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与降、成与败,是非对错难明白│1133

青禾谈历史 2024-03-20 05:30:49
曾经和大唐结盟,后来却在凉州称帝的李轨,对大唐既有些畏惧,想讨好大唐,又想保持自己的皇帝之位,于是在派使者到长安觐见李渊的时候,给李渊的信中,虽然谦恭的自称“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却不接受唐朝的官爵。李渊被激怒了,准备派大军征讨。 这时,其麾下臣子,凉州出身的安兴贵主动请命,表示愿意去凉州说服李轨归顺。李渊奇怪,想那李轨,依仗手中军队,凭借险要地势,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被说降?安兴贵表示,安家在凉州是累世的豪门望族,各族百姓依附,家族子弟众多,族中有十多名子弟都在李轨麾下担任要职,弟弟安修仁更是深受李轨信任。我这次前往,李轨如果能听我的劝告最好,如果他不听,想要解决他,难度也不大。 至于安家是支持李轨还是倒向大唐,是个问题吗? 安兴贵到达凉州后,劝李轨效法东汉初年的窦融,以凉州之地降唐,却遭到李轨断然拒绝。安兴贵稳住李轨之后,与弟弟安修仁一起,联合归附家族的各部胡人,共同起兵攻打李轨。李轨率军出战被击败,退回去固城自守。安兴贵拿出大唐使者的身份招降城中众人,大家纷纷出城投降。走投无路的李轨被迫投降,被押送到长安后斩首,河西之地被大唐掌控。安兴贵因功被加封为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凉国公,安修仁为左武侯大将军,申国公。 原隋朝吏部侍郎杨恭仁,在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之后,被裹挟着成了其麾下。宇文化及兵败身死后,杨恭仁被大唐魏州总管元宝藏擒获,送到长安。李渊和杨恭仁原来就认识,关系还不错,于是加封其为黄门侍郎,之后又任命他为凉州总管。好在这次李渊倒不是任人唯亲,杨恭仁确实有真才实学,而且其一向熟悉边境事务,了解边境地区各部族虚实,因而,到了凉州后,举措得当,治理有方,当地百姓和各部胡人都对其心悦诚服,包括葱岭以东地区的各部族,都主动前来朝贡。 大唐的大敌中,当然包括占据洛阳称帝的王世充。群雄攻唐的混战中,王世充当然也是多次派遣兵马,从各个方向,向大唐发起猛攻。可惜,败多胜少,战果寥寥。 在王世充少数取得胜利的战役中,值得一提的是伊州之战。此战王世充之所以能胜利,还多亏大唐皇帝李渊的配合。 王世充曾数次派大军攻打伊州,大唐伊州总管张善相拼死据敌,多次击退来犯之敌,可惜,拼到最后,城外的敌人源源不断,城内将士死伤惨重,粮食用尽,终陷入绝境。张善相多次派人向长安请求救兵,可李渊一直拒不发兵救援。619年四月,伊州城被攻破,张善相宁死不屈,大骂王世充,慨然赴死。 李渊拒不救援,当然是因为张善相曾经是李密的旧将,还是其心腹,李密叛唐之时,目标就是投奔张善相,还曾经派人到伊州联系,请求支援。可是,那只是李密的谋划。在李密叛唐的整个过程中,不管是李密败亡的太快也好,张善相根本不打算支持李密也好,总之,从李密开始行动到败亡的整个过程中,张善相都没有一丝一毫背叛大唐的举动,在面对王世充大军的进攻及劝降等行动中,也一直对大唐忠心耿耿,直到战死沙场。 李渊得知消息,也深感错怪了张善相,叹息着表示:“是我对不起张善相,张善相没有辜负我大唐啊。”可惜,人死不能复生,再感慨也晚了。 不知道临死之前,张善相有何感想,是怪怨李密害得君主怀疑自己?还是埋怨皇帝李渊不识忠奸?更不知道其想没想过,自己用生命效忠的君主却不信任自己,自己付出的一切,是否值得? 不过这个时间,王世充麾下文臣武将甚至士卒百姓之中,看穿其虚有其表者越来越多,因而,叛投大唐之风越演越烈。 罗士信,原本是隋朝大将张须陀麾下猛将,张须陀败亡后,和秦琼等人一起,投降了瓦岗寨。李密最后和王世充决战失败时,罗士信也被王世充生擒,归降了王世充。之后,又对王世充逐渐失望,干脆效法之前的秦琼和程之节,在一次王世充派他率军攻打大唐时,率众降唐。同时,王世充麾下将军席辩、杨虔安、李君义等人皆率众降唐。 不仅仅是领军将领,王世充治下各州县官员以地降唐者,也是络绎不绝。王世充恼怒之余,开始以严刑峻法约束,希望能遏制住这种现象。王世充规定,一人叛逃,全家无论老少全部处死,父子、兄弟、夫妻互相告发的可以免死。又命令五家结为一保,如果其中一家举家逃亡,其余四家没有察觉、告发,这四家全部处死。 可惜,事与愿违,王世充此举,人是没少杀,但逃亡之人更众,杀不胜杀。无奈之下,王世充只得严格约束出城人数,连出城砍柴之人,都得严格限制,不然出去了就不回来了。最后,事情发展到,王世充派麾下将领领兵出战时,都要把这些人的家属扣押在皇宫内作为人质的地步。当然,王世充此举,闹的自己越发众叛亲离。 此时的大唐,随着边境战斗减少,逐渐腾出手来,以罗士信等人为先锋,开始对王世充发起反攻,将战火直接烧到洛阳城附近。 王世充见唐军来势汹汹,急忙调兵遣将,充实洛阳城防。 就在此时,因父亲被捉,被迫投降窦建德的李勣,奇迹般回归大唐。
0 阅读:0
青禾谈历史

青禾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