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其他城市嫌弃的“烧烤摊”,凭啥成了淄博的“城市名片”?

城市研究员 2023-04-27 17:43:13

“满城大学生,绕城孜然味”,大学生们在这个春天与淄博烧烤来了一次双向奔赴。

近期,凭借“小串+小饼+大葱”三位一体的灵魂“三件套”,淄博市在媒体和社交平台火出了圈。

为淄博烧烤助力的,是蜂拥而至的大学生,网友戏称“来山东的大学生们,一半在爬泰山,另一半跑去淄博吃烧烤”。

各大平台相继出现“大学生组团到淄博撸串”、“坐高铁去淄博撸串”等相关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

济南人对此最有体会,济南火车站里里外外都是各地的大学生。

很多人坐飞机,乘高铁,先到济南,毫不停留,宁愿买站票直奔淄博。

好在济南到淄博的高铁很方便,车次也很多,从济南东站坐到淄博北站,最快仅需22分钟。

淄博火车站自豪地宣布,近一段时间,淄博火车站每日到发人次超过5万,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纪录,乘客几乎都是来淄博吃烧烤的大学生。

《淄博日报》称,组团坐火车到淄博吃烧烤,已经成为山东以及外地大学生们的春日行程“标配”。

热衷分享的大学生在各种社交媒体分享淄博的烧烤攻略,从如何找到最偏远的“苍蝇小馆”,到哪家的羊肉串最正宗……他们都不厌其烦地进行详尽介绍。

来到淄博的大学生,饥肠辘辘,参考攻略,才能轻车熟路地来到各处烧烤摊。

食客聚集的淄博周村区,这里是淄博小炉纯炭烧烤的“发源地”。

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撸串”,淄博烧烤主打的是纯炭小火炉,搭配的是七八分熟的烤串,食客想吃,还得自己动手加工。

就着炭火,烤肉刷上油,烤到滋啦冒油后,用筋道的小饼将肉串一把撸下,填入鲜甜的山东嫩葱,再蘸上各家调制的酱料塞入口中,别提有多带劲了。

淄博烧烤不仅口味独特,关键是烧烤食材新鲜,价格还实惠。

吃牛羊肉,人均消费50元左右;吃猪肉和鸡肉,人均不超过30元,这才是大学生青睐淄博烧烤的主要因素。

纪录片《人生一串》中有人说过,没有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大学生们围着烟火缭绕的烧烤摊,饱了口福,圆满了一次人生愿望。

为了让淄博这张“烧烤名片”打响,淄博市花了很大工夫。

3月10日,淄博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要抓住此次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契机,发布烧烤地图,举办“淄博烧烤节”。

为了确保来这里的每个人都“吃得开心、吃得放心”,淄博所有网红烧烤店轮番接受食品安全质量检查,距离每家烧烤摊不远,都站着笑盈盈的警察,执勤到天亮。

为了方便外地大学生和食客出行,淄博对公交线路做了调整,将主城区42条常规公交线路覆盖到33家烧烤店,还另外增设了21条定制的“烧烤公交”专线。

当地熟食店店员会得意地告诉你,“我们的秤准吧?这儿天天查!”

出租车司机不敢空表“宰客”,因为一旦被投诉,轻则被停运,重则直接丢了饭碗。

相比于将烧烤文化做得热火朝天的淄博,烟雾缭绕的烧烤摊,却被很多城市嫌弃。

4月10日,山西晋城因为一则“禁止露天烧烤”的通告,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有意思的是,这则通告发布当日,即被晋城环保部门删除。

但其他城市对露天烧烤的态度依然很坚决。

4月15日,哈尔滨出台了《2023年建筑工地渣土排放及露天烧烤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哈尔滨为了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将对利用固定经营门店擅自进行室外露天烧烤进行严厉处罚,对各类占用城市公共区域以及占道经营露天烧烤的,全部清理取缔。

但是网友很不买账。

虽然有人觉得露天烧烤摊油烟污染大、噪声大,尤其在居民区露天烧烤,会严重影响生活,应该禁止,但是更多人质疑,烧烤对环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国内很多城市,都以环境污染为由,全面禁止了露天烧烤。

烧烤对环境是否有污染?

从科学角度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国外环境组织研究结果显示,距离烧烤街100米时,PM2.5的平均浓度在190微克/立方米,距离10米处平均浓度为334微克/立方米,而距离1米处的浓度甚至超过3000微克/立方米。

而这意味着,烧烤街附近10米处的PM2.5浓度高出了正常水平的3倍,如果烧烤摊设在居民区,那10米的高度足以影响所有小区低楼层的住户。

国内科研机构调查称:露天烧烤用的多数是焦炭和木炭,烧烤过程不但会产生烟尘,各种调味料燃烧后,也会产生大量烟气,而且烧烤中出现的废气,还包括苯并芘等有害成分。

同时,露天烧烤多数是夜间出摊,夜晚由于地面降温快,会出现逆温层,大气不易流动,更会加剧空气污染。

城市露天环境的烧烤确实给空气带来污染,更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城市管理者对露天烧烤进行限制,无可厚非。

