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确实不健康,但该吃还得吃,有零食自由的孩子才有自控力

墨仔妈妈育儿 2022-05-06 11:21:26

“零食”大概是每个家庭育儿路上都会碰到的一个拦路虎,没有一个孩子能够抵挡来自糖果、巧克力、饼干、蛋糕、薯片、养乐多、冰淇淋的甜蜜诱惑。

对于孩子吃零食这件事,有的家长是“严防死守”,生怕孩子吃到一点添加剂,有损身体健康。

零食确实不健康,但是,要想孩子在零食上有“自控能力”,就不能不让他吃。

被禁止吃、很少吃零食的孩子,偷着吃、藏着吃、捡着吃、拼命吃

那些被禁止吃零食,或者很少吃零食的孩子,碰到别的小朋友吃零食的时候,就会眼巴巴地盯着小朋友的嘴巴,一副特别想吃的样子。

特别想吃,但是家长又不让吃,孩子该怎么办?在生物本能(吃)的驱使下,就会出现以下这几招:

偷、藏着吃

如果家里有零食,但是家长藏起来,你放心,孩子一定会找到,找到以后迅速拿在手里跑到另外一个房间,躲在角落里偷偷吃掉,这种方式既能满足孩子吃零食的欲望,又能避免被家长训斥,于是,孩子就会经常偷着吃。

捡着吃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幕:一个三岁多的小孩,把别的小朋友掉在地上的一小块饼干,偷偷地捡起来吃了,那种终于尝到饼干忍不住的惊喜,又生怕被家长发现的局促,实在令人心疼。

后来从和孩子家长的闲聊中得知,她家对零食几乎是“严防死守”,饼干这一类甜食是不允许孩子吃的。

拼命吃

因为补偿性心理的作用,总是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会对零食极度渴望,一旦脱离家长的管控范围,逮住机会了,就会拼命地吃,这种吃法已经不是单纯的吃零食了,而是要补偿自己:我要把我之前没吃到的零食(欲望)都吃回来(满足)。

在零食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掩耳盗铃,以为不给孩子买零食,不让他接触到零食,孩子便不会吃零食,对零食就没有兴趣。

零食和游戏、电子产品一样,是时代的产物,零食不可能消失,其种类和花样只会越来越多,路上走两步就是便利店,鼠标一点就能买到其他国家的零食,学校门口的零食铺子扎推。

既然躲不掉,那就应该改变思路,引导孩子如何正确与这些诱惑“共存”,发展自控能力。

我认为比较合理的,也是我一直在实践的方案是:让孩子在一定规则下充分享受零食的自由。

在一定规则下充分享受零食自由的孩子,才会越来越自觉

在一定规则下的零食自由,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规则”,一个是“自由”,只有将这两个维度都做到了,才能让孩子在零食上获得一定的自控能力。

1、和孩子制定具体的零食规则,减少在零食选择上的冲突

很多家庭之所以有鸡飞狗跳的零食冲突,是因为没有统一的、具体的规则,孩子能不能吃零食,吃多少零食,都是当下决定的,家长每次都是以“不能吃太多”这样模糊的要求来制止孩子。

规则的不清晰,会让孩子陷入混乱,为什么昨天能吃糖,今天就不能了,为什么只能吃一包饼干,为什么昨天能买零食,今天就不能买了。

有意见不和的地方,就需要通过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来解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常见的场景中感受到规则的必要性:

在超市里买零食,孩子各种各样的零食都想买,如果不给买,就大哭大闹

快吃饭了,孩子开始吃零食,饭端上来,孩子说不想吃饭,或者随便吃两口就饱了

孩子早上已经吃了两个棒棒糖了,下午又要吃,家长不给吃,孩子开始哭闹

这些事说起来都不是啥大事,但是每天闹这么一出,家长就会很烦躁,所以,为了避免此类冲突,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关于零食的规则,比如:

给孩子准备一个零食筐,规定一天的零食总数为5种,让孩子在零食柜里随意挑选他想吃的零食,这是一天的总量,吃完了就没有了,再想吃就得等到明天

家长开始做饭的时候,孩子就不能吃零食了

去超市采购零食的时候,每次只能拿一种或者两种

有了零食规则,就有了约束孩子的大框架,幼儿需要逐步建立规则意识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种在零食上遵守规则的习惯,会起到榜样作用,在其他事情上,也能很好的建立规则。

这里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规则是否能执行,取决于家长是否能“狠下心”坚守规则,比如,明明规定好的只能买一样零食,孩子非要买两个,违反了规则,家长怎么办?妥协就意味着规则打水漂了,坚守就意味着规则有权威了。

2、给孩子真正的、充足的自由,让孩子享受支配、控制的感觉

规则的大框架制定好以后,就要允许孩子在这个框架里随意折腾,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零食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好吃的,也是争取“自我权利”的一项工具。

在零食上,他们需要获得的自我权利是: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这事我自己说了算。

那我们就把这个权利给到孩子,在规则框架下,让他零食自由,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一定会做出冲击我们的举动,比如:

选择零食的时候,孩子可能全选成巧克力或者棒棒糖

一个上午,或者一个小时之内把所有零食干完

倘若我们出手干预他们,让他们不要只选一种或者一次吃完,零食自由就不是“真的自由”,参杂了我们的意志。

真正的自由是,信任孩子做出的任何选择,并相信自然结果会让孩子自我纠正:

孩子今天全选了巧克力,那就吃不到饼干了,那孩子就会想,如何既能吃饼干又能吃巧克力?第二天选零食的时候,孩子就会选巧克力和饼干

孩子一下子把所有零食吃完了,到了下午还想吃零食,但是零食筐了没有了,而规则是每天只能这么多数量的零食,那孩子就会想,如何一整天都能吃到零食?第二天,他就不会一下子都吃完

这样自己选择、发现漏洞、调整方法的过程,让孩子真实地体会到了“自控”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家长就不会担心孩子吃零食太过火。

对零食没有极度的渴望,吃零食的时候也能自我掌控,吃满足了就停下来,不需要家长火眼金睛地盯着,这样的零食态度刚刚好。

孩子若能在零食这个甜蜜诱惑前收放自如,那么,一定也有能力在电子产品、游戏面前自我掌控,前提是,一定规则下的充分自由。

0 阅读:13

墨仔妈妈育儿

简介:专注婴幼儿睡眠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