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即便是正史,也需要一定的辨识度。
当然这个锅,司马迁表示“俺可不背”。
真实的历史已经如滔滔江水,随着时间的洪流滚滚而逝,因此不管是谁写春秋,难免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待问题。
在众多历史公案里面,“壬寅宫变”的出处最大。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嘉靖皇帝是个极其神秘的帝王,《大明王朝1566》陈宝国老师把嘉靖皇帝扭曲、又桀骜不驯的性格,演绎的相当到位,当然这与老戏骨自身的阅历也是分不开的。
正史中,对嘉靖的定位似乎都不太正面,正史不喜欢嘉靖,毕竟一个20年不上朝的皇帝,还能牢牢控制着朝政,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这样的皇帝说他昏庸肯定是难以服众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正史上记载的“壬寅宫变”到底是怎么写的吧。
关于正史中的“壬寅宫变” 的猜想嘉靖二十一年,宫女杨金英等十几个人,因不满嘉靖皇帝的虐待,合谋行刺皇帝,具体做法就是趁着嘉靖皇帝睡着了,有的人按着胳膊,有的人压着腿,然后试图用绳子勒死皇帝,结果因为过于紧张,绳子打了死结,皇帝怎么也死不了,然后她们还用发簪扎皇帝,最后嘉靖昏过去了。这里其中有一个宫女因为害怕,就反悔了,跑去告诉了皇后,皇后马上带人过来,把这些宫女都抓了,连同一妃一嫔,全都杀了。
然后对此事件,史官的解释是:一,杀人动机,宫女为什么要杀皇帝,理由是皇帝虐待宫女。二,作案时间,深夜皇帝熟睡时。三,作案地点,翊坤宫,皇帝宠爱的端妃住所。四,行凶者,端妃和宁嫔以及她俩的宫女共计17人。
看完这个事件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绝无可能!宫女刺杀皇帝,这个事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理由很简单,宫女杀皇帝,不管成与不成,这些宫女都得死,而且是诛十族。
说白了,跟她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也得受牵连。所以就不可能有宫女会这样做,除非这个宫女得了失心疯。要说一两个宫女得了精神病也说得过去,可这是十几个宫女啊!集体得精神病吗?这明显说不通嘛!
我们再看看史官给出的理由,说嘉靖帝虐待宫女,我找遍了资料,能找到的“虐待”就是嘉靖每日让这些宫女早起取晨露,能取到晨露的时间,一般是早上五点多,五点多起床对于古代的宫女们来说,能算是虐待吗?
当然还有,嘉靖为了炼丹,听信方士之言,取处女的经血,所以他招了很多14岁以下的宫女,让她们在来大姨妈期间只能吃桑叶喝露水,这个也不能算是虐待吧,只是经期饮食清淡一些,要知道古代本来肉就是奢侈品,难不成宫女还每天补得营养充足吗?
还有一点最邪恶的是,说嘉靖经常吃一些功效类似于伟哥的丹药,吃完之后,随便扒拉个宫女就上。如果放到现在,那嘉靖确实就是个臭流氓,强奸罪能判到他死,但是在那个时代,他又是皇帝,宫女们应该巴不得跟皇帝发生点什么,然后借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吧?
