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前后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各级领导和基层军官都是黄埔系出身

红晓岩谈古论今 2024-09-09 10:40:36

国民革命军第1军是国民党在黄埔以后正式建立的最早的一支中央军,注意,只是说在中央军系统。这国民党自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就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各地国民党党员虽名义上皆为“吾党”,实际都历来不服中央,大多当了霸据一方的军阀,经常的叛乱。

例如滇军、湘军、桂军、粤军等等。正由于没有一支真正效忠于自己的服从中央的部队,孙中山的北伐才屡屡功败垂成,他痛定思痛,便于1923年前后与苏俄联合,开创黄埔军校,这才有了第一支真正听命于国民政府的党军,即所谓的“中央军”。同时期,那些各省的地方军,也都还是国民党党员当头,故而,这第1军并不能笼统地称之为国民革命军的第一支部队,从历史上讲,它还是一支最新的国军。

上图:1925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典礼。1925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建立。不久,国民党中央就开了会,决定将当时能够操控的部队统一番号,组建“国民革命军”,一开始一共编了5个军。当中,出身黄埔的“党军第1旅”,自然被列为核心骨干、首先被重点编建的部队,它和粤军主力一部的第4师,合编组成了国民革命军第1军。

上图:参加北伐战争的第1军。说来,当时真正百分百是国民党中央说了算掌握的军队,也就是这个第1军,它是真正依靠“黄埔建军建党”力量搞成的。另外4个军,第2军谭延闿部是湘系,当时在湘南粤北地区被收编;第3军朱培德部是滇军;第4军李济深部是粤军;第5军李福林部则是源于广东绿林民军的地方部队。当时这些军多还是军阀部队,只不过他们当时都驻在广东、湘南一带,各军军头皆为比较忠诚的效忠孙中山中央的党员而已。所以,这第1军刚成立,国民党就无比的重视,军长就是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亲自来当。

第1军在初建时,包括原粤军第4师在内,各级领导和基层军官基本是黄埔系统出身,所以对国民党来讲,它是一支最忠诚也最得力的部队。

上图:黄埔军校的教官们。第1军官兵的主要成分,来自黄埔军校教导团组成的党军第1旅。教导团是国民党中央军历史上成立最早的一支武装。这个教导团,并不是只有一个团,而是有3个团。最早的教导1团,成立于1924年11月,以黄埔军校军事总教官何应钦任团长。不久,又建立了教导第2团,王柏龄任团长,这两个团,当时的军官几全是黄埔一、二期生,当时很多人尚未结业,也就是见习的程度,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嘛,故人们都称之为“黄埔学生军”。然后在1925年春,又成立了由钱大钧任团长的教导第3团。

何应钦。

钱大钧。从上面的情况来看,这黄埔部队,显然军权都牢牢地掌握在蒋介石的手里。几个团当中,何蒋关系自不必说。教导2团团长王柏龄,也是蒋早期的忠实心腹。这个人是蒋的江浙同乡、江苏扬州人,年纪、资历和蒋相当,当初也是日本振武学校的留学生,1906年就加入了同盟会。1924年6月黄埔初建时,他是协助蒋、何建校的主要领导,后期还当过军校的教育长。从建校、东征、北伐,王一向都紧跟蒋介石,不过此人活得不长,后来在1942年的抗战期间就病死了。至于教导3团团长钱大钧,这个人也不用多说,他是后来蒋介石陪都侍从室的主任、心腹中的心腹。

这教导团成立后不久,就赶上了东征打陈炯明。陈当时盘踞粤东,手下有五六万人枪,还有英美的支持,仗不好打,所以前后东征共搞了两次。第一次东征,是在1925年2、3月的时候,主力由蒋介石亲率,就是几个黄埔的教导团。中间因为遇上广州的滇桂军叛乱,计划受了些影响。等当年秋天第二次东征的时候,教导团已经改扩成第1军了,主力第1、第2师作为东征的前锋,在蒋的亲自指挥下连克惠州、普宁、揭阳,最后在11月上旬攻克了汕头,取得了东征的彻底胜利。东征一战,是国民党军黄埔建军后第一次真正地投入实战。所以在以后,国军内部一提及军人的资历,张口第一个词就是“东征”,接着才是“北伐”。在这场战争中,蒋介石一向都是亲力亲为,统帅自己一手培植起来的部队在前线作战,这大概也是他头一次担任实战的军队统帅。所以在经验上的欠缺很快就暴露出来了,标志就是二次东征的时候,他的指挥部差点都让陈炯明给端了,要不是陈赓及时救驾,蒋当时就得完蛋。在这场战事期间,第1军部队经受住了考验。当时,后来闪耀中国军界的大部分黄埔将星,不论是国民党的还是共产党的,都在战斗中崭露头角,其我党产党方面的就有陈赓、蒋先云、许继慎、王尔琢、卢德铭、余洒度、左权、朱云卿、黄公略、林彪等一大批。陈、蒋二人均是黄埔一期最杰出的英才,蒋先云当时还是紧跟蒋介石的军事机要秘书。朱云卿是黄埔三期的,后来当我党井冈山起家三个主力团之一的第31团团长,还做过辅佐毛主席的的红一方面军参谋长。101呢,则是黄埔四期生,当时就是个见习排长,参加了第二次东征。

蒋先云,湖南新田人,黄埔一期著名的“三杰”之一.

