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赵魏三家分晋,为什么在三晋中韩国最为弱小呢?

月亮支衫 2023-05-27 16:52:58

韩国这个国家本身就先天不足,在三家分晋时,赵国实力最强,韩国和魏国的实力较弱。而且韩国地缘形势较差,地处中原地带,是各个大国争夺的焦点。

在秦国崛起后,韩国逐渐沦为秦国的附庸,并最终为秦国所灭。我们先来看看,韩国是怎么来的?韩国的建立过程是怎么样的?

韩国的祖先韩万是晋武公的部下,刚开始是给晋武公驾车的。晋武公原本是晋国公族之一,封地在曲沃地区当时叫曲沃武公。

公元前709年,曲沃武公派韩万去杀害了晋哀侯,成为晋国实力最强的势力。后来,曲沃武公又攻打而且杀死了晋侯缗,夺取了晋国的全部土地。

曲沃武公拿出大量金银财宝,去洛邑贿赂周僖王,得到了周僖王对自己晋国国君地位的承认,曲沃武公正式成为晋武公。

正式成为晋国国君后,晋武公自然要赏赐帮助自己夺权的人,于是把韩万封到了韩原。韩万的后世子孙就以封底韩原为氏,这就是韩氏的起源。

韩万的孙子韩简继续担任韩氏族长,曾经跟随晋惠公对秦国作战。韩氏的真正崛起,应该是在韩简的孙子韩厥开始的。

由于父亲死的早,年幼的韩厥被交由晋文公重臣赵衰抚养,长大后成为赵氏的家臣。韩厥被赵盾任命为三军司马,因为执法严明更加被赵盾欣赏。公元前589年,晋国执政郤克率大军讨伐齐国,韩厥差一点将齐顷公抓了俘虏。

韩厥如此优异的表现,自然获得了晋国国君的重视。春秋霸主晋景公要扩大军队编制,将原来的三军六卿扩大为六军十二卿,韩厥成为新军六卿之首,由此可见晋国国君对他的赏识。

后来,晋景公听说赵氏要谋反,率领公卿攻打几乎屠灭了赵氏。为报答赵衰的养育之恩,韩厥向晋景公进言,希望可以有人延续赵氏香火。

于是晋景公将妹妹的儿子赵武,重新确定了赵氏继承人,继续领有赵氏封邑。这个故事经过加工,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赵氏孤儿》。

后来晋悼公继位后,想要重新夺回中原霸主的地位。晋悼公重组了四军八卿,并任命韩厥为中军元帅。

韩厥成为晋国正卿,为韩氏家族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韩厥儿子韩起继续担任晋国高职,并协助晋悼公复兴中原霸业。后晋悼公又重组三军六卿,韩起依然位列六卿之一。

公元541年,已经担任七年晋国正卿的赵武去世,韩起成为中军元帅,开启了长达二十八年的执政生涯。

在韩起执政期间,韩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公元前514年,年过九旬的韩起去世,他孙子韩不信接班成为韩氏首领。这时的韩氏,与赵氏、范氏、中行氏、魏氏、智氏,一起组成著名的晋国六卿。

后来,智氏的荀跞当上了晋国正卿,与韩氏、魏氏、赵氏联手,一起驱逐了范氏和中行氏。经过荀跞这么一搞,晋国的实权派从六卿变成了四卿,自己的智氏成为实力最强的。

到了荀跞孙子荀瑶成为智氏首领时,智氏经过几十年执政,已经成为晋国甚至于周朝权力最大的卿大夫家族。

越王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霸成为春秋时最后一位霸主。荀瑶以重振晋国霸业为借口,自己献出一份土地给晋国公室,并且要求韩赵魏三家也献出土地来。韩氏和魏氏迫于智氏的压力,分别献出万户的封邑出来,但是赵氏却始终不肯献出土地。

于是,荀瑶联合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出兵攻打赵氏。在赵氏根据地晋阳即将陷落的时候,赵襄子却暗中说服魏氏和韩氏,三家联手一起打败智氏,杀死了智襄子荀瑶。赵、魏、韩三家随后平分了智氏的土地,事实上瓜分了晋国。

在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之后,晋出公既愤怒有恐惧,向齐国、鲁国发出借兵请求,要讨伐这三个已经做大的卿室。

于是韩赵魏三家再次联手攻打晋出公,晋出公抵挡不住只得逃跑,并死在了逃跑的路上。这个时候,“三家分晋”的局面已经形成,赵、魏、韩三家走上了独立建国之路。

公元前409年,韩武子去世,他儿子韩虔继承了晋国卿大夫的职位,韩虔也就是韩景侯。第二年,韩虔派兵攻打郑国,夺取了雍丘地区。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斯、韩虔和赵籍为诸侯,从法律层面承认了“三家分晋”的事实,并且进行了签字盖章。韩国才算正式建国,韩虔也就被称为韩景侯。

韩国建立后,是如何在强国环伺下,获得生存空间的呢?

