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d580710a54a10b4c9b6c21aae0dd652.jpg)
又到一年考研季,大家都准备得怎么样啦?今天来给大家分享林木《中外美术史》第五章 秦汉美术与印度佛教美术的考点解析,希望能帮助各位考研学子快速进入 25 备考状态!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考点1、宫廷美术机构:指古代负责宫廷绘画和工艺制作的机构。在中国古代,宫廷画家主要有宫廷画家、国家机构中的画工、士人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工五类。秦汉时的宫廷画家一般称“待诏”,秦汉时期少府所属及“将作少府”所属的工匠中包含有负责装饰彩绘和建筑装饰的画工。
2、壁画:
是一种绘画形式,分为宫室殿堂壁画和墓室壁画。秦汉时期,宫殿壁画题材多为古圣先贤、孔子及弟子、功勋将相、忠臣义士、孝子烈女等,也有神仙题材,民间除夕有画贴门神辟邪的习俗。墓室壁画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与思想,墓室结构模仿庭院,绘画内容包括门两侧的守卒、亭长与神禽瑞兽,墓室内顶部的日、月、云气等天象,主室的生活情景以及一些历史故事和祥瑞形象。其绘画手法稚拙简练,线条流畅奔放,形象古朴率真,气势舒展豪放。
3、画像石与画像砖:是用于建筑装饰的图像雕刻艺术。东汉时期流行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画像石主要采用阴线刻、阳刻减地、高浮雕、透雕或综合运用这些技法,画像砖则采用先将图像模印或刻画于砖面上而后烧制的办法。它们的造型与构图主要在平面上展开,绘画性较强,题材和美术风格与当时的壁画大体一致,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
4.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秦汉时期的雕塑为满足不同需要十分盛行,可分为宫苑、陵墓、玩赏性小品等类。例如秦始皇铸造的巨型铜人属于宫苑雕塑,陵墓前的仪卫性石雕和用于丧葬的俑(如秦皇陵兵马俑和四川东汉陶俑)等。秦汉陶俑雕塑具有夸张变形、精神性情感性强烈的意象式造型特征,呈现出鲜明的东方艺术特色。
5.工艺美术:指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工艺艺术,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包括金属工艺、陶器、瓷器、玉器、漆器与丝织等。金属工艺以青铜器与金银制品为代表,如灯、炉、镜、奁等器具。丝织工艺兴盛,丝织品品种丰富,装饰纹样多样。漆器在秦汉时期也有重要地位,多为木胎和夹纻胎,装饰纹样和手法丰富。
6.草创时期:指古印度佛教美术的初始发展阶段。在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佛教美术开始发展,主要表现在建筑上,如窣堵坡(塔)、支提(礼拜场所)、毗诃罗(僧舍、精舍或寺院)以及阿育王石柱等。这一时期的佛教美术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犍陀罗、马图拉与阿马拉瓦蒂派:犍陀罗:古印度贵霜王朝时期的一个地区,是东西文化的交汇点,其佛教艺术融合了印度佛教与希腊化艺术,被称为“希腊式佛教艺术”,佛像具有希腊雕像的特征,如身披通肩式僧衣,衣纹交叠,刻画写实等,同时也体现了印度佛教的审美追求,如程序化的坐姿和手势。
马图拉:贵霜时代的美术中心,地处交通枢纽,商业繁华,以崇尚肉感、裸体雕刻传统著称。马图拉佛像具有虎背熊腰、孔武雄健的特点,袒右肩式僧衣衣纹细密,薄纱透体。
阿马拉瓦蒂派:南印度安达罗王朝时期形成的与犍陀罗、马图拉并立的艺术流派,以阿马拉瓦蒂大塔雕刻为典范,其审美特征为“活泼柔美”。
8.笈多式佛像:笈多王朝时期创造的佛像风格,在继承贵霜时代犍陀罗、马图拉和阿马拉瓦蒂等传统的同时,高扬本土固有传统文化精神,确立了印度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规范。笈多式佛像有马图拉与萨尔纳特两种地方样式,马图拉样式的佛像僧衣单薄、半透明,衣纹呈平行 U 字形细线,全身轮廓隐约可见,又名“湿衣佛像”;萨尔纳特样式的佛像僧衣单薄得近于完全透明,几与裸体无异,又名“裸体佛像”。
重难点分析第一节 两汉绘画、雕刻与工艺美术1.宫廷美术机构宫廷画家:历史可上溯至先秦,秦汉时一般称“待诏”。
国家机构中的画工:秦汉时期,少府及“将作少府”所属工匠中有不少画工,分别相当于国家工艺美术师和国家建筑美术师。