且不说宫女是否愿意,如果嘉靖真的是这样,至少应该会有个别宫女给嘉靖生个一儿半女的吧?可是嘉靖的儿女没有一个是宫女所生,这说明这个说法纯粹就是在埋汰嘉靖,根本不可信。
最后一个说法更毒辣,说嘉靖经常因为一些小事鞭打宫女,导致宫女好多被打死的,还有统计过宫女的死亡率在20%这样的数据。这个说法更是没有根据的,古代医疗条件比较差,帝王家孩子的夭折率都很高,就更别说宫女了。而且说嘉靖鞭打宫女,这样的事第一没有根据,第二,如果你仔细读过嘉靖的历史,你不会认为他是个暴虐的皇帝。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嘉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年少有为难自弃,命运眷顾登王位嘉靖——姓名朱厚熜,是上一任皇帝皇帝朱厚照的堂弟,没错,嘉靖的爸爸不是皇帝,也就是说他不属于正常继位的。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所以没有继承者,这样朱厚熜才有了机会。
一般皇帝没儿子,基本上都是因为死得太早,朱厚照30岁那年,在王阳明平定了宁王叛乱,皇帝南巡归来的路上,不慎落水,得了一场重感冒,之后就一病不起,可见感冒这个病还是不能小觑,在大明朝,连皇帝都会因此丧命。史书记载,正德驾崩时,在太后与当时的首辅杨廷和的一致决定下,由当时的兴王朱厚熜继位。
史书上说,朱厚熜从小就聪敏过人,读古诗,看几遍就能准确背诵,可以说基本上也算是过目不忘,打小就是个学霸级的孩子。12岁那年,朱厚熜的父亲去世,他继承了兴王的爵位,并且掌管兴王府,可以说,少年丧父,对朱厚熜也是一种成长,让他更加早熟。
但是这还不算结束,命运有时候就是那么难以琢磨,两年后,他的堂兄现任皇帝朱厚照去世,他意外地成为了接班人。按理说,怎么也不应该是他来继承,且不说他前面还有人,就说他还在服丧期这个事,也不能继承皇帝位。
由此推测,当时的首辅杨廷和应该是觉得这个孩子学习好,岁数又小,可能会比较听话吧,毕竟杨廷和是经历过正德皇帝那样不听话的孩子的,至于正德皇帝能不听话到什么程度,这里不做细说了,就说一件事,历史上第一个封自己为大将军的皇帝,就是那个巨不听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杨廷和应该是认为朱厚熜会比较听话一些,所以选了他作为继承人,但让杨廷和没想到的是,他真的是看错了,学习好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听话的,正所谓:不怕流氓有文化,就怕教授耍流氓。之后嘉靖的做法会让杨廷和看到这个14岁的学霸级的孩子,政治上比他要老练得多了。
首先在朱厚熜到达北京城外的良乡时候,双方就爆发了第一次冲突,大臣们的意思是让朱厚熜先认正德皇帝的爸爸弘治皇帝为父亲,把自己的亲生父亲认做叔叔,理由就是他爸爸不是皇帝,他要继承皇帝,他得先过继给他大爷。
但是朱厚熜没有同意并且把正德皇帝的遗诏拿了出来说道:“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这份遗诏应该是杨廷和起草的,让我不能理解的是,这份遗诏,杨廷和拟得实在是有问题,关键点就在这个“嗣”字上了。
杨廷和的意思是让朱厚熜先过继,再以太子身份继承,而朱厚熜给它解读成了,直接继承皇帝位,其实这就是一个标点符号的问题,就是这个嗣到底什么意思,杨廷和没有说清楚,所以,朱厚熜就抓住了这一点死咬着不放。
紧接着,杨廷和等众大臣们要求朱厚熜从东安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基,但是朱厚熜不同意,坚持要从大明门入,直接在奉天殿即位。很多人不明白,这有什么区别,这个区别大了,从东安门入居文华殿,这就是以兴王的身份进入皇宫,那就是要先过继,再当皇帝。
而从大明门入奉天殿,那就说明已经是皇帝了,以皇帝的身份入宫,因为这个大明门只有皇帝可以走的。最后在朱厚熜的一再坚持下,大臣们也没辙了,总不能就卡在这里不动吧,只能同意了朱厚熜,先让他进来了。
朱厚熜登基,改年号嘉靖,他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大臣们讨论,到底我爸爸是不是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礼议”之争。很多人可能不明白,朱厚熜为什么要这样?是因为他孝顺吗?呵呵,可能有一部分是吧。
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他的父亲不是皇帝,那么他是继承谁的皇帝位呢?按照杨廷和的说法,他就是继承弘治皇帝的位子,那么现在的太后就是他的母亲,他得听太后的啊,而太后主得了朝政吗?太后不得听大臣的么,大臣首辅不就是杨廷和吗?
