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安加:得知丈夫战死,先后五次结婚,40年后庶女找上门告知一切 - 今日头条
在纽约市中心,被岁月雕琢的罗斯福酒店显得尊贵而古老,其大堂内摆放着的每一件家具和挂饰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就在这样一个冬日的下午,一位年迈的女士踏入了酒店,她的脸上刻满了时间的痕迹,每一道皱纹似乎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她名叫贝安加,一个曾经跨越战火与爱情,经历过无数波折的女人。她来到这里,是为了一个约会,一个关于过去,关于她早已失去的爱人,谭展超的约会。
四十年前,贝安加得知丈夫在东北的战场上英勇牺牲,那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将她的世界撕裂。从那时起,她的生活就像一艘失去航向的船,漂泊在无尽的海洋上。她在欧洲大陆上流浪,先后步入婚姻的殿堂五次,每一段关系都如流星般短暂而刹那。
重返香港与婚姻破裂
1938年秋,贝安加和谭展超抵达香港这个殖民地都市,他们的生活在表面上看似重新获得了和谐的色彩。香港的街道上,繁华与萧条交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寻求避难和机遇。贝安加和谭展超租住在一间风格融合东西方特色的公寓里,这里的装饰既有中国的古典风味,又不乏西方的现代气息,宛如他们当时的婚姻状态,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产物。
起初,两人共同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出席在豪华酒店举办的宴会和舞会,贝安加以她那流利的多国语言和优雅的气质在社交场合中备受欢迎。谭展超则因其职业成就和博学多才在商界和政界有着广泛的交际。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常常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似乎是完美无缺的一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谭展超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他经常需要外出应酬,有时还会有突然的商务旅行,这让他与家庭的联系日渐疏远。他开始频繁参与晚宴和派对,而非与家人共度时光。贝安加开始察觉到丈夫的变化,他回家的时间变得晚了,而且常常因工作应酬而心不在焉。
贝安加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感受到谭展超情感上的疏远。虽然他们还共同参与一些公开活动,维持着家庭的表面和谐,但私下里两人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少。谭展超有时会带回一些商界和政界人士,他们的谈话内容多与生意、政治相关,这使得贝安加感到自己与丈夫的世界日渐疏离。
贝安加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谭展超与一位年轻女子的书信往来。这位女子是谭展超商务活动中的一位合作伙伴,信中的字句透露出两人关系超越了正常的商务往来。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出轨,但频繁而亲密的通信已经足以让贝安加感到不安。
在此后的几个月中,贝安加尽力维持着家庭的正常运转,但内心的裂痕已经难以弥合。她开始减少出席社交活动,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试图在这个逐渐失去温暖的家中找到慰藉。她与孩子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成为她情感上的支柱。
最终,贝安加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带着孩子离开谭展超。她没有选择公开地解释原因,也没有在社交圈中引起过多的波动。
上海的生活与选择
1941年,贝安加带着孩子们来到了上海,这座城市即使在战争的阴影下,依旧保持着它的繁华与活力。上海的街头充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艺术家和流亡者,他们在这里追求着各自的梦想或是仅仅为了生存。贝安加和孩子们初来乍到,租住在城市的一个中等社区里,周围是热闹的市场和繁忙的商铺,街道上人来人往,呈现出一片喧嚣景象。
在上海的初期生活中,贝安加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座城市虽然机遇众多,但同时也是消费高昂,尤其是对于一个单身母亲及其孩子们而言。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贝安加尝试了多种工作,包括教授外语和在外国公司担任临时职员。尽管如此,这些工作所得的收入远远无法满足她和孩子们的生活需要。
在经历了数月的艰难生活后,贝安加遇到了一位银行经理。这位经理在上海的金融界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经营着一家小型但盈利颇丰的银行。他对贝安加展示了关注,提供了一些金融方面的帮助,并逐渐在生活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贝安加与这位银行经理的关系日益密切。虽然他已有家室,但他和贝安加之间的关系越发深入。这位经理开始负担贝安加的生活开销,并为她在上海的居住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环境。贝安加与孩子们搬进了一处位于市中心更加宽敞和舒适的住所。这座公寓位于一幢高档建筑的高层,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繁忙的上海街头和远处的黄浦江。
在这段关系中,贝安加和这位银行经理保持着一种默契的互动。他们在公共场合很少一起出现,以避免引起他家庭和社会的注意。他通常在晚上或周末秘密造访贝安加的公寓,两人在一起的时光大多是私密且低调的。
这种安排虽然为贝安加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使她能够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同时也让她生活在一种复杂的情感和社会关系网中。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贝安加与孩子们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但她们的生活方式和这座城市的繁华背后,隐藏着他们自己的秘密和挑战。