2.壁画宫室殿堂壁画:多数已湮灭,题材多为古圣先贤、孔子及弟子、功勋将相、忠臣义士、孝子烈女等,也有神仙题材,民间除夕有画贴门神辟邪的习俗。
墓室壁画: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与思想,墓室结构模仿生前庭院,门两侧、顶部及主室有不同题材的绘画,绘画手法稚拙简练、用笔自如洒脱、构成不拘一格、线条流畅奔放、形象古朴率真、气势舒展豪放。
3.画像石与画像砖流行地区与时期:东汉时期主要流行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
表现技法:画像石主要采用阴线刻、阳刻减地、高浮雕、透雕或综合运用这些技法;画像砖采用先模印或刻画于砖面而后烧制的办法。
地方风格:山东画像石以武氏祠为代表,风格浑厚古朴,题材以历史故事、人物、儒家礼教为主,采用“薄肉雕”技法,装饰性强;河南南阳画像石以赵寨砖瓦厂画像石墓为代表,风格粗犷有力、泼辣豪放,题材以墓主人生前生活、神话传说等为主,技法以横斜纹衬底浅浮雕为特色;四川画像砖以动态表现、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格著称,题材多为现实生活,技法灵活多变。
4.雕塑种类:可分宫苑、陵墓、玩赏性小品等类。
代表作品:宫苑雕塑有秦始皇铸造的巨型铜人;陵墓雕塑多置仪卫性石雕,俑是主要形式,以秦皇陵兵马俑和四川东汉陶俑为代表;秦汉陶俑雕塑具有夸张变形、精神性情感性强烈的意象式造型特征,呈现出鲜明的东方艺术特征。
5.工艺美术种类:包括金属工艺、陶器、瓷器、玉器、漆器与丝织等。
金属工艺:青铜器与金银制品以灯、炉、镜、奁等器具为主,铜镜造型与装饰意匠体现在背面浮雕图案上,装饰纹样丰富。
丝织工艺:汉代丝织工艺兴盛,中央政府设有相关官职管理生产,丝织品品种丰富,织造方法多样,装饰纹样包括云气纹、鸟兽纹、几何纹、茱萸纹、吉祥文字纹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为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汉代丝绸还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
漆器工艺:秦汉漆器成就辉煌,以西汉为巅峰,东汉中期以后衰落,与陶器、瓷器的崛起有关。漆器多为木胎和夹纻胎,装饰纹样有云气纹、云虞纹、瑞兽纹、狩猎与人物车马等,装饰手法丰富。
第二节印度佛教美术1.草创时期建筑形制:有窣堵坡、支提、毗诃罗,还有15根著名的“阿育王石柱”,柱头具有神圣的象征性。
重要时期与代表:孔雀王朝之后的巽伽王朝,佛教美术取得发展,巴尔胡特窣堵坡塔门与围栏雕刻、佛陀僧伽围栏雕刻与桑奇窣堵坡2号最具代表性;早期安达罗王朝的桑奇大塔是印度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佛塔,此期还有西印度的巴贾石窟和卡尔利石窟值得重视。
2.犍陀罗、马图拉与阿默拉沃蒂派犍陀罗:贵霜王朝的犍陀罗地区是东西文化交汇点,犍陀螺艺术又称“希腊式佛教艺术”,佛像多身披通肩式僧衣,具有希腊雕像特征,坐姿、手势体现印度佛教审美追求。
马图拉:地处交通枢纽,商业繁华,马图拉佛像具有印度本土特色,虎背熊腰、孔武雄健,袒右肩式僧衣衣纹细密、薄纱透体。
阿默拉沃蒂派:南印度的安达罗王朝形成了与犍陀罗、马图拉并立的艺术流派,以阿马拉瓦蒂大塔雕刻为典范,以“活泼柔美”为审美特征。
3.笈多式佛像时期与特点:笈多王朝佛像雕刻继承贵霜时代传统,高扬本土文化精神,确立了印度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规范,创造出笈多式佛像,有马图拉与萨尔纳特两种地方样式。
马图拉样式:僧衣单薄、半透明、衣纹呈平行U字形细线,全身轮廓隐约可见,又名“湿衣佛像”,还有冥思的神情、印度人的脸庞、希腊人的鼻梁、整齐的螺发、匀称的身材、华美的背光等特征。
萨尔纳特样式:与马图拉样式在造型上多有一致处,最大不同是僧衣单薄得近于完全透明,几与裸体无异,又名“裸体佛像”。
4.传播与影响传播路线:两汉时期,佛教主要经西域、河西走廊传入中国内地,再传入朝鲜、日本,也有直接从印度传入东南亚。
美术形式与特点:雕塑、壁画等是佛教美术的主要形式,在不同民族、地域与时代体现出各具特色的样式。中国与东南亚的佛教美术是古印度佛教美术与本民族传统美术和合的产物,朝鲜、日本的佛教美术则是中国佛教美术与本民族传统美术和合的产物。
今日打卡作业一、名词解释1.夹纻胎
2.长信宫灯
3.《巴基拉狮子柱头》
4.犍陀罗艺术
5.马图拉艺术
6.笈多式
二、思考题1.中国古代画家有哪几类?
2.汉代壁画墓有哪些?
3.汉代有哪些雕塑遗存?
4.概述东汉画像石的分布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