而如果朱厚熜的父亲也是皇帝,那朱厚熜听谁的呢?不就谁也不用听了么?所以嘉靖所谓的“大礼议”之争,其实就是在从大臣手里收回权力,他的堂兄正德皇帝跟大臣斗了一辈子的权力,最后是让嘉靖通过这种形式要过来的。
当然了,在这个斗争的过程中,也涌现了不少来帮助皇帝打这场“大礼议”的大臣,比如杨一清、张璁、郭勋、夏言以及被后世说成了大奸臣的严嵩。更重要的是,嘉靖的母亲蒋太后,那是前任北京兵马指挥使的女儿,绝对的北方贵族,明朝的武将基本上都是贵族之后。所以有了北方贵族的支持,和一些愿意跟着皇帝混的文官的支持,嘉靖很快就扭转局面,杨廷和极其党羽悉数下台,嘉靖成功收回权力。
可能读到这里,还是有人不明白,难道皇帝不是最大的吗?为什么皇帝收回权力,还要以这样的方式?其实纵观中国历史,几乎所有王朝,皇帝最大的敌人是宰相,所有朝代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皇权和相权的相互合作与制约。
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政权,当时可以说整个国家都是秦始皇一个人说了算,据说他每天要批阅的奏章有一个屋子的竹简那么多, 秦始皇是活活把自己给累死的。所以秦始皇一死,秦朝就乱了,秦王朝的失败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大一个国家,靠皇帝一个人是管理不了的,需要大家一起来管理,那么和谁一起管理呢?就是和最初建立国家的功臣们以及他们的后人一起,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大臣,他们的代表就是宰相。
那么既然一起管理,就有一个问题,谁说了算?这就跟两个人合伙做生意一样,谁说了算往往取决于谁更强势,所以你看大汉朝,当皇帝强势的时候,就有了汉武帝连续十几次更换丞相的记录,而当大臣强势的时候,就有了霍光废立皇帝的壮举,甚至更有王莽篡位的悖逆行径,到了汉朝末期,更是出现了曹操这样的权臣,皇帝的尊严还有吗?
之后的朝代,每个时期,都不乏皇帝与大臣争斗的场面。所以说到底,皇帝最大的敌人是宰相。大明朝开创人朱元璋直接废掉了宰相, 取而代之的是编写了一本《大明律》来约束官员但即。
便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人还是管不过来,于是他的儿子朱棣创立了内阁,内阁由多名成员组成,负责出谋划策,皇帝负责拍板,六部负责执行,内阁成员不得兼任六部官员。
朱棣这招可以说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出主意的人和执行的人分开,这样内阁的权力也大不起来,事情还能很好的解决,皇帝负责拍板就行,朱棣的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他想的挺好,可是这其实也对皇帝要求很高,如果赶上一个弱势的皇帝,他阻止不了内阁成员兼任六部官员呢?
那如果再赶上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呢?比如正统皇帝朱祁镇的土木之变,皇帝被俘了,结果大臣们一看机会来了,立马又立了一个新皇帝。你说这大臣是跟皇帝一伙的吗?结果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蒙古人居然没有杀朱祁镇,而是给他放回来了,这来回之间,围绕着老皇帝朱祁镇和新皇帝朱祁玉两派大臣的斗争,所以后来朱祁镇重新上台,于谦的死能算冤吗?
有点跑偏了,说得太远了,我的意思是在这样一个政权更迭的时期,大臣们又重新上位,内阁成员逐渐开始兼六部官员,当决策权和执行权重新统一的时候,就是曾经宰相的权力回归的时候。
于是到了弘治年间,也就是嘉靖他大爷执政的时期,大臣又重新掌握了权力,所以在史书里,弘治皇帝被写成了一个好皇帝,原因很简单,史书都是大臣写的,皇帝不能写,所以只要皇帝听大臣的话,那就是好皇帝,这本书如果让皇帝来写,我相信这个好皇帝朱祐樘,应该写满了无奈与沧桑吧。
朱祐樘死后,他的儿子正德皇帝即位,不知道朱祐樘是不是觉得他这个调皮捣蛋的儿子有机会重新把皇家的权力收回来,但是这个年轻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确实一辈子都在跟大臣斗争,只是这孩子太耿直,也没有什么城府,总是硬碰硬地去斗。
史书里说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我们大概能知道这个孩子,脑子虽然好,但是贪玩,不爱学,就喜欢上体育课,这样的孩子如果不是皇帝,本应该是个阳光大男孩。史书说他即位不久,就重用太监刘瑾等人,还把皇帝学坏的原因都归结到太监身上,说都是太监带坏的,但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明朝的太监真的背了不少锅,皇帝重用太监,其实就是在跟大臣作对,当朝野有权臣的时候,大臣们的心是比较齐的,比较齐地斗皇帝,皇帝为了找帮手,那就只能找到太监。正德皇帝的事迹就不说太多了,总之我觉得这也是被史官埋汰了个六够的皇帝。
