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老家,发现农村的奇葩现象,假孝敬真啃老,年轻人不讲孝道

心遇心上语 2025-02-17 22:08:37

过年回老家,发现在农村有些奇葩现象,真的让人不免感慨万千!

现在的农村,平时基本都是空壳村,都是一些孤寡老弱病残留守,偌大的一个村子,二三层的楼房也是一栋一栋的,却明显的缺少人气,一年到头大多数时间都是冷冷清清的,只是偶尔听闻几声鸡鸣犬吠,就连标志性的每到饭点的袅袅炊烟也很难见到了,现在大多是电磁炉或者煤气灶了,传统的柴火灶做饭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现在的中青年一代,都选择去打工上班了,谁还愿意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刨土而食?可他乡再好也只是谋生的地方,有父母在的家才是自己的最后归宿保障。

于是这些人就像候鸟,每年过完年就离家出去挣钱生活,临近年底就又大燕归巢纷纷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春节人口大迁徙。

好在现在网络通讯发达了,平时打个电话接个视频都很方便。年轻人在城里上班,风吹不到雨淋不到,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们,又深知在农村风吹日晒雨淋劳作的辛苦。

于是很多子女,在电话、视频里都是对父母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有的叫父母不要种太多地种太多菜了,够他们老人家自己吃就行了;有的交代父母不用养鸡养猪,现在直接买来吃也很方便;有的遇到季节转换变天时,总不忘提醒父母别忘了添衣减裳,千万不要生病了,健康才是最牵挂的;还有的劝说父母自己年纪大了不要累着了,吃好穿好,把身体养好就行!电话视频里总是千叮咛万嘱咐的,嘘寒问暖、体贴入微,听着不知道有多孝顺。

可是光说也没看到往家里寄一分钱,只叫父母不种地不要太劳累,只叫父母吃好穿好养好身体。可父母不种地不做事穿的用的从哪来?不种地不种菜不养家禽牲畜吃的从何而来?

不说父母自己的日常生活开销,就说每年初三以后的返程大军,哪个不是大包小包使劲往车上装?什么粮食、青菜、鸡蛋、腊肉,鸡鸭鱼肉,冬瓜南瓜都带上几个。媒体报道的说的好听,后备箱里满满的都是父母的爱。

还有的自己的子女过年的红包,虽说这是父母对孙辈的关爱,但现在红包越来越大、要红包越来越主动、要红包的方式越来越有点强迫的意味,拿个盆一放,叮咛哐啷一连磕几个就得给几个红包,现在计划生育放开了,一家3、2个孩子太正常,要是3、4个子女带孩子回去,10几个孩子的红包就得大几千吧;

还有过年那几天回去,吃的用的都是父母的吧,很少有几个人能全程掏钱置办年货、添置用品啥的吧?有些甚至连儿子的学费和零花钱都要指望父母,过年回去一趟,变着法子利用父母的善心爱心掏空家底。

回家过年,哪个不是忙着走亲串友?哪个不是忙着喝酒应酬?哪个不是忙着打牌搓麻?有几个真正帮父母做点实际事,有几个能坐下来陪父母聊聊家常?一过完年,该出门的子女手机充电器一拔、车门一关,车屁股一溜烟就溜走了,只留下留守的父母久久不肯收回的远送的目光。在家还得收拾你们留下一片狼藉的家。

你们说爸妈不种田不种地能行吗?孝敬父母不是光停留在嘴上,电话视频里嘴上的孝那是假孝,实际做出来的行动却是啃老坑老,这样的假孝真要不得。​​​​

写在最后的声明:我是心遇心语,感谢你阅读本文!文中提到的观点仅仅是个人所想所感,无意针对任何特定个人或者群体,拒绝站在道德制高点不切实际的“道德绑架”,“子非鱼焉知鱼所想”?拒绝空话、大话的“水军”阴阳怪气性的评论。望自重!

0 阅读:0
心遇心上语

心遇心上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