抗战胜利后的生活抉择
随着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终于结束,贝安加在上海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战后的中国,尤其是大城市如上海和广州,迎来了巨大的变化和重新洗牌的机会。贝安加面临着是否回国意大利的决定。战争结束后,许多欧洲人选择回到他们的祖国,但贝安加却决定留在中国。她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许多年,尽管充满挑战,但也有着她与孩子们的生活记忆。
在这个重建的时期,贝安加遇到了飞利浦·西门,一位法国维希政府驻广州领事。飞利浦在战后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寻找自己的立足点,他们的相遇似乎为两人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向。贝安加随后决定与飞利浦同居,并搬到广州,这是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城市,与上海战后的混乱形成对比。
在广州,贝安加和飞利浦共同生活在一所位于市中心的宽敞住宅中。这栋住宅具有典型的殖民时期风格,高高的天花板,宽阔的走廊和精致的欧式装饰。他们的居所成为了当地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接待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客人,包括商人、外交官和其他领事。
1947年,贝安加因涉嫌与前敌国人士有不适当联系而被广州高等法院拘留。这段时间里,她被限制在一个小小的审讯室内,面对着各种指控和审问。数月后,由于证据不足,贝安加被释放。在她步出法庭的那一刻,她感到了一种久违的自由感,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国家的地位是多么脆弱。
贝安加释放后不久,就接到了关于谭展超的消息。她被告知,谭展超在东北参与内战时阵亡。这个消息对贝安加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尽管她与谭展超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但在她的生命中,谭展超曾是极其重要的人物。这个消息结束了她对可能与前夫重逢的任何幻想。
欧洲的漂泊与多次婚姻
经过广州的岁月,贝安加最终决定回到意大利,这是她多年以来第一次回到出生地。她在罗马找到了一个相对平静的社区,为孩子们安排了适当的住所和学校,确保他们能够拥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机会。贝安加在确保孩子们安顿好后,独自前往法国巴黎,希望在那里为自己找到新的生活机遇。
巴黎,这座艺术与文化的中心,在战后迅速恢复了它的繁荣和活力。贝安加到达巴黎时,城市正处于重建和创新的高峰期。她最初在巴黎的日子里,经历了许多艰难,需要从事各种工作来维持生计。她在咖啡馆、小酒馆和艺术画廊等地工作,逐渐融入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
在巴黎的几年里,贝安加的个人生活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她先后经历了五次婚姻,每一段关系都以不同的方式开始和结束。她的第一次婚姻是与一位法国艺术家,他被贝安加在艺术画廊的工作时的独立和魅力所吸引。然而,这段婚姻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由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两人最终选择了分道扬镳。
随后的几年中,贝安加的生活充满了变数和冒险。她的第二次婚姻是与一位商人结合,他提供了生活上的稳定性和经济支持。但这段关系最终也因为缺乏深厚的情感联系而结束。继续寻找爱和安定,贝安加又经历了几次短暂而激烈的婚姻,她的配偶包括了一位作家、一位旅馆老板和一位音乐家。
尽管这些婚姻带给贝安加不同的生活体验,但每一段关系的结束都使她重新面对孤独和不确定性。她在每次婚姻的证书上都保留了与谭展超的结婚照,以及她以夫姓冠名的身份——贝安加·谭。
重逢与真相大白
1993年初的一个冬日,贝安加踏入了纽约的罗斯福酒店,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在纽约市的天际线中占有一席之地。罗斯福酒店的大堂宽敞而华丽,天花板高挑,装饰着精美的吊灯和艺术品。在这里,贝安加与谭爱梅的相遇就像是命运的安排,两个因历史和家庭纠葛而联系在一起的人,在这个繁忙的都市中相见。
谭爱梅,谭展超与何懿娴的二女儿,已经成长为一位知名的华裔女作家,她的生活和事业都在美国。谭爱梅的到来打破了贝安加多年的孤寂生活,也带来了关于过去的重要消息。在酒店的一间安静的会议室内,两人坐下,周围是旧时代的装饰,沉重的窗帘,深色的木质家具,给这次会面增添了几分严肃和历史感。
谭爱梅向贝安加讲述了关于她父亲谭展超的真实情况。她详细地描述了谭展超在1946年随国民党部队撤退至台湾后的生活,以及他后来在美国的岁月。谭展超在台湾的生活充满了政治斗争和个人挑战,而他在美国的日子则相对平静,他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直到1960年因病在美国海军医院逝世。
在这次会面中,贝安加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谭展超晚年生活的细节,包括他对家庭的思念,对孩子们的关爱,以及他在台湾和美国的生活片段。谭爱梅还带来了一些谭展超的个人物品,其中包括他的照片、手稿和信件,这些都是贝安加从未见过的,它们像是一扇窗,让她得以窥视那段封存已久的过去。
在谭爱梅的叙述中,贝安加得知了谭展超对她和孩子们一直保持着关注和爱护,尽管命运将他们隔离在不同的世界。谭展超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经常询问关于贝安加和孩子们的消息,希望得知他们的安好。
这次会面对贝安加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情感冲击。多年来,她以为谭展超早已战死,而现在她才知道他一直活到1960年。
刘创.女伯爵与中国军官的苦恋[J].特别关注,202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