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的说,这台机器就是今年所有迷你主机里面,最强大、最出色的那一台!唯一的缺点,就是来得太晚!
铭凡Minisforum这款UM780XTX很早就官宣了,今年8月的铭凡夏季发布会上,就以UM790XTX的名字出现过,当时计划还是上旗舰锐龙R9 7940HS,作为UM790Pro的迭代产品出现,不过到了正式发布之际,变成了UM780XTX,作为铭凡自家首个正统R7 7840HS主机产品推出,达成了完全的“下克上”的效果!
强在哪里?总体来说,UM780XTX基本上补齐了UM790Pro的所有遗憾和槽点,包括但不限于:
①调整了接口,前面增加了USB-A,后面增加了DP 1.4;
②迷你主机界首个Oculink接口,最高PCIE 4.0 4X 63Gbps带宽,基本满足中高端外接显卡需要;
③增加双2.5G网卡,卵路由党狂喜!
④升级金属外壳+竖放支架,终于不再被吐槽塑料壳金属芯了!
⑤增加RGB蚀刻灯,NUC Enthusiast最后的波纹,泪目!
至于功耗和散热升级,例如最高功耗从65W提升到70W,散热也同步更新了之类的,对于7840HS来说意义并不大,主要是讨个彩头!(UM780XTX目前功耗释放最高的7840迷你主机之一)
除此之外和UM790Pro的规格差不多,依然是两根DDR5 5600 sodimm笔记本内存插槽,两个PCIE 4.0 4X 2280 M.2插槽(其中一个与Oculink接口互斥),至于价格,也和UM790Pro差不多,准系统2899元,比铭凡给机械革命代工的无界S 2499~2699的价格贵了几百块——换句话说,如果是把UM790Pro的R9 7940HS换成几乎一样的R7 7840HS,但是多了上面这些功能,是不是听起来更心动了??
准系统链接:
到底啥样?作为铭凡深藏一年推出的XTX高端系列主机,这次780XTX从包装上就和以前花花绿绿的画风完全不同:改用了黑色纸盒加烫金字的包装,一下逼格就拉上来了!
内容物也和铭凡传统不同,除了以往标配的电源适配器和VESA挂架之外,还多了个竖放托架和一个黑色小盒子。
黑色小盒子里面就是Oculink接口本体——专门设计的M2转Oculink接口板,需要使用Oculink接口时,把它插在第二个M2接口上,就有最高PCIE 4.0 4X速度的Oculink接口了。
电源适配器依然是那个5.5×2.5的120W小电源,自从这个电源普及之后,现在很少有人吐槽迷你主机的大板砖了......当然UM780XTX依然支持65-100W的PD供电输入,不过100W对于780XTX来说有点紧张,65W就更不够用了,会自动降频使用,电源质量不好的话还容易重启,还是用原装DC电源的为好。
外观上UM780XTX总体和790Pro类似,但是从塑料外壳+金属中框换成了纯金属外壳,一下质感就上来了,也省得被吐槽了,顶盖倒是换成了塑料,主要是为了RGB蚀刻片透光。
底座虽然还是四个橡胶脚垫,但是拆装已经不从底面拆了,也不从底面进风,不再吸灰,整体性更强了。
具体接口排布见官方图,相比UM790Pro,接口得到了大幅度优化,前后都有USB-A和USB4,DP口也回归了,双2.5G网卡也加上了,再加上Oculink,使得UM780XTX成为目前市面上接口排布最合理、最全的迷你主机,没有之一!其中HDMI和DP官方没有说版本,实测都是支持4K144的,也就是HDMI 2.1和DP1.4,加上两个USB4,UM780XTX原生就可以支持4屏输出。而两个USB4都支持65-100W PD供电输入,虽然个人并不建议......
UM780XTX改成了类似NPB系列一样的上方易拆顶盖,不过采用了更坚实也更方便的磁吸固定。底下是类似Intel ×ASUS√ NUC Enthusiast系列(冥王峡谷、幻影峡谷)的RGB灯板,可以自己定制,不过这个默认图案实在是emmm.......没事,TG不土战斗力5!而且默认是RGB三色滚动播放,土土土×3,而且暂时没有软件来控制,BIOS里也没看到选项(客服说RGB设置将在后续BIOS中提供),我的建议是,着急就拔线吧!
