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创新创业助力中国制造,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由国家工信部联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举办“工信部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2017届工业设计高级研修班”,第五期培训课程在广州市从化区隆重举办。
大业设计集团联合创始人瞿上,以《人生是场大设计》为分享主题,与领军人才学员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思维碰撞,以下内容根据现场资料回忆整理而成:
首先感谢各位百忙中光临大业设计,
我和许永兴都是中国工业设计高研班学员,
这个封面是广州欢迎你,大业欢迎你,
更是热烈地欢迎各位大爷们!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分享是一个大杂烩,
里面结合了我个人的经历与体会,
主题叫《人生是场大设计》
我会通过三部份与大家汇报,包括:
· 我的故事
· 近几年的感悟
· 做了些什么?
我叫瞿上,
目前担任大业设计集团联合创始人和执行董事的职务,
也获得过一些荣誉与肯定,
同时也兼任一些行业与社会的职务。
我是重庆人,
2000年到广州从流水线的生产工人做起,
是大业设计集团唯一从未念过大学,
从未经过任何正统设计洗礼的设计从业者;
我把自己的经历概括为两个成语:
自学成材 | 久病成医
我与工业设计的结缘,分为两个七年。
第一个七年关键词是:误打误撞
我从事这个行业之时
甚至都没有听过工业设计这个词语
唯一听过的软件就是AutoCAD
2001年遇到了第一任启蒙老师,叫肖宁
2003年遇到了第二任启蒙老师,是盛光润与李泽田
2005年与许永兴两人两骑的来到广州,创建了广州大业
2007年短暂离开了工业设计,到企业从事产品经理的工作
开始对工业设计行业发展前景心灰意冷
短暂的离开了工业设计
赴广东某知名上市企业任职产品经理
在甲乙双方角色切换的期间
我一直反思过去的七年......
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
对于商业设计的认知?
对于市场与用户的洞察?
在此期间我总结了我的第一个粗放式的设计哲学
《工业设计平衡之道》
设计师
普遍太情怀,过于彰显我型我素的表达。
企业家
普遍又太功利,趋于强化商业利益的达成。
消费者
更加简单,关注于凭什么我要买单?
我们应如何通过功能、理性、情感维度,
去弥补缺失产品经理的提炼能力,
去实践缺失企业家的经营统筹能力.
如何基于拥有的美学能力,
通过工业设计的手段,
将产品有效的翻译成用户可感知价值的语言,
去真正的引爆商业成功?
第二个七年关键词是:
使命与热爱
因为对于工业设计无法割舍的热爱,
我再次开启了工业设计事业的第二个七年……
2008年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广州大业呈现急剧的亏损,
我再次回归大业......
我们几个股东通过经营策略调整与技术钻研,
更加关注商业设计,
更加关注客户满意度与衷诚度,
非常幸运公司当年即实现了扭亏为赢......
自2010年开始,
广州大业已成为大业设计集团旗下
最支柱的业绩贡献公司,
并开始成为集团总部所在地……
公司第一代创始人盛光润和李泽田,
逐渐从“以设计为自己服务”开始探索设计公司的转型,
开展实体创新工厂以及人才教育的相关工作。
以许永兴、瞿上、李龚川为代表的
大业设计集团第二代创始人,
全面经营大业设计集团对外设计服务的版块业务,
开始形成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大的业务区域。
接下来,
我想谈这些年的感悟,
曾经在很多高峰论坛我也表达过相似的观点。
中国工业设计,
这几年是载入史册般的发展新高度。无论是我们职业的尊敬度,
还是我们设计服务的收费溢价能力,
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至少我们不需要再去向任何人解释,
工业设计公司是不是卖煤的了……
从某个角度来看,
中国工业设计与中国足球很相似,
行业是空前的亢奋!
因此,
我们也在常常的思考,
这样的亢奋度,
会滋生出怎样的商业机会呢?
