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首悼念诗,道尽思念,人生里永失所爱会有多悲痛?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4-12-14 23:54:04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人生路上,以分别为结局,所以常常会引发人们的伤痛之情,其中悲伤有很多,分为生离死别。

分别了还能有重逢的可能,可是,如果阴阳相隔,那就永远就没有相见的可能。

所以,失去所爱的人绝对算是最为悲痛的一种情感!

尤其是每当夜深人静,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斑驳地洒在孤寂的床沿,那份思念更如潮水般汹涌而至,让人窒息。失去所爱之人,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陪伴在侧的身影,更是失去了那份无可替代的温暖与依靠。

回忆里,他们的笑容、话语,甚至是偶尔的责备,都成了心中最宝贵的珍藏,却也成了最锋利的刀,不经意间在心口划开一道又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

人们常说,时间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但对于失去至亲的人来说,时间更像是一位沉默的旁观者,它静静地流逝,却未必能带走所有的哀伤。在某些不经意的瞬间,一个熟悉的场景、一首共同听过的歌曲,都能瞬间勾起心底最深处的思念,让人恍如隔世,又痛彻心扉。

所以,也正是这些无法言说的痛楚,让人们学会了珍惜。比如更加珍视眼前人,用心感受每一次相聚的温馨,不再将爱与关怀视为理所当然。在每一次拥抱、每一次交谈中,都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温度,因为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迹,每一次离别都可能是永别。唯有在悲伤与思念的交织中,学会成长,学会坚强。

虽然心中那份空缺永远无法填补,但可以带着对逝者的爱与怀念,勇敢地继续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光芒。

北宋诗人苏轼,在面对这样一份伤痛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念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内心之痛。

02

这首词是苏轼为了纪念结发妻子王弗所作的悼亡,当时(公元1075年)苏轼在山东密州为官,距王弗去世(公元1065年)已有十年。

晚上睡觉梦到妻子,被惊醒,于是写下了这一刻的情感。在词中,苏轼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展现出他对亡妻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开篇三句,便道尽了十年间物是人非的沧桑,以及那份即便不去刻意回想也难以磨灭的深情。梦中,他仿佛又见到了王弗,那熟悉而又遥远的身影,让他心中五味杂陈。

“小轩窗,正梳妆。”这简短的六字,勾勒出一幅温馨而又凄美的画面,那是他们曾经共同生活的点滴回忆,如今却只能在梦中重温。醒来后,面对空荡荡的屋舍,苏轼不禁悲从中来,泪水打湿了衣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在梦中,或许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但真正相见时,却只能以泪水代替言语,这份深情,早已超越了言语所能表达的范畴。

在词的结尾,苏轼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结,既是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也是对自己未来岁月的悲凉预见。每当明月高悬,他总会想起那片埋葬着王弗的满是松树的山岗,心中涌起无尽的哀愁与思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其深情而真挚的笔触,成为了千古传诵的悼亡词经典,让后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了苏轼对亡妻王弗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厚爱。

03

苏轼和亡妻王弗,那段深情厚谊,如同陈年佳酿,愈久弥香。

自王弗离世后,苏轼的心便被无尽的哀思所笼罩,每当夜深人静,月光洒满窗棂,他总会取出那支王弗生前最爱的笔,于纸上缓缓勾勒她的模样,字里行间,尽诉衷肠。

岁月流转,四季更迭,苏轼的诗词中,总少不了对亡妻的深深怀念。他曾在梦中与王弗重逢,那温馨而又虚幻的场景,醒来后只化作两行清泪,滴落在泛黄的纸页上,凝结成一首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其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之句,更是道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成为千古绝唱。

王弗虽逝,但她留给苏轼的,不仅仅是回忆,更是一种生活的力量。可能,苏轼在仕途坎坷、人生起伏中,总能从对王弗的思念中汲取到前行的勇气吧,这一份勇气支撑着他前行。

同时也改变着他,开始更加珍惜身边的人,用一颗更加宽容和慈悲的心去面对世界,将那份未了的情缘,化作对世间万物的深情厚爱。

04

很多人看到的是苏轼肆意洒脱,阔达随性的一面,却少有人想过他转变的源泉在哪里。

从进士及第意气风发的年少得志,到“乌台诗案”的打击,谁知道他内心经历过什么惊天骇浪?是什么支撑着他?亲情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很多人都说是弟弟苏洵,但其实,亡妻王弗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王弗,这位在苏轼生命中如流星般璀璨又短暂的女子,用她温柔而坚韧的力量,深刻影响了苏轼的一生。

她的离世,对苏轼而言,不仅是情感上的巨大空缺,更是灵魂深处的一次深刻觉醒。在王弗的陪伴下,苏轼学会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寻觅内心的宁静,如何在逆境中不失纯真与豁达。王弗的温婉贤淑,不仅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更在无形中塑造了他面对挫折时那份超然物外的态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苏轼的深情告白,是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也是对自己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剖析。这份深情,成为了他日后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源泉,让他在诗词中反复吟咏,将个人情感升华至对生命、宇宙的哲思。

所以,当苏轼在“乌台诗案”后,从政治的风口浪尖跌入人生的低谷,是对王弗的记忆,那份纯真而深沉的爱,如同一盏不灭的灯塔,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让他即便在风雨飘摇中,也能保持一颗温润如玉、坚韧不拔的心,继续在文学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留下了一篇篇传世佳作,让后人敬仰不已。

05

苏轼这首悼念词,在道尽思念的同时,也在诉说了人生里永失所爱会有多悲痛?

这首悼念词,字里行间浸透着无尽的哀思,仿佛每一句都是心灵深处撕裂的悲鸣,震颤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弦。他不仅仅是在缅怀一位逝去的亲人或知己,更是在以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宏大视角,探讨着生命中那份无法承受之重——永失所爱的无尽哀伤。

在这份深沉的悲痛中,苏轼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他笔下的每一个意象,都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虽遥远却清晰地照亮着前行的道路,让人在绝望中寻得一丝慰藉。他告诉人们,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学会拥抱孤独,从失去中汲取力量,让心灵在泪水洗礼后变得更加坚韧。

苏轼以他独有的豁达与超脱,将这份悲痛转化为一种对生命美好的向往与珍惜。他似乎在告诉人们,生命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它的长度,更在于如何用它去爱,去体验,去铭记。每一次的离别,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相聚的意义;每一份失去,都是对现存美好的一次提醒。这首悼念词不再仅仅是哀伤的倾诉,它更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在面对生离死别时,能够拥有一份从容与淡然,学会在失去中寻找成长,在悲痛中绽放希望之花。

苏轼以他的才情与智慧,让这份永恒的悲痛,化作了对生命最深情的赞歌。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0 阅读:1

桂临塞上聊历史

简介:喜欢历史,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