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了怎么办?

居家的小男人 2020-10-02 15:20:07

大家好,我是居家的小男人!前几天天气比较好,气温也比较凉爽,我们就带着小十一到小区的儿童游乐区玩了一会儿,疫情没爆发之前几乎每天都会去,后来疫情爆发,减少外出,又赶上夏天天气比炎热,所以就去的比较少。

小十一就像是第一次去的游乐区一样,特别开心,特别兴奋,滑梯就上上下下滑了好几遍。当他第6遍从滑梯上滑下来的时候,他发现滑梯的后面有一个皮球,皮球跟我们家的皮球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当时他就认为他的皮球,他拿起皮球正要向我跑过来的时候,旁边一个看着比他大一些的小男孩抢过他的皮球,把他推倒在地上,然后大声的对他吼了一句。

我赶紧跑过去把小十一扶起来跟他说“没事”,而他也的确像没事儿一样,有点懵的站在那。我拍了拍十一衣服和裤子上的灰尘,随后那个小男孩的妈妈来了,妈妈用非常快的语速和很严厉的表情把小男孩教育了一顿,教育的同时还时不时的跟我们点头微笑,连连说“对不起”,我跟他示意没关系,而且看着天色也比较晚了,就抱着十一往回走。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跟他解释,刚刚小哥哥不是故意要推他的,这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是这个表达方式不是好的表达方式,我们以后也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的小朋友,我一边跟他解释刚刚的事情,一边同样也意识到我的孩子已经开始初步接触人际交往这件事了。

一个孩子他从最开始的只跟父母玩,到后来跟越来越多其他的孩子一块玩,怎么样做到友好的相处?怎么样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诉求?这些都是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习的事情,同样也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学习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每个父母的性格也不一样,所以每个家庭在孩子的人际交往方面碰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就先来聊一聊,我的孩子被打了应该怎么办?

第一,不管你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碰到什么样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这其实是孩子学习成长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他在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表达自己,这样也能帮助他以后能够更好的处理和其他人以及和社会的关系。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更多的引导孩子去学习怎么面对,如何成长。这个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仅仅计较眼前的被欺负了或者吃亏了这种想法。

第二,要去主动了解孩子世界里的大人到底是什么意思。一般来说,三岁以下的孩子,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好,所以当他们不能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来表达情绪的话,他就会使用肢体。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个小男孩,如果是一个可以正常用语言沟通的孩子,他都不会用那么激烈的“推”这个行为来表达他当下的情绪,所以他不是故意要打人,也不是坏,更加不是有多大的恶意,他只是选择了一种并不友好的表达方式,所以如果你们家的孩子也有打人这个行为的话,要先试着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行为,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在充分意识到前面两点的前提下,我们来具体说说我的孩子被打了,应该怎么做。

当孩子之间起冲突的时候,一般来说父母会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要不要去干预?

大人要不要干预,其实是有评判标准的。

第一个就是孩子的年龄;第二个就是孩子当时的情绪。一般来说,三岁以下的孩子大人是需要去干预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办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诉求,自己来进行协商解决。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很多孩子会用肢体来表达,比如说打人、推一下、抓一下,是因为他们还不能够用语言来完整的表达,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来做引导。

但基于这个年龄的前提,另外一个条件就是孩子当时的情绪,如果你的孩子被抢了玩具或者说被推倒了,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反应,接着玩,你也不用去做干预。因为这件事情对她来说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孩子的世界是有他们自己的一个规则的,你看到的所谓被欺负了,受委屈了,可能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所以如果孩子自己没什么事的话,大人也不要去强化这件事情,这样反倒会让孩子觉得害怕。

如果你的孩子发生冲突之后,情绪发生了改变,大哭或者很委屈或者很愤怒,那就需要我们大人来干预了。倒不是说让你去主持什么公道,而是这个时候孩子会比较疑惑。

当他遇到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应该怎么处理?

刚刚发生的这件事情,对方的小孩推我、打我、抢我的东西,他这么做是对的吗?

我也可以这么做吗?

这些都是他在这个过程中碰到的疑问,所以需要我们大人来进行干预给他答案,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成长。

要怎么干预才是一个比较正确的引导方式呢?

首先,如果在公众场合发生一些冲突的话,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保护好你的孩子,保护不仅要从行为上,还要从心理上。如果碰到比较霸道的孩子抢玩具,一方面你要去安抚你的孩子受委屈的情绪,另一方面你要让他知道父母会一直陪着他,然后跟他一起去把玩具要回来。

去要玩具,这个事情也是讲究技巧的,尽量用比较平静的跟对方孩子好好说的这种口气去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是没有物权意识的,所以他也不是故意要来抢玩具的。你如果是用那种特别愤怒的情绪去呵斥对方孩子,孩子都是比较叛逆的,他肯定也不会还给你玩具,并且这种呵斥对你的孩子来说也不是一个好的示范。

带着孩子去要玩具,最重要的是让你的孩子了解事情是有规则的,而不是向他传达“我就有道理”这种错误的信息。

如果碰到比较霸道的孩子打人,你要做的是尽可能控制你自己的情绪,冷静的跟对方孩子说打人是不对的。然后第一时间把你的孩子抱走,一定要记住发生冲突之后,安全是第一位的。这个世界上其实是没有熊孩子的,但的确有很多熊家长,甚至有很多垃圾家长,所以一定要对事态有一个比较理性的判断,不要把事情扩大。因为你毕竟带着孩子,一定要先保证孩子的安全,然后当你的孩子经历过一些小冲突之后,你可以在平常通过跟他沟通,做游戏模拟场景或者是绘本的方式鼓励他,让他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比如刚开始可以让他去表达“不要”、“不可以”这些,他可以说“这是我的东西”、“这是我的玩具”。再大一些可以引导他去说“打人是不对的”、“你不可以打我”类似这些话。一个孩子如果可以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当下的情绪和诉求,一般对方孩子就不会有进一步的行为,要把这些对孩子的引导放到你们平常的生活中来,而不是很生硬的去教他说这些话。情绪是需要去表达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平常的时候不要把孩子太当一个孩子,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人,有任何事情多去询问他的意见,让他多去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慢慢的他要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他就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了。

当你的孩子被打了,最不应该告诉他的是什么?让他打回去!以暴制暴是最错误的解决方式,暴力只有可能会让暴力升级,而且你让孩子打回去,他如果自己内心是不愿意的,这种大人的意愿其实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你让他打回去,如果他没有打赢,反而被打得更惨,对他以后和其他孩子之间的人际交往也没有任何好处,甚至会产生心理阴影,让你的孩子打回去,你的孩子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碰到不对的行为应该怎么去面对,这才是最差的家庭教育。

最后有很多父母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如果一直是被欺负的话,他的性格会不会就比较软弱?其实是不会的。因为孩子的性格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年龄的增加而改变的,他越来越多的跟其他孩子相处,然后在相处的过程中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会越来越明白这些相处的规则,慢慢的懂得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个就是成长!

但是有一种现象是会对孩子性格造成影响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如果你否定孩子的情绪、嫌弃孩子太软弱、孩子没有做到你的预期,就对他进行说教,这些不恰当的行为,才会让孩子真的有可能越来越不自信。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说到这里,希望我们可以因为孩子的到来而有机会变成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父母,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分析,陪伴我们的孩子和他一起长大。

0 阅读:3
居家的小男人

居家的小男人

分享和宝贝的故事,聊聊萌妈、奶爸们最关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