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家庭主妇”,但她拒绝被定义!女人的边界,谁说了算?

白翠情情 2024-12-19 10:18:54

有人说,“女人一旦回归家庭,就是自我放弃。”有人说,“全职太太最可悲,因为连离婚的勇气都没有。”

如果你也这样想,那今天这个故事,可能会让你大开眼界。

她叫陈思琳,38岁,两个双胞胎的母亲。她有研究生学历,曾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却在事业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回归家庭,做了一名“全职太太”。

你可能会觉得,她“废”了。

可你错了。

在那些你看不见的时间里,陈思琳除了带娃、做家务,还坚持写作、翻译出版了2本专业书籍,社交平台上粉丝破10万,成了不少女性的精神榜样。

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我可以回归家庭,但不代表我放弃自己!"

所以,今天我想问所有女性一个问题:“全职太太=放弃自我吗?”“为什么‘全职太太’这4个字,成了很多人羞于承认的身份?”

从“被定义”到“拒绝定义”

很多人都觉得,全职太太“离社会太远”,可是陈思琳的生活,却和“躺平”毫不沾边。

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送双胞胎去幼儿园,回来后不是刷手机、看综艺,而是打开电脑,继续她的写作和翻译工作。

“我没有稳定的工作单位,但我有一份‘不稳定的事业’。”

这句话,很多人不理解。

“你又不上班,谈什么事业?”

但正是这份“不稳定的事业”,让她2年内出版了2本专业书籍,接下了多个高质量的翻译项目。

她说:“女性的价值不该被简化为‘家务值多少钱’,更不该被工资单定义。即便选择做全职家庭,也可以有自己的成长和追求。”

你可能会好奇,“她的丈夫支持她吗?”

答案是:起初不支持,后来无比支持。

一开始,丈夫不理解她的执念:“你在家就专心带娃不行吗?写那些东西,能赚几个钱?”

可是后来,当陈思琳的书出版后,家里多了源源不断的稿费,甚至有出版社主动邀请她投稿,丈夫的态度变了。

有一天,丈夫感慨地说:“你比我还像个职场人。”

全职太太的3大误区,为什么“被定义”的总是女性?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她是个特例吧?普通的全职太太,能做到她这样吗?”

也许是特例,但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特例,而有些人只能成为例外?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全职太太=自我放弃”,是因为她们陷入了这3大误区:

1.误区一:放弃收入=放弃自我

不少女性在成为全职太太后,第一件“自我否定”的事,就是“我没收入了,我废了”。可如果你只用“工资单”来定义自己,那你一定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陈思琳的做法是:“即便不拿工资,也要给自己一个‘职业身份’。”她给自己取了一个职业名称,叫**“独立译者、自由写作者”**。

有了这个“职业标签”,她的精神面貌都变了。这不仅是一个“身份”,也是她的精神支撑。

2.误区二:家庭和自我不可兼得

很多女性在做“全职太太”的那一刻,直接认命了:“既然是家庭的主力,就别想追求自我了。”

可陈思琳的生活证明了,“时间不会凭空长出来,但也不会凭空消失。”

她每天留出1小时的“自我时间”,拒绝一切家务琐事,专心写作和学习。“没有自我时间,谁也救不了你。”

3.误区三:全职太太是“备胎身份”

你有没有发现,人们对“全职太太”的默认态度是“将就的身份”?

比如有人会说:“你先做全职太太,等孩子大了再回职场。”

可是,为什么要“等”呢?为什么不一边带娃,一边让自己“处于战斗状态”?

不依赖丈夫的经济保障,才有真正的底气。即便她不挣钱,但她的技能和思想不落后,这才是“底气”的来源。

写在最后

如果你是全职太太,或者你正在考虑要不要做全职太太,请记住这句话:“你是谁,和你在哪儿无关。”

是的,你可以回归家庭,但不代表你要失去自己。你可以带娃、洗衣、做饭,但不代表你只能“绑定”在厨房和客厅里。

陈思琳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不是牢笼,除非你自己把自己困住。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选择之后,别“自我贬值”。

全职太太并不“卑微”,但如果你“自我否定”,那就真的输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当你全力成为‘家庭的英雄’,别忘了,你也可以是自己人生的英雄。”

如果你觉得这段话有触动到你,欢迎点赞、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也许会拯救一位“快要迷失自己的全职太太”。

0 阅读:1

白翠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