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学要略》王一川著|第一章认识艺术史学|考试重点笔记

迈希教育课程 2024-12-20 06:08:33

《艺术史学要略》是王一川教授所著的一本具有开拓性的艺术史学著作。

首先来看看这本书的结构:

上编 艺术史学原理

第一章 认识艺术史学

第二章 艺术史学在西方

第三章 艺术史学在中国

第四章 艺术史学理论

中编 艺术史学方法与进路

第五章 艺术史学方法(上):实证型方法

第六章 艺术史学方法(下):范式型方法

第七章 艺术史学进路

下编 艺术史学实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艺术史论略

第八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现实主义

第九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艺术形式思潮

结语 艺术史学:文心在世之象的传世之学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第一章绘画

一、艺术史与艺术史学

● 艺术史著述的人为性:艺术史实客观发生,但记录或描述艺术史实的著述是人为编撰,不同史官视角、思考路径和观念背景不同,导致史实描述和史学评价可能不同,所以艺术史书写存在多种可能性,需要反思和研究。

● 艺术史学的产生:因艺术史著述的人为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对其进行理性反思的自觉意识和著述出现,便产生了艺术史学。艺术史学以艺术史为前提和对象,二者相互依存,缺一则难以发展和完善。

● 艺术史编撰者与艺术史学者的关系:艺术史学意识常存在于艺术史编撰者意识中,部分优秀编撰者兼具双重身份,但现代学术分工使专门的艺术史学者独立出来承担编撰任务,且艺术史学者应向艺术史编撰者学习。

二、艺术史学的含义

● 与美术史学的混淆及区分:美术史学常被等同于艺术史学,在英文中二者难以区分,且美术史学在艺术门类史研究中常发挥引领作用。但随着艺术学学科发展,艺术史学作为艺术学一级学科下理论艺术学中艺术史学科的再次一级学科被确立,其目的是对艺术史书写本身进行理性反思,功能是在艺术史学科框架内反思艺术史书写的成败得失,可称为元艺术史、艺术史之学。

● 对美术史学的态度:艺术史学不应排斥美术史学,美术史学有独立价值,也可作为艺术史学在美术门类史领域的基础和引领典范,被纳入艺术史学整体框架。

三、艺术史学的属性

● 人文学科属性:艺术史学主要是一门人文学科,艺术学、美学、历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旨在探究人类艺术史书写的精神价值维度,追问艺术史书写的精神指向等问题。

● 自然科学属性:艺术史学诞生部分源于将艺术史研究科学化的抱负,虽追求精确性和可靠性在 20 世纪遭质疑,但以史料为据等仍是其基本追求,具有部分自然科学性。

● 社会科学属性:20 世纪至 21 世纪,社会科学从多个角度影响艺术史学,使其借鉴社会科学方法探究艺术史的其他维度,具有部分社会科学性。

四、艺术史学的对象

● 人类艺术史书写:具体包括各艺术门类史编撰所反映的人类艺术史书写行为的一般规律,以及史学基础(如艺术史家意识、美学意识、历史学意识、科学意识等)、史学方法(如史料学、文献学、数据学等研究工具,观念式等艺术史书写路径,以及运用不同学科思维方式的分析方式)和史学境界(如艺术史家的内心抱负,文心传世之思等)。

五、艺术史学的层面

● 中国艺术史的历史:研究中国艺术史书写的历史演变及规律,反思以往书写,探索未来变革可能性。

● 外国艺术史的历史:研究外国艺术史的历史演变及规律,范围广泛复杂,本书主要涉及西方艺术史学史。

● 艺术史学理论:涉及艺术史书写的系统概念基础,包括合法性、间性、通变性、科学性、思想性等原理。

● 艺术史学方法:包括实证型和范式型等艺术史书写方法,拟分章论述,并对未来方法提出设想,还可将跨媒介、跨文化、跨学科艺术史等新途径根据情况列入相关部分。

0 阅读:1
迈希教育课程

迈希教育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