韩国虽然建国了,但它在地缘政治中处于不利的位置。韩国地处中原地带,而且是三晋中最靠南的一个。韩国的国土与魏国犬牙交错,在南面与郑国、楚国、周王室属地接壤;北面和西面的国土与魏国交织在一起;东面一小块国土与卫国、宋国相邻。

韩武子曾经出兵讨伐郑国,并且杀死了郑幽公。三家分晋的时候,赵氏是实力最强的那一个,韩、魏三家则相对弱小。

韩武子想联合魏文侯攻打赵氏,并且平分赵国的土地。魏文侯拒绝了韩武子的提议,并且提出三晋联合起来,一起对外发展,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经过一番商议,三晋联盟的雏形建立了。

韩国在正式立国之前,就把扩张的重点,放在了地处中原的郑国这里。在韩国建国之后,对外扩张的方向依然不变,把夺取郑国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以求谋取中原霸业。

郑国是春秋初期的强国,曾经出过郑庄公这样的“春秋小霸”,不过到战国时期,已经沦为二三流国家。由于韩国本身实力有限,很难迅速吞并郑国,韩郑之间的战争就成为了持久战。

在魏文侯的拉拢之下,韩武子同意了三晋同盟的建议。

韩武子死后,他儿子韩虔成为韩氏首领,也就是韩景侯。韩景侯得到周天子册封,正式成为天下诸侯中的一员。

韩景侯奉行三晋同盟的外交政策,继续将郑国作为攻略的重点对象。公元前400年,韩景侯联合魏国和赵国攻打楚国,郑国曾乘机出兵围攻韩国国都阳翟。

公元前385年,韩国再次攻打郑国并且攻占了阳城。同一年晚些时候,韩国又向东攻打宋国,一直打到宋国国都彭城,甚至将宋国国君俘虏了。

公元前380年,齐国攻打燕国并占领了桑丘。燕国向赵国求援,赵敬侯则找到盟友魏武侯和韩文侯,三国一起出兵打败齐军。

公元前376年,韩哀侯与魏武侯、赵敬侯一起,将晋靖公贬为庶民,晋国正式绝祀。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派大军攻打郑国,攻克了郑国国都新郑,郑国灭亡。随后,韩哀侯就将国都迁到了新郑,妄图以郑国故地为中心,重新建立郑庄公时代的霸权。韩国能够消灭郑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实力并不出众的韩国,利用三晋联盟的关系,消弭了魏国可能的威胁,最终实现灭郑大计,走出了迈向强国的一大步。

魏国在李悝变法之后,在中原崛起并奠定了霸主的地位。韩昭侯想要学习魏国变法自强,于是任用法家的申不害实行变法。公元前355年,韩昭侯将申不害封为相国,开始在韩国进行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做了十五年的国相,他整顿韩国的官吏队伍,任用有能力的官员,将传统贵族的特权收回。

申不害自任上将军,将韩国贵族的私人武装,编进韩国的正规军,使韩国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正是在申不害变法之后,韩国才从与中山国、宋国差不多的二流国家中跳出来,跃居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邀请宋国、卫国、邹国、鲁国等二流国家的君主,还有赵肃侯和来自秦国的使者,一起在逢泽举行会盟,之后又一起去朝见了周天子,史称“逢泽之会”。魏惠王在会盟期间,摆出了天子仪仗,而且自称“夏王”。

魏惠王想要利用逢泽会盟,重新树立魏国的霸主地位,但是遭到了齐国和韩国的抵制。

齐国和韩国的不配合,让魏惠王大为不满,他发誓一定要报复。但是齐国现在实力很强,魏惠王不想轻易对齐国开战,于是决定教训一下三晋同盟的“小兄弟”韩国。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派大军攻打韩国,韩国于是向齐国求援。齐威王答应了韩国的请求,但他向先让韩国消耗魏军的力量,没有立即发兵救援韩国。

得到齐国答应救援的承诺后,韩军士气大振人人奋勇争先,但是与魏军交战还是五战五败。觉得韩国和魏国打得差不多了,齐威王终于出手了,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派出大军救援韩国。

魏军在马陵附近遭到了齐军的伏击,顿时被杀得大败,魏军主将庞涓自杀殉国。马陵之战让魏国遭受重创,从此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召集了几个小国一起去徐州,朝见齐威王田因齐并尊他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尊魏惠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徐州相王”。

在跟随魏惠王参加徐州会盟的国家中,就有已位列战国七雄的韩国。“徐州相王”标志着中原地区的霸权,从魏国已经向齐国转移了。

魏国衰落之后,齐国和秦国一跃而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地处中原、国力弱小的韩国,也成为齐国和秦国争夺的重点地区。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韩国经常周旋于齐国、秦国和魏国这些强国之间。

公元前325年,秦国惠文王公开称王,这是继魏国和齐国“徐州相王”后又一称王的国君。秦惠王之所以敢这样做,暴露出秦国想称霸中原的野心。

为了对抗秦国东进的野心,魏惠王当年在巫沙与韩国国君韩康会面,并且尊韩康为王,韩康就是韩宣王。

公元前323年,为了共同对抗强大的齐国和秦国,魏国、赵国、燕国、中山国和韩国,在公孙衍的斡旋下结成联盟,五国君主全都称王。各国的相继称王,标志着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彻底丧失。