灯板下面就是SSD散热片和风扇了,作为散热爱好者,铭凡又是给UM780XTX的SSD和内存安排了豪华散热:两个SSD设置了个不小的散热片,尤其是如果用Oculink的话,等于一个SSD独享大散热片,内存带配置版本本身有散热片,再加上有个风扇对着直吹,丝毫不用为内存和SSD的散热担心!
预装的WIFI网卡为AX210,支持WIFI6E,之前UM790Pro预装的是Killer AX1675,其实也是AX210的马甲,客服说网卡随机发货,主要看缺不缺货......
出厂状态下OCulink是有个盖子盖着的,如果装上接口板,就成了UM780XTX的完整形态!
这次为了测试UM780XTX的Oculink性能,以及和USB4接口对比,我专门准备了目前最强的超级拓展坞/外置显卡——GPD G1,来测试外接显卡性能。GPD G1内置了一个AMD Radeon RX7600M XT 8G显卡,并且同时有USB4和Oculink接口,用来对比正好合适!
PS:不过GPD G1的Oculink实测是PCIE 3.0版本的(用其他Oculink扩展坞在UM780XTX上可以跑完整的PCIE 4.0 X4带宽),相比4.0速度差一半,多少还是有点损失,但是依然比雷电强多了!
性能几何?关于780XTX的基础性能,PHX都出来这么久了,其实一说功耗墙给到多少,基本性能也就有数了:UM780XTX出厂默认平衡模式为64-60-54W,瞬时64W,10分钟60W,长时间54W,这个状态下满载拷机37.5db,相比较UM790Pro来说噪音略高一点,但是仍然非常安静,温度也很低;而BIOS里可以切换性能模式,这个状态下就提到了70W,代价是噪音提升到了43db左右,比较明显了,尴尬的是性能相比54W提升也就5-10%,意义不是特别大,主要还是70W这个数字比较有意义......因此以下测试都是在默认的54W下进行的:
而带配置版本预装的SSD为金士顿的OEM型号,属于初代PCIE 4.0盘性能水平,5GB/s的读取速度还算及格,主要是温度表现比较好,当然这和铭凡大力堆的散热关系很大。
买锐龙迷你主机主要就是为了其强大的独显性能,R7 7840HS集成的Radeon 780M搭配DDR5 5600双通道内存已经有差不多GTX1050Ti的性能了,更由于集显最高可以占用一半的内存当显存,甚至还可以跑AI画图,是目前市面上最强的集成显卡没有之一,直接干死1000元以下的独显,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了:
外接显卡怎么玩?在UM780XTX发布之前,一般玩家外接显卡主要通过USB4/雷电来外接,成本很高,本身雷电转接卡就不便宜,带USB4/雷电4的主机也都至少2000元了,而且雷电接口外接显卡的效率其实并不高,看起来40Gbps勉强够显卡用,但是实际上规格中规定了强制预留一定带宽用于其他信号的传输,雷电3强制预留至少18Gbps,也就是留给显卡的只有22Gbps,雷电4稍好,预留8Gbps,给显卡留了32Gbps,但是这只是理论带宽,实际传输的时候还要折损,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贵!由于雷电接口需要使用雷电芯片,这个芯片本身就不便宜,对周边设备和线路也有一定要求(雷电线也很贵)造成雷电普及率一直不高。
那么这次UM780XTX新引入的Oculink接口,则是最近几年出现的当红小生,其来源于服务器中使用的高速接口SFF 8612,本质上就是PCIE接口的另一种物理定义,不需要额外的芯片转接,只需要简单的转接卡就行,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由于是PCIE接口的物理变化,因此像UM780XTX这样提供PCIE 4.0 4X的Oculink接口,最高就可以提供63Gbps的带宽,考虑到现在低端显卡比如RX6400一共也就PCIE 4X接口,中端的一直到RTX4060TI也不过PCIE 8X,Oculink接口带宽足够给外接显卡使用了。