所以到了嘉靖这里,可以说本来是个很难的局面,就是大臣掌权,而从当时首辅杨廷和的安排来看,大体也是希望嘉靖是个乖孩子,听话就行,只要嘉靖够听话,以后也会成为他大爷弘治皇帝那样的‘好皇帝’的。
但是千算万算,杨廷和没想到区区14岁的嘉靖,城府比他还深。仅仅三年,杨廷和就清楚了嘉靖的实力,他自觉斗不过嘉靖,所以辞官返乡了,但当时他的儿子杨慎不服,还想继续留在朝野战斗,结果被嘉靖仗责罢官,发配边关了。
清理掉杨廷和势力之后,嘉靖任用了很多他的支持者,而这些人都不是草包,可以说嘉靖用的大臣都是很有能力的,不管是张璁还是夏言,或者严嵩,他们当时都做了很多成绩出来,后来万历年张居正的改革,其实就是延续嘉靖的改革,这些事最早开始做的就是嘉靖皇帝。这样一个皇帝,能说他昏庸吗?就连史书都没办法诋毁,也只能承认嘉靖早期确实做得不错。
史书里对嘉靖的差评主要也是几点:一,嘉靖沉迷道教,压制佛教。沉迷斋醮方术,整日不穿皇袍穿道袍,还让大臣们也跟着穿,给自己起名“飞玄真君”之类等等,逼着大臣们写青词。二、嘉靖生性多疑,暴虐,经常打廷杖大臣,就是打屁股。三、嘉靖任用奸臣严嵩,坑害忠良。
到底是迷信还是养生?嘉靖帝的聪明糊涂账首先说嘉靖信道这个事,我觉得这是人家的个人爱好,你管不着。嘉靖早年身体比较弱,没有孩子,可以说,是道家的一些丹药以及养生方式,调理得嘉靖身体强健了一些,所以后来嘉靖快30岁的时候有了儿子。嘉靖在这里看到了好处,所以他自然就相信了。
我是不太懂道家的人,但就我了解过的一些道家的哲学思想,其实还是比较养生的,如果它从一开始就是骗人的东西,那怎么可能流传了几千年呢?
况且嘉靖这个人不是那么好忽悠的。所以我认为嘉靖信道主要还是他体会到了一些好处,只不过后期有点沉迷了,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有什么问题。
至于说让大臣们写青词,青词是什么?我其实也不是很了解,大概就是写给神仙的一些夸奖的语句,可能对文学功底要求比较高,反正我是不会写,但是对于那些大明朝科举上来的大臣们,这点事叫事吗?你要是连这个都懒得给皇帝写,你说你爱皇帝,谁信呢?我觉得这也没什么问题。
至于说皇帝多疑暴虐,多疑确实,聪明的人都多疑,只有傻子才啥也不想呢。但是要说嘉靖暴虐,这就没道理了,要是打屁股都是暴虐的话,那你看看朱元璋,扒皮算什么?再看看朱棣,了解一下你家的九族、十族。
我们可以看到,当初那么逼迫嘉靖的杨廷和父子,嘉靖杀他们了吗?没有吧!嘉靖不是个杀人狂,甚至我觉得嘉靖不喜欢杀人,不到万不得已,他都不会杀人。
至于说嘉靖用人有问题。我们仔细看嘉靖的用人,基本都是用对立的两派人,比如张璁和夏言对立,后来张璁下台了,嘉靖又提拔严嵩,严嵩和夏言对立,夏言下台了,嘉靖又提拔徐阶,徐阶和严嵩对立。你觉得这种用人方式有什么问题吗?
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下面永远有人斗,皇帝就是安全的,大臣如果都一心了,就改斗皇帝了。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就是大臣一直内斗,啥事也干不成,可是我们再看嘉靖时期是啥事都没干成吗?也不是啊,也干成了很多事。所以如果仔细看一下这些人,他们都有一些共性:一、忠于皇帝;二、能战斗;三、还能干事。
所以综上所述,嘉靖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还用我说吗?肯定不是史书里写得那样的皇帝吧?那还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既然嘉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那么壬寅宫变给出的理由显然就不对了。我尝试着整理了一些资料,发现了史书里的一些细枝末节,不妨大胆推测,还原一下真实的壬寅宫变。
首先我们看在壬寅宫变发生之前,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由夏言主持修建的五坛竣工了,这里就产生了个问题:按理说,在祭祀的时候,天坛要配一个朱元璋的牌位,地坛要配上一任皇帝的牌位。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地坛这个是配谁?配弘治皇帝吗?那不就等于承认嘉靖是过继给他大爷了的事了么。
配嘉靖的亲爹吗?可是他亲爹不是皇帝啊。当年为了斗倒杨廷和,所以嘉靖才搬出这个事让大家讨论的,现在嘉靖已经大权在握了, 也没必要去讨论这么难的问题了。为什么说它难,因为如果把嘉靖的亲爹认作皇帝,那不符合孔子说的血统继承论,就是反对孔子,但如果不认的话,就是反对嘉靖,所以怎么说都不对。
这会就看出夏言和严嵩的交情好不好了,夏言把这事交给严嵩来办,史书里说这是夏言在提拔严嵩,但是你们自己去品,把一件他认为怎么都不可能干好的事交给了朋友,这是关系好的表现吗?
