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在这场战役中却打得十分艰难!拿破仑最后虽然反败为胜,却也是险胜!论掌握作战重心的重要性

红晓岩谈古论今 2024-09-11 14:31:27

1798年底,正当拿破仑率法军远征埃及时,英国纠集俄国、奥地利、那不勒斯和土耳其组成了第二次反法联盟。他们不仅打算把法国人赶出北意大利,还要推翻法国的共和制度并恢复波旁王朝。

1799年3月,俄国元帅苏沃洛夫率领俄奥联军对法作战。俄奥联军先后打败了由莫罗、麦克唐纳和茹贝尔指挥的法国军队。法国在意大利的权益几乎丧失殆尽,并面临外敌入侵的危险。

此时的法国岌岌可危,人们需要一个力挽狂澜的英雄。于是,拿破仑挑选了500名精兵,分乘四艘舰船,从埃及秘密起程,悄悄返回法国。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得了政权,并担任“第一执政”。1800年,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与第二次反法联盟重新开战。拿破仑为进攻意大利北部,选定预备军团越过阿尔卑斯山脉,以战略包围方式向奥军发动奇袭,直取奥军的后方。1800年6月,法、奥两国在马伦哥地区决战,向来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在这场战役中却打得十分艰难!拿破仑最后虽然反败为胜,却也是险胜,而这场马伦哥会战也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引以为傲的一次胜利。

今天,我们就马伦哥会战的战前形势、作战经过、战后的检讨与评析等,进行逐一说明,期望能从教训当中,获取宝贵作战经验。

战前形势

法国大革命后,政权还未稳固,法国政府对外一直设法避免刺激毗邻的君主专制国家。奥地利也只是暂时被法国打败,其实力在总体上仍强于法国。1799年,拿破仑取得了法国统治权,成为第一执政。1800年5月,拿破仑率领1支3万7000人的部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支援被奥军困在热那亚的法军。马伦哥会战开始前,法军共有5个步兵师和4个骑兵旅,总兵力大约两万六千人左右,这里的两万六千人法军不包括德赛将军率领的5000人步兵师,而奥军的总兵力多达4万人。

作战经过

马伦哥会战概可以分为3个阶段划分。会战第一阶段:法军情报错误、影响指挥官判断用兵。5月6至20日,拿破仑率领预备军团翻越大圣伯纳山口进入意大利北部,此时热那亚的马塞纳将军面临敌人围攻的困境。6月2日,拿破仑基于后方纵深不足,以及欲包围奥军的全般考量,挥师直取伦巴底的首府米兰,他想切断奥军交通线与补给线,迫使奥军北撤,而后再与之进行决战。6月9日,拿破仑率军进入特拉代拉,计划从萨沃纳和切瓦两地,对奥军形成战略包围,然而此时马塞纳率领的法军已然撤离热那亚,无法与拿破仑会师形成包围之势。6月13日下午,法军左翼先遣部队加尔达师,在马伦哥附近与奥军发生激烈战斗,奥军向亚历山大里亚退却。当天晚上的错误情报使拿破仑认为奥军统帅梅拉斯已经放弃向东突围的企图,准备向热那亚方向撤退。拿破仑便率兵进入托尔托纳的平原地带,欲截击奥军。会战第二阶段:法、奥双方于马伦哥平原决战,法军节节败退。6月14日上午9时,因博尔米达河上桥梁未遭破坏,奥军又另外使用两座浮桥,用三路纵队向法军阵地攻击,将加尔达师驱离出马伦哥。由于奥军攻势猛烈,直至克勒曼率领的重骑兵旅赶到,法军才将奥军驱离至丰塔农纳河。上午10时,奥军倾全力进攻马伦哥,将瓦特林师赶出了卡斯特尔切利奥洛。正在这时,拿破仑使用唯一的预备队莫尼尔师投入战斗,从敌人手里夺回卡斯特尔切利奥洛。由于兵力悬殊,法军左右两翼陷入困境,人员伤损严重,弹药消耗殆尽,士气低落。法军在奥军不断攻击的压力下,且战且退,勉强保持着队形。下午2时,法军因为预备队早已用完,可用火炮也仅剩5门,失败看似已成定局。下午3时,奥军统帅梅拉斯认为大局已定,立即派遣信使前往维也纳报捷,报告奥军在马伦哥平原击败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大获全胜。同时,负伤的梅拉斯认为交战已告结束,于是将指挥权交给参谋长察赫,自己离开战场,返回亚历山大里亚。