但长期以来,烧烤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只是一种饮食方式,更是某种情感寄托。

无论是寒风凛冽的冬夜,还是酷暑难耐的夏日,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喝点啤酒,撸个串,既是难得的放松时刻,更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1983年,苏州作家陆文夫写了一部讽刺小说《美食家》,调侃好吃之徒被封为品鉴名家,发表在《收获》杂志。

小说意外走红,“美食家”一词被词典收录,成为正规汉语常用词。

人们不在意书中讽刺的内容,反而被书中的美食勾起馋虫。

小说发表当年,北京召开了全国首届烹饪大赛,各省层层选拔了83位高手赴京献艺。

随后,《美食家》被翻译成英法德多个版本,仅在巴黎就卖出十万多册。

欧美观察家对此评论:一个文明的复苏,征兆之一就是对生活味道的追求。

天南海北的人们围坐烧烤摊,肉串在炭炉上滋滋作响,人们大快朵颐时,絮语漫聊。

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难掩的乡愁。

我们追寻着食物中的味道,也回味着饮食中的文化。

烧烤是城市的味道,更是一座城市包容力的象征。

因此,《舌尖上的中国》制片人陈晓卿感慨:地球上不缺的是钢筋水泥的都市,缺的是人间烟火。

露天烧烤确实对居民区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和干扰,但这不是一刀切禁止的理由。

疫情结束后的当下,人们的忧愁并未减少。

社会购买力,早已捉襟见肘,大学生遭遇就业难、考研难,打工人碰上裁员大潮,甚至连最新的AI智能都在与人争夺工作,谁都过得不容易。

刘慈欣在《赡养人类》中说:

“社会财富是固态的,固态就有起伏,像这大街旁的高楼,像那平原上的高山,而最关键是连通的管道,只有保持流动,才能保持平衡,保持希望。”

点燃希望的,便是久违的人间烟火。

烟火中现人情,烧烤具有一种非常神奇的治愈功能,尘世间的悲欢,则是一道道苦辣酸甜的下酒好菜。

解决露天烧烤带来的污染问题,可以通过改进烧烤设备和划分区域来解决,不需要因噎废食、一刀切禁止。

2015年,北京关于禁止露天烧烤的规定,区域细到了街区,但禁止范围之外,人们仍可享受露天烧烤。

东北各市,烧烤是最主要的夜间消费,城市管理者划定专门区域,集中管理的同时,也繁荣了附近的夜市经济。

烟火中的美食,终究还需要烟火中的人来评价。

烧烤本身自带城市社交属性,淄博烧烤成了城市的文旅IP,当地实施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政策,整座城市的旅游经济也被盘活。

淄博是全国火车站最多的一个城市,共有39个火车站、2个工作所,分布在淄博、济南、滨州和东营四市,交通十分便利。

淄博还是齐国故都,境内历史遗迹众多,包括东周殉马坑、孔子闻韶处等。

淄博的山水景观中,溶洞早已名满天下。

还有中国最美书店海岱楼钟书阁、唐库文创园、中国陶瓷琉璃馆……这些都让淄博有足够留下年轻人的理由。

旅游经济重点在于游客的停留时间,对于任何一座城市来说,游客停留的时间越久,旅游消费的客单价便越高。

对于淄博来说,靠烧烤在年轻人中间出圈,是一种运气,但能将他们留住,才是真正的目的。

在城市人口不断缩减的背景下,淄博市2022年的常住人口是470.88万人,仅比上一年增加了4000人左右,同样急需新生力量。

为了将烧烤带来的“流量”变“留量”,淄博市不仅喊出“北大清华学子免费游淄博”,还提出全市38处青年驿站为符合条件的来淄求职、就业青年学生提供每年3次、每次2晚的免费入住政策。

在大城市里漂泊已久,处处碰壁的大学生们,谁不羡慕这个既能吃饱又能吃好的地方?

即便吃饱喝足,准备打道回府的大学生,在回程的高铁上,淄博市送的各种礼品又让他们拿到手软。

淄博这波“烧烤热”,不仅感动了外地大学生,连淄博本地的大学生都感叹:

“谢谢淄博烧烤,这一波,让我一个劲儿想离开家乡的心都松动了。”

还有更多在外地打拼的淄博年轻人,开始研究起了创业之道,希望回去反哺家乡。

烧烤摊上的袅袅炊烟,忽明忽暗的炭火,肉串与鲜蔬混杂的香气中,人们碰杯,欢声笑语不断。

看似不起眼的一串串烧烤,却是岁月烹饪的美食。

在纷繁复杂的当下,暖的是人心,映射的,却是城市生活最应有的“人间烟火味”。

淄博烧烤能出圈,背后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道理:

所有私人经济都应被鼓励和尊重,积极完善各类营商环境,比喊一万句口号更有说服力。

如此,淄博烧烤引出的这把“火”,才能真正让经济火起来,旺起来。

0 阅读:24

城市研究员

简介:发现城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