左权,黄埔一期。

101,黄埔期间自称“林尤勇”。

后来任老彭副手的一野参谋长阎揆要中将,也是参加过东征的黄埔一期生。东征结束后,国民党基本就统一了广东,后方巩固、势力壮大了,然后就着手准备北伐。1926年1月,蒋介石辞去了第1军军长的职务,改由何应钦担任。这时候,该军的兵力比初始的仅1.6万多人大大地扩充了,下辖有第1、2、3、14、20共5个师和4个直属团,部队达到了3.9万人。其中,主力第1师的师长就是王柏龄,第2师的师长是刘峙,20师师长是钱大钧。那会儿,后来国军中的有名大佬,像什么卫立煌、徐庭瑶、蒋鼎文、薛岳、孙元良等等,都还是1军的正团长。就是这帮人,此后成为了蒋介石中央军部队的核心班底。

蒋鼎文是第1军的老团长。北伐战争是在1926年的5月开始的。

早期北伐军出战的先锋,并不是第1军,而是驻扎在粤西一带的第4军和广西的第7军,其中第7军是在8月受编出征的新军、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部队。这两个军并肩北上进攻湖南,作为北伐主力的西路。那会儿,第1军的主力先在广州地区担任大本营留守任务。当西路军进入湖南后,形势发展顺利,蒋介石遂命王柏龄(当时是副军长)带领主力第1、第2师出师北上江西,另以第3、第14师进军福建,在战争中作为东路军,统由何应钦指挥。

其间,第1军应当说表现也不错,第1、2两个师在王柏龄的指挥下力战江西,参加了南昌、九江一带的大战,与李宗仁的第7军一起重创了孙传芳的主力,大体控制了江西全省。靠东边的一路,因为福建的北洋地方军阀周荫人部实力弱,也打得很顺利。第1军部队在拿下江西、福建之后,迅速向江浙地区进击,在1927年的2、3月间就抵达了沪宁杭一带。3月下旬,我党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成功,控制了大部分的上海市区,那时候第一批进入上海北伐军,就是第1军的主力刘峙第2师。然后在3月25日左右,何应钦指挥的1军其他部队控制了南京至镇江一线。

刘峙在1927年3月浙江战役结束后,任第1军第2师师长,率部驻防上海。在北伐战争中,公平的讲,出力最大、流血最多的,应该是第4军和第7军这两支部队。第4军的军长是李济深,先前这支部队的人马是粤军的主力。1922年陈炯明叛变的时候,那会儿孙中山依靠的就是邓仲元、许崇智等统领的粤军。那几年,全国的地盘,孙中山能立得稳的,就是广东。一大批追随国民党的各地军人,包括陈诚、张治中、顾祝同、卫立煌等等,当兵都是在粤军。黄埔建军后,学生兵要老兵带,只能由粤军得力骨干抽调进来,故开始蒋介石中央军和粤军之间是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这个缘故,第4军尽管是广东军阀操纵,老蒋也长期拿它没有什么办法,仍然要作为倚重的主力。北伐一开始,第4军就受命去打北洋名将吴佩孚盘踞的两湖,过后看想必也是蒋企图借战争消耗异己的一个打算。

第4军军长李济深。

张治中是粤军出身的黄埔带兵官。第二个就是第7军,先前是李宗仁、白崇禧统领的桂军。

1926年北伐以前,他们刚刚平定广西。这两个人在思想上都是很追随孙中山的,所以国民革命军通电北伐后,李、白二人也很快地加了进来,与湖南的唐生智第8军几乎是一块儿宣布效忠的广东革命政府。随后部队就给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7军。在北伐中,它和4军是两个兄弟,一路打到湖北和江西。第4军力克汀泗桥、贺胜桥,主攻武昌。第7军则打了南昌战役,功勋显著,重创了孙传芳的主力,不过伤亡也是北伐各军中最重的。

上图:北伐战争形势图。在北伐战争中,综合评判国民革命军与北洋军的力量对比,其实是各有长短,总体北洋军地盘大、力量大些。1926年七八月份北伐军出师时,8个军的兵力一共也只有10.8万人;