GPD G1一共提供了两种接口:USB4和Oculink,其中USB4接口可以单独使用,此时USB4的40Gbps带宽中要负责显卡信号和扩展接口的传输,适合给笔记本用,方便但是性能会有损耗,实际给显卡的带宽会比40Gbps少不少,只有24Gbps;而Oculink专门给内置的Radeon RX7600M XT使用,提供完整的PCIE 4X 3.0带宽(标称是可以支持到PCIE 4.0 4X,但是我怎么测都是3.0),理论上有32Gbps,但是此时扩展坞上众多的接口就没法使用了。因此官方还是推荐Oculink+USB4一起使用,USB4负责扩展坞部分,Oculink负责内置显卡部分,性能最好。
而GPD G1外接显卡具体使用上,其实也和笔记本上“独显直连”的情况一样,也存在“直连”和“非直连”两种方式,“直连”就是显示器直接接到GPD G1上,USB4/Oculink只传输数据,而“非直连”就是显示器依然接在UM780XTX上,显示从集显输出,也就是笔记本里的“Hybird混合模式”,USB4/Oculink要同时传输数据和显示信号,性能折损比较大,但是用起来很方便,G1的雷电线一插,Windows就会提示检测到外接显卡:
首次使用还要经过一顿驱动安装之类的叮叮当当,最后就可以在驱动面板里看到两个显卡了:
而Oculink就相对麻烦一点,因为实际上走的是PCIE接口,是不支持开机热插拔的,所以要提前打开GPD G1,链接好Oculink线之后才能开机,Oculink线上还带有卡扣防止掉落。
GPD G1内置的是AMD Radeon RX 7600M XT 8GB独显,基本规格和桌面上的RX7600 8GB类似,经过测试通过USB4链接时最大功耗100W,通过Oculink则可以释放到120W。
接下来就是看看实际的效果了,首先是3D Mark理论跑分,分别是GPD 混合模式、GPD USB4直连和GPD Oculink直连,分数依次是8351、9528和10192,相比USB4混合模式,USB4直连和Oculink直连分别提升了14%、22%,而Oculink(PCIE 3.0)相比USB4性能优势大约在7%左右,但即使是分数最低的USB4混合模式,也比独显的2822分翻了3倍!
游戏测试部分,都是基于1080P分辨率。
相比数据传输比较简单的跑分,实际游戏上性能差距就拉的极大了:由于带宽不足,甚至在极限竞速地平线5中画质下外接的RX7600M XT 8G显卡还不如集成的780M!即使是直连情况下也只是堪堪打平,而使用Oculink几乎翻倍!不过这只是极端情况下,其他两个游戏获得的提升还是不小的,但是低画质下瓶颈还是在CPU这边,对显卡的压力不够,只有到了高画质才能体现出显卡的性能差距。
到了高画质,780M全部都在30fps以内卡成幻灯片(表格里没写),但是通过Oculink外接的显卡,轻松可以跑出60fps以上的水平,并且相比USB4方案至高有50%以上的性能差距!这个Oculink接口对于外接显卡性能是巨大的提升!
其实这个从接口带宽上就能看出来,通过USB4链接外置显卡时,接口实际带宽只有2.9GB/s也就是23.2Gbps左右,并且这个带宽是动态的,会随着USB4接口其他设备的占用被挤占,混合模式尤甚:
而通过Oculink链接,带宽则有3.57GB/s,也就是28.56Gbps,足足高了23%,一下就宽裕很多,当然也不是很宽裕,只能说是从“严重不足”到“捉襟见肘”,而如果是用100来块的Oculink转接卡转接普通的台式机显卡,则可以实测跑出7GB/s(56Gbps)以上的带宽,基本就满足外接显卡性能需要了!
总结作为首个引入Oculink接口的迷你主机,UM780XTX已经在产品上打磨地相当完美了:不论是接口布置、性能释放还是功能设计,绝对算是本年度No1的迷你主机产品,USB4+Oculink双接口的引入带来了无限可能,也为未来迷你主机的设计指出了方向:性能上已经卷无可卷的时候,公版公模机器很快就会没有生存的空间,实用的创新设计才是唯一出路。这方面,最能整活的Minisforum铭凡,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