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施泰因迈尔3月25日正式签署解散令,朔尔茨政府进入看守状态,这场政治地震的震源来自上月联邦议院选举结果——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以152席跃居第二大党,与社民党120席形成32席的悬殊差距,标志着德国政治生态发生结构性改变。
联盟党以208席保住议会第一大党地位,但较上届减少19席;选择党席位暴涨78席,创该党成立以来最佳战绩;执政联盟核心社民党则遭遇历史性挫败,较上届丢失41席。这种格局颠覆了二战后德国"两大党主导"的传统模式,极右翼势力首次突破15%得票率警戒线。
魏德尔领导的德国选择党正改写政治规则。该党在萨克森州、图林根州等东部地区斩获超30%选票,其反移民、反环保政策的主张获得蓝领阶层广泛支持。尽管主流政党集体签署"防火墙协议"拒绝合作,但选择党已在16个联邦州议会获得席位,形成不可忽视的制衡力量。
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面临"三党困局":与社民党组建"黑红联盟"需克服政策分歧;拉拢绿党组建"黑红绿"组合则受能源政策掣肘;而若联合自由民主党等小党,需至少凑齐4党联盟。德国电视二台民调显示,56%选民认为新政府难撑满四年任期。
东部五州失业率(6.8%)超西部两倍,移民占比超23%的社区犯罪率同比上升17%,这些数据为选择党崛起提供土壤。更严峻的是,18-35岁选民中32%支持极右翼,较上届增长14个百分点,预示政治右倾化趋势可能持续。
欧洲地缘格局面临重构压力。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其政策转向直接影响对乌军援、能源转型等重大议题。法新社披露,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已向选择党递出橄榄枝,试图构建"疑欧派"新联盟。这种态势可能动摇欧盟内部权力平衡。
针对选择党可能渗透司法体系的风险,联邦宪法保卫局已将其列入"潜在极端组织"监控名单。慕尼黑大学政治学教授穆勒警告:"若2029年选择党赢得大选,德国或将启动《基本法》第21条启动政党禁令程序。"
从柏林勃兰登堡门到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各国政要都在密切关注默茨的组阁进程——这不仅关乎德国未来四年的航向,更决定着欧洲一体化事业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