那严嵩怎么办的呢?不得不说严嵩是真机灵,严嵩根本没理这茬,而是在说明太宗朱棣,没错,当时朱棣就是太宗,当时只有一个祖就是太祖朱元璋。
严嵩说朱棣对于大明王朝形同再造,应该被认作祖,而不应认宗,而朱棣庙号没有认祖是因为朱棣孝顺,不能跟自己亲爹都称祖,但实际上朱棣就应该称祖。
严嵩的意思,孝是最大,大过血统,而孝确实也是孔子倡导的,但是到底哪个更大,孔子没说,所以严嵩这样解释,不算反对孔子。那么根据孝道最大,地坛应该配嘉靖亲爹牌位。完美的解释,说得嘉靖心花怒放,所以后来嘉靖给朱棣改庙号为明成祖。
其实对于此时的嘉靖,地坛放谁的牌位,他并不在乎了,他只是没想到严嵩能把这事解释得这么完美,而且就算是不太在乎,也希望放自己亲爹的。当然了,就算是已经这么完美的解释了,还是有很多人不同意,觉得严嵩是在胡搅蛮缠,这其中有个人叫郭勋。
这个郭勋还不是个小人物,他的祖上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而且还帮助过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更重要的是,嘉靖初年的争斗,他也帮助过嘉靖,所以嘉靖对他也算是很厚待了,此时的郭勋算得上是北方贵族的代表。
但也不知道这个郭勋是不是因为功劳太大,就有点飘了,居然反对皇帝,而且郭勋别看他是个武将,他对小说很是爱好,主持修订了很多小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他主持修订出版的。
尤其《水浒传》这本书,在当时有人指出它是拿宋徽宗映射现在的嘉靖皇帝。这嘉靖当然就怒了,就下令罢免了郭勋的职务,紧接着,这些大臣们就跟闻到味了似的开始接二连三地弹劾郭勋,别害怕,嘉靖年间就是这样,皇帝下课谁这就是一个信号,告诉群臣:朕准备办他了,你们赶紧弹劾,这个时候你们不管告出什么罪名,我都认可。所以说,没有哪个大臣能左右嘉靖,那些被整的被杀的都是嘉靖的主意,嘉靖不同意,谁也死不了。
但是这次似乎发生了意外,嘉靖虽然关押了郭勋,但是明确指出,不能给郭勋定死罪,并且史书中有记载,说嘉靖曾下令放了郭勋,但是掌管刑部的夏言置若罔闻,最后郭勋离奇地死在了狱中。嘉靖立刻安排锦衣卫去调查,锦衣卫刚开始调查夏言,夏言就举报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贪污。然后没过多久,发生了壬寅宫变。
可以说嘉靖并没有想杀郭勋的意思,因为郭勋的势力毕竟也很大,而且他曾经也帮助过嘉靖,以嘉靖的性格,他绝对不会杀郭勋的,只是想给他点教训而已。但是政治斗争就是这样,一旦展开,就必须有人买单,夏言一党这样打压郭勋势力,如果郭勋不死,将来有一天夏言一党也得倒霉。
所以在郭勋被审讯的日子里,夏言集团接二连三弹劾了郭勋的党羽若干,并安排了自己人进去接管军队,而且一改以前和蒙古的外交政策,开始变得强硬起来,并且在边界经常发生摩擦。
还是说壬寅宫变,有几个可疑的地方。一,宫女没有杀皇帝的动机,更何况一群宫女,这个是不可能的。
二,史书里写的这位救了嘉靖的皇后,这是嘉靖的第三位皇后。之前我们说过嘉靖的母亲蒋氏是北方贵族,所以嘉靖前两任皇后都是北方贵族,而这第三位皇后却是南京人,史书没有说她的出身,但是可以肯定能当皇后,必然不是一般老百姓的女儿。在明朝,北方贵族基本都是开国元勋那一波的后人,他们主要掌管军队,而文臣主要都是南方大士族代表,也就是说,嘉靖皇帝这个皇后是文臣势力一方的。
三、明朝的大部分文臣在入京当官之前都在南京供职过, 夏言也是这样的。
四、壬寅宫变之后,嘉靖就搬出皇宫了,说皇宫闹鬼,总能看到那十几个宫女的死状,也就是说嘉靖是看到过宫女的尸体的,那么宫女就是死在皇宫里的,并非史书中所写的在菜市口问斩的, 因为皇帝不可能跑到菜市口去看杀人。
五、嘉靖昏厥时,给嘉靖看病的太医,之后不久就死在家中了。
六、四年后,皇后的宫殿着火,嘉靖命锦衣卫不要营救。
七、五年后,嘉靖突然通过曾铣的案件,说曾铣勾结内臣,以此罪名连带夏言,杀了夏言。
经过这些被整理出来的史料,我来大胆推测一下壬寅宫变的真相:夏言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决心除掉郭勋,但是嘉靖却没有这个想法,所以夏言在狱中干掉了郭勋,这显然让嘉靖没想到,于是嘉靖派锦衣卫调查此事,情急之下,夏言犯了个错误,居然弹劾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试图扰乱视听。
夏言知道自己这个做法必然会使嘉靖更加怀疑自己,于是联合方皇后,想要暗杀嘉靖,方皇后是南京人,夏言曾在南京国子监时与其家族交好,夏言许诺皇后,嘉靖死后由皇后监国,另立新君。此时的皇后已经失宠,嘉靖喜欢的是端妃和宁嫔,面对着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和那两个勾引皇帝的贱妇,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出路呢?
