿之前就去干预。
这个时候要拿捏好你的态度和情绪,不能太平和,不能笑嘻嘻的说,要比较严厉正经的说这个话,要让孩子意识到这么做是不被允许的,是不好的行为。如果家里有很多家庭成员在场的话,要和其他人提前说好,如果孩子有类似这种打人行为,大家不要去起哄,不要去笑他,这样会让孩子误以为他这么做,大人很开心,他的这种行为是被允许的,他以后就会经常重复这个行为,当你有一天再去告诉他,他这样是不对的时候,他就会非常的莫名其妙,我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这样会对他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困惑。
暴走之后,首先你要控制好你自己的情绪,不要马上严厉的去批评孩子,给几分钟时间让你和孩子都冷静一下,调整好你的情绪之后,再付出你的耐心,去跟孩子聊聊刚刚发生的事情,站在他的角度告诉他,不管是谁对谁错,都不应该用打人这样的方式来解决,这都不是一个好的行为方式,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怎么样?
具体要根据当时发生的事情来处理。
很多事情你只是去跟孩子讲道理,是不会起到什么作用的。你是怎么说话的?你是怎么控制自己情绪的?对孩子都是示范的作用,你想让他成为什么样子?首先要看看自己是什么样子,你是否做到了你希望孩子成为的那个样子。你平常很易怒,很暴躁,很容易激动失控,然后希望孩子很温和,很柔软,很冷静,很稳重,这是不可能的。你问问自己,凭什么呢?
爱永远是化解所有问题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一个孩子,他在一个比较稳定充满爱的家庭里面生活,他遇到任何问题他都知道父母在他的身边一直会陪着他和他一起解决。这样的孩子他是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所以即使在初期,他肢体上有一些不当的行为,通过父母的正确引导,这种行为也会很快的扭转过来,你给予他足够的关注,他就不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寻求关注。平常跟孩子互动的时候,当他要表达情绪,但是方式不对的话,首先你要做的事肯定他当下的情绪,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再去引导他。
举个例子,十一刚开始搭乐高的时候,因为手指还不是很灵活,总是搭不到一块去,搭了一会儿没搭成,他就挺生气的把几块积木扔到一边。我当时看到他这个表现,先帮他把积木给捡回来,然后跟他说:
l 要把积木都搭在一起,即使是爸爸妈妈来搭的话,也会需要很多时间,需要很多耐心!如果搭不好,爸爸妈妈也会觉得不开心。但是我们可以慢慢来把它搭起来。就像是搭一个小房子,我们还可以住进去,到时候十一和爸爸妈妈一起住进去,所以我们现在一起来把这个搭起来好吗?
十一看着我,刚刚那些失落的情绪马上就没有了,坐下来跟我一点一点的把积木搭起来,到现在他已经可以自己一个人坐在那搭乐高搭很久。
所以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永远对孩子付出最大的耐心,对孩子初期的爱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动画片里面有不好的行为,要及时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这么做。动画片的吸引力是很大的,他的某一些人物形象,某些故事情节,可能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影响要有效很多,所以需要大人严格把控给孩子看的内容。
另外如果你发现他平常有一些相对比较有攻击性行为倾向的话,绘本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方式,把情景放到故事里面,孩子会更加容易接受。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内容,让更多的父母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打人和他打人之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不要只看到他被打了、受了多大的委屈,或者说看到他打了别人就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孩子表现出各种各样行为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去了解他,给出正确的引导,陪伴他成长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明白,这也是对你自己的一个情绪控制疏导的过程。
永远记住,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子,先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样子,你希望他成为的样子,你自己做到了吗?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希望我们可以因为孩子的到来而有机会变成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父母,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分析,陪伴我们的孩子和他一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