但是目前在中国,
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工业设计机构,
具备真正规模化发展的经验。
从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显示,
我们的营收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都非常有限,
我们的行业依然是属于起步阶段;
若希望与广告、游戏、音乐、电影
成为并驾齐驱的创意焦点产业,
还任重而道远……
因此就有一个新的话题,
在我们圈子里被疯狂的探讨着:
工业设计,
是不是远被低估的价值?
对,也不对!
反正我从来都不知道怎么接话。
我认为,
我们还需要正视放大镜下的魔法错觉!
当前中国90%以上的设计机构
依然是属于美化型的外观设计公司。
普遍是被被媒体、被投资人放大和过度包装化的结果,
社会的高度渲染,
使我们都形成的错觉就是,
自己真的具有无所不能的魔力。
事实是,
社会对工业设计的期待,
与目前我们普遍拥有的能力,
不是一个等号。
美重要,
却不是最重要的!
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我们的设计师普遍太追求的逼格和情怀,
普遍忽略应该将美学放在解决问题的后面。
大业过去的26年,
一直基于我们拥有的超强美学能力为基础,
循序涉足了从专利孵化、研发工厂、模具注塑工厂,
到整合设计和股权合伙的几种进阶过程。
作为一个早已迈入
千万级别的老牌设计机构,
我们设计服务的生存依旧是如履薄冰的。
如何使公司具有持续的竞争力,
肩上的压力绝不亚于任何一个初创公司。
我们与全世界的设计服务公司一样,
没事儿,闲着,
多事儿,忙不过来,
有事儿,没事儿,都着急!
一边困扰着成本的急剧上升,
一边为公司的转型升级而烦忧;
可能我们天天都在谈,
中国制造业如何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
其实,
更急需转型升级的,
恰恰是我们的设计机构!
我认为
阻碍工业设计机构持续发展
共有六大症结!
普遍没有核心技术
服务能力的同质化,
致使了行业竞争的加剧
规模小客户单一,
致使了抗风险能力特别差
一直处在效率与利润,
质量与规模的长期博弈中。
领袖意志的,
家长式管理,
我也依然为此一直苦苦的试错中。
创业门槛低,
人才流动非常频繁。
有句话叫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但在这个时代,
却倒逼着设计机构饿着肚子天天鼓吹理想。
我称之为:饥寒思淫欲
社会对于成功文化的高度渲染,
我们被一个个四两拔千金的互联网创业神话充斥着,
让平静的工业设计圈子变得挣钱心切。
我们每天更被Apple、Google、阿里、小米
不断收购、融资、上市的大动作资讯冲击着。
给我们的错觉就是当下环境一片大好,
整个经济环境欣欣向荣!
小米竟然五年铸造了智能硬件的创业神话。
那工业设计快速颠覆不也是分分钟的事?
因此设计机构似乎都在寻找,一种获得成功之后,
仍能持续尽享其乐的办法。
以早日结束残酷的现状,
将意象的惬意设计师状态,
与现实世界中的自己匹配起来。因此
融资 / 自主品牌 / 众筹 / 投资 / 政商结合 / 众创
一系列的行为开始出现。
颠覆,
开始成为这个时代的话题。
人人都开始很恐慌!
成人达已的工匠精神,
开始消逝。
听到更多是:
宏伟的商业模式,
完整的生态链,
融资上市的资本快速变现,
政策资源借力的空壳平台的搭建……
浮夸成风的表演,
理直气壮的抄袭成为了常态。
一群人在鼓吹
如何让全世界的在校设计师,
用兼职方式就可以
每年通过平台就可能为企业打造上千个爆款。
你觉得有可能吗?
大师代言
护士出诊
这样畸形服务的现状屡见不鲜,
设计行业热衷于网红般吹嘘的越来越多,
全世界都显得很配合!
也致使了甘于奉献的却越来越少……
其实中国制造业
才是滋生设计机构生存的土壤。
越来越多的企业直呼上当以后,
滋生行业生存的土壤,
推动行业发展的源头,
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在哪里?
其实中国设计机构,
普遍成长都超速了。
我们普遍拥有的能力,
还远不足以匹配我们的追求。
最可怕的不是弱小,
是讳疾忌医。
明知道自己有病了,
不敢去承认不敢去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