会战第三阶段:法军德赛援军于撤退中逆袭奥军,迫使奥军求和。奥军参谋长察赫认为法军所剩残部,不堪一击,很快即可结束战局,因此也没有督促部队进行有效追击。下午5时,法军集中可用火炮18门向敌人射击。德赛率领部队隐蔽在附近一座小山后面,将克勒曼率领的骑兵旅配置在左边,依令发起反击。法军在火炮射击掩护下,德赛与克勒曼的打击部队立即率领部队从正面及侧面发起反击,立即切断奥军战线,奥军部队也同时陷入混乱。奥军因此全线溃退,放弃马伦哥和卡斯特尔切利奥洛,继而向博尔米达河退却。法军马上掌握有利时机驱离奥军,追击至夜幕低垂才停止。

由于德赛及时来援,法军转败为胜,取得马伦哥战役大捷。15日上午,懊悔不已的奥军统帅梅拉斯派人持停战旗往法军请求休战。15日傍晚,法国贝尔蒂埃元帅和梅拉斯签订《亚历山大里亚停战协定》。

检讨与评析

(一)出敌不意,出奇制胜。《孙子兵法》兵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就近代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德军阿登战役以及第一次海湾战争,皆是在敌方无法意料的情况下,出奇制胜的战史例证。马伦哥战役中,拿破仑有别于历史名将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选择一条极为高耸险峻,史上无人走过的道路,完全出乎奥军所意料。正是拿破仑的出敌不意,才达到战略奇袭的效果,法军成功地避开奥军总司令梅拉斯的主力,弥补了兵力劣势弱点。

(二)避高趋下,避实击虚。当法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若拿破仑挥师南下至热那亚解围,当下解除后方的交通不畅,过早与奥军主力决战,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反之,拿破仑选择挥师东进,马塞纳军虽有覆灭的危险,却可避敌精锐,击其虚弱,将攻击指向敌人最薄弱之处,可夺得敌人后方基地,切断奥军补给线,给敌人以精神威慑。(三)预备队运用,左右战局。预备队为指挥官三大法宝之一,在马伦哥会战前夕,法军未精准掌握奥军企图,从预备队中抽走2个师,将1个师派驻亚历山大里亚以南,另1个师派到波河北岸,错误地分散兵力及预备队。倘若德赛的援军无法及时赶抵战场,将难以改变法军失败的结局。然而法军虽于第2阶段两军对战时预备队分配不当,但在退却的关键时机掌握作战重心,预备队适时投入战场,驱离奥军,取得了决定性的战果。(四)掌握作战重心,转败为胜。法军在马伦哥会战失败,退却中仍有纪律维持阵形,直到德赛的援军到达战场,马上集中可用火炮18门及预设打击部队,对奥军发起反击。当下条件符合《战争论》中所说的─作战重心维持:“1支被击败的兵力仍能在短距离之内重整旗鼓,其原因或者是由于对方精神上具有弱点;敌军在会战中所获得的优势,不足以产生持久的效果。”反观奥军总司令梅拉斯因年老力衰且身受轻伤,于6月14日下午2时将指挥权交予参谋长察赫,没有在战局有利的情下持续对法军发起追击。奥军全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导致军心松懈,反而让法军在德赛援军到来时,得以集中炮兵火力反击,上演惊天大逆转。

不幸的是,在反攻开始不久,德赛被奥军的子弹击中,当即阵亡了。战斗结束以后,拿破仑赶到现场,为德赛洒下了不少热泪。他悲痛不已地说道:“如果现在能够拥抱德赛,这一天该有多美好啊!”据拿破仑身边的人说,在多年的征战中,他们只看见拿破仑掉过两次眼泪。一次是在马伦哥战役中,德赛将军阵亡的时候;另一次是若干年后,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中,拉纳元帅被炮弹炸断了双腿,在拿破仑怀中死去的时候。

结语

观察马伦哥会战,法军会战初期情报错误,大胆调动预备队追击奥军,形成兵力分散,无预备队可用的险境。基于此,我们也可以了解,纵然是拿破仑这样最卓越的军事家,在没有正确情报的情况下,一样没有用武之地。

另外奥军在马伦哥平原中已经获得绝对优势,未能尽快向法军发动追击,错失战机。反观拿破仑在察觉情报错误后立即调动德赛支援,在大军的撤退中仍能有效地维持队形,充分掌握防御的作战重心,集中优势战力,向奥军发起反击,这才能一举扭转作战局势,迫使奥军议和。马伦哥会战,是挽救法国的战争,也可以说是拿破仑真正的崛起之战,因为拿破仑在马伦哥会战后瓦解了第二次反法联盟,并以法国第一执政的身份继续稳定了整个国家的政局,为他以后的称帝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他将此战毕生引以为傲的原因。

0 阅读:5

红晓岩谈古论今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