一旦事成,别说整个后宫了,连朝廷都是自己说了算,于是皇后动心了,答应了夏言。但是皇宫这种地方,怎么可能随便让陌生人进出,所以皇后只能找身边最亲的人当杀手。这杀手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两个人,但绝对不可能是一群人。因为十几个人别管去哪,那动静谁听不到?
皇后先是命人把看门的宫女悄悄勒晕带走杀掉,然后杀手悄悄来到皇帝睡觉的地方,此时嘉靖正在熟睡中,什么也不知道,但由于杀手没有职业经验,在暗杀皇帝的过程中失手了,绳子勒到很紧的时候打了死结,而当时嘉靖正在睡梦中,等他感觉到窒息的时候已经晕倒了,杀手误以为嘉靖死了,还拿出了发簪去扎嘉靖来确认,此时的嘉靖处于深度晕厥中,对于发簪扎肉都没有感觉。
杀手认为得逞了,就跑去回报皇后,皇后立刻派人抓捕了她看着最不顺眼的宁嫔王氏以及她的宫女,还有嘉靖当时所在的端妃住处的所有人,当即处死,准备宣布皇帝的死讯,但是让她没想到的是,锦衣卫和太医赶来的时候,发现皇帝居然还活着,太医为皇帝用了药,而陆炳也立刻接手了此事,让所有人都不许动。
嘉靖昏了七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见眼前的一切,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听皇后的一面之词,并且看到的都是宫女的尸体,这个时候嘉靖内心也很乱,差点见了阎王,自然没有心思去考虑,反正人也都死了,死无对证,就暂时先按照皇后说得办吧。
但是以嘉靖的性格,他不会轻易相信皇后的说法的,他事后一定会去调查的,皇后夏言担心太医能通过皇帝的伤势检查出什么来,所以逼死了太医,并制造出病死的场面。
经过长达四年的锦衣卫的秘密调查,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嘉靖心里基本可以肯定背后主谋是皇后,所以嘉靖命令锦衣卫偷偷在坤宁宫放火,然后派人守住坤宁宫,不许里面的人跑出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杀皇后和皇后身边的那个凶手。
而在一年后,锦衣卫又突然调查出皇后和夏言之间的关系,当时的夏言虽已经被罢官,但那个时候嘉靖还没有杀夏言的意思,当得知了夏言和皇后的关系时,嘉靖立刻想到了壬寅宫变皇后那背后的势力就是大臣的代表夏言,所以嘉靖借曾铣一案,直接杀了夏言。
综述虽然这只是推测,但至少结合能找出的史料,这样的推测具有可信度,比史书里的说法更能够让人相信,不然那些事情,根本没办法解释。
大明朝是出的奇葩皇帝最多的一个朝代,但是这些奇葩皇帝其实背后都有一个不奇葩的真实背景,那就是相权和皇权的争斗。
大明朝是封建王朝的最顶峰,皇权在大明朝时期取得了最高的强化,可以看整个明朝,只要是权臣,几乎没有善终的,而那些被黑化了的太监,不过是皇帝权力的代表罢了。而嘉靖之所以能够二十年不上朝还把控朝政,也足以说明嘉靖皇帝的高明手段和出色的御人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