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2024年的“消费难题”是什么?
答案扎心又简单:吃得好,钱包还不瘪。
现如今,外卖越点越贵,城市餐馆动不动就人均百元,吃得再开心,账单一出来,心情就凉了半截。
城里套路深,咱们去农村!
于是,“消费降级”成了不少人眼中的“当代生活哲学”——少花钱,不少享受。
在这种背景下,山东大集成功出圈,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理想之地。
提问:2024年的“消费难题”是什么?
答案扎心又简单:吃得好,钱包还不瘪。
现如今,外卖越点越贵,城市餐馆动不动就人均百元,吃得再开心,账单一出来,心情就凉了半截。
城里套路深,咱们去农村!
于是,“消费降级”成了不少人眼中的“当代生活哲学”——少花钱,不少享受。
在这种背景下,山东大集成功出圈,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理想之地。
山东大集的价格之所以亲民到让人怀疑人生,其实原因简单得很。起初,来的都是本地的乡党乡亲,这里面的买卖,基本上就是熟人社会的大杂烩,大家都明白来吃饭该掏多少钱,所以摊主也就都收个“心里价”。“有时候觉得,便宜得让人心安,老板从不多收一分钱,真是把顾客当家人了。”“你花了10块钱,摆在你面前的是四菜一汤还配一小坛子酒,你才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被宠爱,什么叫钱花得值。”
除了物美价廉,山东大集还有一个能圈粉的重要原因:品质有保障。在这个快餐遍地、人人都能点外卖的时代,城市里的小伙伴们可真是方便到家了。但方便归方便,这外卖的“现炒”真假难辨,吃多了不仅口感难以满足,连肚子都可能要打个问号,想想那些提前做好、热热乎送上门的快餐,新鲜在哪儿?味道又在哪儿?
不过说到真正的现炒,山东大集可就有话要说了。这里的菜品看得见、摸得着,都是货真价实的食材。制作糖醋鱼,是从摊主自家水塘捞出的活鱼,现杀现烧,红润亮泽;
地锅鸡用的是自家散养鸡;羊肉是摊主凌晨三点刚刚杀的活羊;
相比城市餐厅、饭店、小作坊那些预制菜,山东大集的食物干净到让人放心,甚至连切菜都在你眼皮底下操作。炖、炒、煎、炸,动作行云流水,锅铲翻飞的声音夹杂着菜香,让人觉得不只是在吃饭,更像是在看一场热闹的表演。吃饭的同时,还能顺便学两招做菜的技巧。这样的食材和手艺,放在城里,不翻十倍的价格根本吃不到。
食材之外,大集的吸引力还在于它带来的亲切感。这里没有“人均消费”的心理负担,没有餐厅那些繁琐的规矩,也没有流水线外卖的敷衍味道。只有摊主脸上挂着朴实的笑,和嘴里一句“尝尝鲜,不好吃不用买”。这股实诚劲儿,不光让人吃得放心,听得人心里也暖呼呼的。
山东大集特色-鲅鱼卷饼 10元一份在这里,所有的烟火气,都藏在摊主挥动锅铲的手中,藏在他们每一句简朴的吆喝里。低廉的价格,新鲜的食材,摊主们真心实意的热情,这些零零碎碎的细节组成了山东大集独特的味道,也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烟火天堂。其实,在山东大集,最贵的从来不是菜,而是摊主们挥洒的汗水和热情。
外地游客第一次到山东大集,多半是带着一颗“好奇心”。短视频里的热闹场景、低到让人心动的价格,还有摊主爽朗的吆喝,让不少人感慨:“都2024年了,还有这样的地方?一定要去看看!”掐准大集开集时间,高铁一到站,拖着行李箱直奔大集的游客并不少见。到了大集后,不少外地游客发现,这里的生活气息比视频里更真实。炸萝卜丸子的摊位前,围着一圈等待的人,摊主一勺勺舀着糊糊,丸子下锅后金黄酥脆,刚出锅就被抢空。
卖水煎包的师傅动作麻利,水煎包煎得外皮焦香酥脆,咬一口肉汁四溢,素馅的五毛钱一个,肉馅的一块钱,再舀上一碗10块钱的羊肉汤,绝配。
刚炸出来的撒子香气扑鼻,摊主还热情招呼:“尝尝,酥脆又好吃!”