当然在广东广西还有几万人的国军留守部队。面对的吴佩孚、孙传芳呢?吴佩孚的北洋直系号称35万,孙传芳盘踞江西、安徽、苏南,部队号称也有三四十万人。北边还有张作霖的奉系三十几万人。从字面上讲,差不多是北伐军的十倍。不过要知道,这些军阀队伍中,实际上不少都是地方军,不但训练装备糟糕,而且还各怀鬼胎,和北洋当局不是一条心。而北伐军的矛头,指向的就是直系皖系的正规军,这样对比,劣势就不明显了。就拿吴佩孚来说吧,他手上真正的正规军也就20多万,并且一部主力当时正在和西北的冯玉祥作战,位于两湖地区的军力不过五六万人。而北伐军西路集团,有第4、第7军以及后来湖南加入的第6、第8军等部,实力基本相当。所以那仗打起来态势很难说。

再说装备。要论数量,自然北洋军要比北伐军多得多。根据估算,当时不包括后期加入的第6、7、8军,广东方面的国军5个军,共配有各式步枪5.3万多支,机枪约1700挺,火炮260-280门。

这些武器,很多都是从苏联运来的俄式、日式装备,另有一批是买来的德国、捷克货。机枪当中,大多是重型的马克沁机枪,轻机枪的数量还不多。但是这些武器,各军配备的情况也是参差不齐。当时,只有第1、2、4三个军的武器装备比较齐整。而像第3军朱培德部、第5军李福林部,这些地方杂牌的武器就相当的低劣,大部分都是旧式的汉阳造老套筒以及从英法那里进口的老式枪械,还有一部分是平定商团叛乱缴获的枪支。特别是第5军李福林部,原为南粤绿林民军部队,全军1.5万人马只装备各色步枪五六千支,许多人都没有步枪,只是配备一些手枪火铳甚至大刀长矛。故此这种部队在战时大量都被用作了后方警卫,没有派到前方参战。

上图:第5军军长李福林。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北伐军仍然坚决出征,这就很说明问题了。主要的因素,我认为有三条,那就是民心向背、革命精神和局部优势。这里主要说说民心向背。那时候,全国的情况对北洋政府非常的不利。北洋当局连年混战,勾结洋人出卖国权,横征暴敛贪污腐败,搞得民不聊生,特别是在两湖、江浙、西北、西南等地区,已是令广大人民忍无可忍,各地民变蜂起,包括大批的青年人都老远地投奔广州革命军,偏僻地区会党绿林起事更是无数。

上图:湖南军阀倒戈北洋。那会儿,表面上北洋政府还控制着大半个江山,实则很多省份的地方军和大股会党武装已经与之离心离德,都和广东革命政府建立了联系。在南方,有湖南的唐生智、程潜,四川的刘湘、杨森、刘文辉、潘文华,贵州的王天培、袁祖铭,湖北的何成濬、夏斗寅等等。其中四川的实力派在北伐开始后不久便联络广州国民政府,年底杨森等即组建了北伐川军,这些人马加上一起就有二十多万人。还有湖北军阀夏斗寅,1926年时是鄂军主力第一师的师长,年中率部参加北伐,隶属唐生智的第8军。

湘西绿林首领贺龙1926年响应唐生智,被收编当了国民革命军第8军的师长,进攻沅陵、常德等等。根据历史的记载,当时不包括广大反对北洋政府的群众,仅南方数省坐视观望以及倒戈归附北伐军的正规地方军就有近40万人。

上图:贵州师长王家烈参加出黔北伐。除此,当时在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势力加入国共苏俄的体系之中,代表就是绥远、陕西一带的冯玉祥国民军。那会儿,冯的部队更受苏联的重视,主力师的装备甚至不亚于广东的中央军。在1926年秋的时候,该部人马已号称20多万人,其中配备枪炮的主力正规军有七八万人。待北伐军进至两湖,冯玉祥便在绥远五原起兵誓师,循宁夏、陇东进攻陕西,和李虎臣的部队合军一处,很快就打到了河南,从背后捅了直奉军阀一刀,和南方的北伐军构成了南北夹攻的阵势。