公元前319年,秦国派军队攻打韩国,夺取了部分土地。为了夺回失地,韩国在第二年联合魏国、赵国、楚国和燕国,一起进攻秦国,但被秦军打败了。

后来,秦国又多次打败韩国军队,迫使韩宣王只能送人质求和。韩宣王依附秦国,派兵和秦军一起攻打楚国,并且在丹阳斩杀了八万楚军。

秦武王嬴荡继位后,想要向东方的韩、魏两国扩张势力,有问鼎中原的志向。秦国大臣甘茂主动请缨,他出使魏国,说服魏襄王与秦国结盟一起攻打韩国。

公元前307年,秦国派甘茂率军击败韩国,将六万韩军斩首,夺取了宜阳地区。将宜阳纳入版图,使秦国获得了建军中原的桥头堡。从此,韩国和魏国将常年处于秦国的军事威胁之下。

公元前301年,秦国、齐国、魏国和韩国约定共同伐楚,四国联军在垂沙会师。楚怀王派出唐昧率军迎击四国联军,双方在垂沙隔水对峙。四国联军与楚军相持长达半年,齐军主将匡章派出精兵深夜渡河,于是在垂沙大破楚军,楚将唐昧也在乱军中被杀。通过垂沙之战的胜利,韩国和魏国都夺取了部分楚国土地。

公元前298年,齐国联合魏国、韩国组成三国联军,由大将匡章担任主帅,向西攻打秦国直到函谷关。在此过程中,赵国和宋国也加入变成了五国联军。

公元前296年,五国联军攻破了函谷关,秦昭王不得不讲和,同意归还之前侵占的一些韩。魏两国的土地。

公元前293年,魏昭王任命公孙喜为将,统率韩魏两国联军二十四万,在伊阙与秦军对峙。秦将白起利用韩魏两军貌合神离的弱点,采用了逐个击破的战略,一举击溃韩魏联军,主将公孙喜被杀。

伊阙之战后,遭受重大打击的韩国,自知不是秦国对手,逐渐选择归附秦国,希望能避免遭受秦国的侵略。

公元前284年,韩厘王在西周国与秦昭王会晤,同意追随秦国攻打齐国。随后,燕国大将乐毅组织起秦、燕、赵、魏、韩五国联军,共同攻打齐国。五国联军在济水西岸击破了齐军主力,齐缗王出逃后被楚人杀死。

乐毅率领燕军一连占领齐国72城,差一点灭了齐国。后来齐国虽然成功复国,但再也恢复不到之前的国力了。

齐国衰落后,秦国就成为战国七雄中唯一的超级大国。公元前278年,白起率领秦军攻破楚国郢都,占领了楚国西部大片国土,楚顷襄王不得不迁都到陈地。公元前262年,秦国出兵攻占了韩国的野王地区,这样北面的上党郡就和韩国本土失去了联系。韩桓王因为惧怕秦国,愿意把上党郡割让给秦国。

就在秦国准备接收上党郡时,没想到上党郡守冯亭投降了赵国。赵孝成王很高兴,派兵去接收上党郡。秦昭王很愤怒,派兵北上攻打赵国,于是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取胜后将四十万赵军降卒全部坑杀。长平之战胜利后,六国中在没有一国可以单独抗衡秦国,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已不可逆转。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开始亲政。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开始发起统一战争,第一个目标就是最弱的韩国。秦王派内史腾率军攻打韩国,韩王韩安直接投降了。秦国将韩安迁到了陈县,软禁了起来。

公元前226年,韩国贵族在新郑发动叛乱,被秦国出兵平定。为了免除后患,秦王下令将软禁中的韩安处死。

韩国能名列战国七雄之一,很大概率是因为他坚持到了,秦始皇发动统一战争才灭亡。纵观韩国接近二百年的年历史,它最大的成就就是并吞了郑国,夺取了中原的一大块地方。但也正是因为韩国的政治中心,多数时候是在中原地带,所以就要面对更恶劣的地源环境。

地处中原地带,从短期看有可能是优势,更方便于中原称霸嘛!像是“春秋小霸”郑庄公,就是这样称雄中原诸侯的。

但从长远来看,中原地区由于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和物产丰富,再加上文化政治中心的加成,一直都是各大国觊觎的目标,正所谓“兵家必争之地”。

处于这个区间的国家,要长期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敌人,很难有时间发展壮大自己,这也是郑国、宋国等春秋前期的强国,后来沦为大国“角力场”的原因。

韩国吞并郑国后,直接将郑国国都新郑,定为了自己的国都。韩国迁都到新郑的这件事,直接把自己置于中原中心地带,等于自己站上了“战国舞台的中心位置”。

无论是东方的齐国、西方的秦国、南方的楚国还是北方的燕赵两国崛起后,都会把韩国统治的中原地带,作为自己扩张势力的首选项,基本上锁死了韩国向外发展的可能。

韩国从三家分晋,一直到被秦始皇统一天下消灭,一直是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如果韩国提前二三十年灭亡,有可能就不会名列战国七雄了。

0 阅读:9
月亮支衫

月亮支衫

看历史,知历史,感悟时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