有些人甚至开始将大集看作自己的“宝藏地点”,每次来到这里都能发现不一样的惊喜。“我平常很爱点水饺的,自己爱吃却不会包,来到这里,吃到刚做好的5元一碗的手工水饺时,顿时就感叹,这水饺真的没得说,和我以前吃过的完全不一样,吃的是老百姓的味道。”
图源@果果食记
其实,外地游客之所以喜欢山东大集,除了惊喜和美味,更在于一种久违的安宁。
“来到这里,感觉像放慢了脚步,才发现,原来自己从不缺精致,缺少的是生活的质朴和平静。”
从高消费的节奏中解放出来,他们在山东大集找到了一种久违的真实感和踏实感。
没有复杂的选择,没有无尽的欲望。
“原来,简单才是最奢侈的事。”
外地人第一次来到山东大集,总是带着几分新奇。这里的一切,食物鲜美,价格亲民,摊主们热情直爽,乡土的烟火气扑面而来。于是,他们随手拍下摊位、记录价格、点评美食,一条条短视频将山东大集推向了舆论的风口。大集火了,摊主们火了。越来越多的人涌进这片市场,有人带着好奇而来,有人带着流量而来。随着镜头的推进,大集摊位背后的故事也渐渐浮出水面。人们开始谈论这些摊主的坚持、他们的善良,谈论他们的名气,也谈论他们的生活。有人说,火了便是好运;有人说,太火也是灾难。“拉面哥”程运付,便是其中一个故事的主角。
在临沂费县梁邱镇大集,程运付的摊位,永远是大集里最不起眼的一个。他不善言辞,总是低头揉面、拉面,不太理会来来往往的顾客,偶尔抬头,露出一抹憨厚的微笑。15年来,他一直坚持3块钱一碗汤面。这个价格,他没打算涨过。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涨价,他总是笑着说:“我自己吃了也要觉得心安,别人吃了才算吃得饱。”他从不加大料,也从不做花样,他的面条总是清汤寡水,偶尔加几个青菜,偶尔一颗鸡蛋,却总有人不停地夸赞:“你做的面真好吃,三块钱,吃了真有劲儿。”
这些年来,程运付早已习惯了摊前的笑声与攀谈。尽管生活常常捉襟见肘,但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15年前,他刚结婚。那时,家里欠了一大笔债,生活的重压让两口子喘不过气。他们每天都是在买菜、摆摊、收摊的劳作中度过,手上总是有数不清的伤口。
后来,程运付靠着亲戚的帮助开始了拉面生意。刚开始生意惨淡,一天的收入不到十块钱。可面对困境,他从没放弃过,觉得只要心中有底线,手中有本事,难日子终会过去。
生活的艰辛也从未改变程运付的乐观态度。他每天辛苦地拉面、搅拌面粉,常常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直到夜幕降临,才勉强收摊回家。
他的皮肤因为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变得黝黑,身子也因为常年弯着腰拉面而微微驼背。
但每当有人问他:“叔,您孙子多大了?”
他总会笑笑,幽默地说:“没孙子,咱就当自己的‘小孙子’好了。”
随着短视频的普及,“拉面哥”这个名字开始传遍了大江南北,程运付一时间成了网络热搜的焦点。无数的短视频拍摄者蜂拥而至,甚至连无人机都被调动来拍摄他的摊位。
但程运付关心的是每天能否给顾客端上一碗热乎的面,他常常把客人当成“自家人”,嘴里喊着:“兄弟、婶子、大娘,来一碗,吃得饱,才有力气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