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年历史!上海有座江“南第一名宅”,黄炎培宋庆龄胡适曾在此做“邻居”

四月去旅行 2024-01-13 05:03:06

上海因为历史沿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许多知名的历史保护建筑都在郊区。有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再遥远依旧有游客纷至沓来;而有的,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只能渐渐被人所遗忘。比如上海川沙有一栋寂寂无名的江南宅院,因留下过许多名人足迹,而被称为“江南第一名宅”。它,就是内史第。

很难想象,许多看似没有关联的近代名人,都在此出生、生活过。而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与和他们共事的人一起,在近代中国政治、文化、教育、经济、工业、水利等各个领域建立了各自的成就,书写的历史与近现代中国史紧密相关。这也是为什么说“一座江南内史第,半部近代百年史”。

这里原是黄炎培的姑祖父、举人沈树镛建于道光年间的住宅,已有180多年的历史。著名音乐家黄自、水利专家黄万里等黄氏子弟皆诞生于此。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黄炎培先生于1878年诞生在第三进宅院,故“内史第”又被称为“黄炎培故居”。

除了主人,内史第历代的租客也“星光熠熠”。宋庆龄的父母在川沙一带传教时,便借住在内史第。除了宋蔼龄,宋庆龄和宋美龄都是在内史第出生的。宋庆龄在此生活居住了十一年,宋美龄七年,宋子文十多年。宋家三姐弟的少儿时代都是在川沙内史第度过的。

川沙胡万和茶叶庄未满百日的少东家,和母亲也在内史第借住过一年零几天,他就是胡适。当时他们的房间就在宋家对面东侧厢房内。不过当时胡适太小,对这段借住时光印象不深。他曾说,母亲告诉他,川沙是个鱼米之乡的好地方。

内史第作为我国罕见的众多名人聚集的名宅,目前三进院落,有大小房屋时数十间。外观青瓦白砖,造型古朴、韵味十足。经过古建筑专家对修复,建筑风格颇具清代晚期建筑特色,雕刻装饰尤为突出。

进入内史第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正厅为“立本堂”,原为沈家大院祖厅,取“做人要有根本”之意。立本堂两侧的对联分别是:“天地有正气,园林无俗情”,为黄炎培亲笔。另有徐悲鸿的松马图、吴昌硕的牡丹图、傅抱石的仕女图等名家画作。站在立本堂中央,仿佛仍然能感受到当年主人在这里迎来送往,谈笑有鸿儒。

正厅旁的西厢房为福音室,是当年宋庆龄的父母宋嘉树倪桂珍夫妇入住内史第后,将此地改为福音堂,并开始张罗在川沙地区传教。这里是川沙古镇第一个基督教传教场所。堂内摆有4条长椅供祈祷之用。直到1904年,他们才迁到上海市虹口区定居。

对面的东厢房是胡适和母亲的卧房。目前复原了后来胡适在沪求学居住的卧室场景,里面摆放了按年代复原的室内家具妆台,以及胡适生前用过的茶具等。

从正厅门穿过通廊西行就是一间与西厢房平行的大开间,原为宅院的书房。1903年,黄炎培与堂兄黄洪培共同创办了一所女学堂,以堂嫂陆开群名字命名,即开群女学,为上海浦东第一所女校。

穿过立本堂就进入了黄炎培出生的第三进宅院,屋子前有黄炎培的半身铜像。那里摆放着着黄炎培先生曾经用过的日常用品和字画,以及一些图文资料。

另外有一窑洞场景展示,源自抗战胜利前夕黄炎培应毛主席的邀请访问延安,在窑洞中两人关于“历史周期率”的交谈,由此产生了著名的“窑洞对”。展厅同步播放了相关事件的影视剧片段。

第三进宅院的二楼连接多个展厅陈列区域,比如陈列有沈树镛雕像、碑帖、汉石经残片的汉石经室;黄自先生生前用过的钢琴和书桌;一台木制毛巾纺织机诉说内史第里最早的民族企业家沈毓庆创办的经记毛巾厂的故事;以及宋庆龄在内史第居住时的书房陈列。

一座"内史第",走出了沈黄宋胡四大家族,培养了数位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和名媛名流。或许正是立本堂里那“求真求是”的念力,才有如此的造化启示、心源使然吧。我想放眼整个整个江南,没有哪座姓氏大宅门能够比肩内史第了。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新川路218号(近北市街)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09:00-11:00,13:30-16:00,周一闭馆

0 阅读:184

四月去旅行

简介:不忘初心,步履不停。分享旅行、摄影、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