陕西北伐军首领李虎臣。

上图:北伐各路军司令在南京中山陵。综上所述,可见在当时,从总的军力对比看,北伐军是内部强固,外援广大,其战争潜力是大大超过北洋当局的。后来在战争的实际发展中,这种潜力很快地发挥了出来,迅速地形成了摧枯拉朽般的效果。表明了在政治、民意等各方面,广东革命政府都是占了上风,这也正是国民党敢于迅速坚决地推进北伐的关键原因。当时,在整个北伐军之中,若论人员最充实、武器装备最好的,当属就是何应钦所指挥的第1军了。该军的主力师,那会儿已经做到官兵拥有步枪近80%的比率。其重机枪和火炮等配备都较多。全军共辖有相当于3个炮团的炮兵实力,每个师都有1-2个炮兵营。然后就是一线连队驳壳枪大量装备。因为那会儿,中国的军工生产主要都操纵在北洋军阀的手里。国民革命军所需军火,主要都是来源于苏俄,另外就是靠走私贩运和战场上的缴获。因为经济能力很差,国际方面的禁运,政府无力大量购买国外武器。在当年,想要从英、法、捷克等军工大国进口枪支,不但受限多,价钱上也消受不起。

上图:北伐军装备的各式步枪。

上图:德国毛瑟式步枪。就拿轻武器来说吧,德国产毛瑟式步枪和捷克产V2-24式步枪,每支的价格都在90至120块民国银圆以上,而且这只是说官方的价格,民间拿到这种枪的黑市贩运价更贵,曾经有地主老财办私家民团花一千大洋才弄到一支的事。另外,枪支所需的子弹也很昂贵和不好配,时价差不多每10发就得要1块大洋。且都要老远地由海外装船运送,难办得很。所以,为了弥补战时装备的不足,广东国民政府就大量从苏俄和欧洲引入了德式20响驳壳枪。这种枪当时是七八十银圆一支,但它可连发火力强,容易携带子弹也好搞的多。当时,在第1军的一线冲锋连队中,大概一个连能够装备上这种驳壳枪十几支。20世纪80年代有部电影《路漫漫》,就大量的展现了北伐军部队里这种广泛的速射突击武器。

另外,对于前线部队枪支数量方面的弥补,北伐军的补充方式,就是重视发挥近战的优势。原本在当初黄埔建军的时候,国民党就是以俄日为师,特别重视对官兵近战拼刺技能的培养。当年在北伐军各军,官兵都广泛地配有大刀,上阵的时候,当官的常常是大刀一挥身先士卒,后续士兵们大刀刺刀齐上,配合众多驳壳枪的近战威力,这样的冲锋破敌,往往都令对手胆寒,迅速地被打得丢盔卸甲。

宁汉合流,湖北政府发动七一五事变。第1军的主力,在北伐战争第一阶段结束后的1927年4月,都积极地参加了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事变。其间,刘峙的第2师还充当了主力。当年8月,那时孙传芳还控制安徽和苏中长江一线,出动主力渡江进攻南京镇江间的要冲龙潭,企图攻占南京,第1军受命驰援龙潭,在那儿打了北伐期间该部最惨烈的一仗,主攻部队即阵亡了2700多人,包括许多担任连排干部的黄埔四期、五期生。然后不久,在“宁汉合流”之后,蒋介石重新上位,又指挥第1军渡过长江攻下了苏北。到1928年的5、6月间,部队打到了山东、河北,基本上完成了北伐。

原粤军出身的蒋光鼐曾任第1军第22师师长。第1军前期在北伐完成后,曾经扩编规模庞大,当时的军长是刘峙,下面统辖的部队有9个师。那会儿,有名的“胡长官”已经成了该部的高级长官—第1师的师长。

上图:胡宗南。这支部队,在1929年和1930年,又被作为主力调到长江中游和河南,参加了平定李、白的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向来都是建功卓著。中原大战结束后,其时国民党中央军系统骨干有“五虎上将”之说,即刘峙、顾祝同、陈诚、蒋鼎文、卫立煌,当中有四个都出自1军,足见这支部队可真是蒋校长的心肝宝贝。

顾祝同也是1军的老人。在三十年代前期的国共第一次内战期间,第1军长期都是在中原地区,参加过多次针对红四方面军的围剿。开始时该军军长为陈继承,1934年胡宗南正式继任军长。

就在抗战前夕,该军一个师还尾随红军主力进入陕甘边界,后来在山城堡给基本消灭。至抗日战争,1军在胡宗南的统领下,也是长驻西北不动。由此能够看出,其实这蒋介石到头来,还是一贯把我党和那些北方的地方实力派视作是真正最要命的心腹大患的,为了这个事,以至于都不惜将出身黄埔的自己起家的老家底,长期都丢在荒凉贫穷的陕北高原之上。第1军后来在1949年底于川西全灭,当时最有名的一个军长是罗列。

罗列是黄埔四期生,老1军1团出来的,跟随何应钦参加过北伐浙江战斗和龙潭战役。1950年3月,那时1军已经被歼,他退守西昌,差点被解放军堵住活捉。最后化装潜逃、辗转逃到了香港,60年代当过台湾省的顾问,他可以说是一位最全面的经历第1军辉煌荣辱过程的历史人物了。

0 阅读:202

红晓岩谈古论今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