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天书、旷世幽谷”!悬崖上传统的彝族古村就座落在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金口河大峡谷”入口,这里地属小凉山山脉,位于四川西南部小凉山腹地。
到绝壁之上的古路村登山、徒步、游玩,一般游客虽然可以轻松拿捏,但遇到夜晚下过雨后,从大渡河边的峡谷底徒步而上,就成了一条艰难又刺激的徒步道路。
四月五号清晨,友友们一行从成都出发,沿成乐、乐峨高速一路南行240多公里,中午12点左右抵达金口河大峡谷公路入口,随“欢乐中国”的幺妹青梅来到古路村脚下。
悬崖之上的古路村,是一个居住有500多人的彝族村落。现如今,村民与外界交流只有两个通道,一是2003年从石壁上凿出的一条长约3公里、垂直高度近1000米的骡马道,二是位于悬崖上的付费索道。
天梯古路上的翻天印?几百年来,古路村的村民上下山的唯一通道是悬崖上搭建的木梯,并借助吊着的绳索和藤条攀岩上下。此处有一个垂直高100多米的悬崖,因悬崖中间有一个突兀的巨石所挡不能搭建木梯,村民翻越此处时,需要背靠石头"仰面朝天”,小心翼翼的安全通过,“翻天印”由此而得名。
古路村(原名“咕噜村”)位于汉源县永利彝族乡,海拔约1400米,在历史长河中一直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当地村民讲,因为山上经常有石头滚落悬崖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时间一久便根据谐音叫成了古路村。在悬崖峭壁上的骡马道上,成群结队的游客、大人、娃娃都手持登山杖,全神贯注、吃力的行走在凹凸不平又非常滑的山路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出个洋相。
400多年前,彝族先民为躲避战乱,攀爬至悬崖峭壁定居,形成村落。早期村民依靠藤梯和藤绳出入,20世纪60年代成昆铁路修建时,铁道兵协助搭建钢梯,2003年凿出3公里长、垂直高差近1000米左右的骡马道通行至今。
几百年来,古路村村民通过木梯与外界保持往来。直到上世纪60年代修建成昆铁路时,铁道兵见村民上下山困难,才用钢轨在悬崖上焊接了一道道钢梯代替了原来木梯,古路村村民才结束了攀爬木梯出行的历史。
2003年,政府投入10万元、村民投工投劳1.5万人次,历时一年半,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4.2公里、宽约1米、垂直落差近千米、深陷骡马蹄印的混合沙石“骡马道,至此古路村才结束了依靠天梯出行的漫长历史。
由于古路村毗邻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了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中国最美古村落。
登高远眺,可以近距离观看大渡河大峡谷的鬼斧神工和自然神奇,险峻的悬崖、云海和一线天景观,也因此成为网红直播打卡点之一。
古路村脚下的一线天石拱桥位于成昆线关村坝和长河坝之间,跨越大渡河支流老昌沟,桥孔跨度54米,是我国跨度最大的空腹式铁路石拱桥,全长63.14米,具有民族传统的建筑结构。拱石从乌斯河至毛头马一带沿大渡河采集的花岗麻岩片共4930块加工而成,与两壁山石浑然一体,格外壮观。
列车停靠“首尾不见”的火车站!紧临古路村的成昆铁路长河坝站,北距成都271公里,南离昆明站829公里。车站位于两山之间,站台只有140余米,加上两头的铁轨,露在山间的一段只有200多米,再往两边便是隧道,这就出现了一个在其他铁路线难得一见的场景。
站在古路村脚下的大渡河飞水崖公路桥及斜对面的深溪沟水电站边上、峡谷绝壁、沟深水急的场面真是溢于言表,峡谷、古村、彩虹桥,险峻、蜿蜒的铁路线无不构成了鸡鸣三县的壮观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