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重新占领了赫尔松,乌克兰取得反攻的胜利,为何又要从赫尔松撤人?这里面有什么猫腻?难道与核电站遭炮击有关吗?
11月19日,英国路透社报道,乌克兰的在新闻发布会上,副总理韦列舒克宣布,国家将在不久后开展自愿性地撤离民众行动,为自愿撤离赫尔松城及周边地区的民众提供协助。众所周知,当地时间11月10日,俄军撤出了乌克兰南部的重镇赫尔松市。随后,乌克兰的军队就迅速地接管了整个城市的管理权。
但是,仅仅才过去了一周多的时间,乌克兰方面也要开始从赫尔松撤人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赫尔松地区是俄乌交战最激烈的地区之一,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经经历了至少三轮大规模的民众撤离行动。
第一轮撤离发生在今年的七八月份,当时乌克兰宣布要在赫尔松发起战争,要求当地民众尽可能地撤离。
第二轮的撤离发生在十月,当时俄罗斯方面觉得这一地区的战事压力太大,也开始撤离亲俄的民众。
如今又轮到乌克兰方面进行民众撤离工作了,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乌克兰及西方的媒体归咎于俄罗斯撤退前的破坏,导致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困难。俄罗斯媒体归咎于乌克兰方面的无能,导致了人道主义灾难。
客观而言,双方的言论都反映出了一个现实,即赫尔松城已经是一座被战争严重摧毁的城市,那里的普通民众,即便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都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了。
不过,对于乌克兰人民而言,比起生活必需品的短缺,更大的风险还在于冲突引发的难以预测的风险,其中首屈一指的就是乌克兰方面不断炮击卡霍夫卡水电站的大坝。
尽管俄军目前仍然能守住大坝,大坝的施工质量也暂时足以抵御炮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保不准还会出现崩裂,从而给位于第聂伯河下游的赫尔松地区带来洪水。
因此,乌克兰此时疏散民众,完全可能有这方面的考虑。
然而,冲突战场的白热化,往往令此类“达摩克里斯”之剑,在置身战区的民众头上时时高悬。
比起赫尔松地区,扎波罗热地区的风险程度,恐怕是更高的。著名的扎波罗热核电站是欧洲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它为乌克兰提供了足足1/5的电力,而该核电站距离世界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场地,也就是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灾难地仅仅500公里。
尽管核电站连续地遭到炮击,但炮击对当地核设施还没有构成严重的损害,俄乌双方又不约而同地指责对方蓄意破坏核电站。
事实上,处于战区核电站很难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命运。国际原子能机构多次警告称,对扎波罗热核电站的炮击可能导致一场核灾难。
11月20日,针对最新一波炮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表示,这个重要的核电站发生爆炸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无论谁是幕后的指使者,都必须立即停手。
有专家指出,炮击在技术上是有可能导致核电站爆炸的,将导致附近居民被迫大范围的疏散,以逃离看不见的放射性云。而辐射性泄漏的影响可能会在未来数年内都会被感受到。
联想到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它的灾难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噩梦,这些警告都是有依据的,对于一些爱好和平的人们而言,但愿上面的这些危险的可能,不至于变成可怕的现实。
灾难,随时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