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挂画者,犹是旧人家

书艺飘香 2024-07-26 01:49:01
关注 ▲书艺公社▲ 与万千书坛精英,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南宋 佚名 消夏图 苏州博物馆

来源 | 《读画的历史:中国古代绘画鉴赏中的修辞问题》作者 | 潘文协分享 | 书艺公社(ID:shufaorg)

“堂上挂画者,犹是旧人家。”随着传统的远去,虽然古人读画的身影已经杳然难睹,但是那些曾经的风雅,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文字想象一二。班固著史而作赞,谢赫品录而立法;张彦远纵览往古,朱景玄独标唐代;老杜观画而成咏,东坡展卷而作跋。枯木竹石、一时寄兴,松雪因之以倡书画同源之说;山水林泉、闲余卧游,思翁于焉而拈南北分宗之论。或起人千载寂寥之思、或收敦风励俗之效、或月旦流品之高下、或崇尚业余之风雅······燃犀法眼,固自有烛奸之术;翰墨因缘,时勒为簿录之编。元 刘贯道 销夏图卷(局部)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中国古代文艺批评之传统深厚,于读画之一端,我们亦可略窥一斑。本书通过上、中、下三编系统性地分段考察、关联探索与比较研究,中国古代读画方式在文体上所发生的演变与其相应的文化史意义,现在可以概括如下:汉代至西晋绘画未实现自觉以前:画赞是主要的读画文体,其写作之目的,即辅助性地说明绘画主题所具有的道德鉴诫涵义。在文化史上,乃是大一统国家自上而下推行儒家教化的视觉化手段之产物,即所谓“成教化、助人伦”的反映。东晋至唐代绘画自觉发生以来:品评作为读画的范式而兴起,逐渐形成了以九品框架为品第模式与以谢赫六法为品评核心术语的修辞传统,其写作之目的,即综合衡量绘画本身品质之高下。在文化史上,乃是九品中正制度下士族流品意识在文化上的反映。唐代以后,随着画科之逐渐完备与趋于成熟、文人画之兴起与发达,题画诗与散体题跋(一般合称题跋)成为主要的读画文体,其写作之目的,于一般文人主要是借绘画为吟咏之资;而文人画家或专门鉴赏家之书写题跋,除了意境之赏会外,尚可能涉及交代创作之缘起、阐发画史之观念、讨论风格之渊源、辨正趣味之雅俗、考证内容之得失与鉴定真伪之原因等等诸多方面。在文化史上,乃是科举制度下文人崇尚业余风雅的反映。明 谢环 杏园雅集图(局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读画的历史,具体体现在修辞上即为画赞、品评、题跋三种主要文体形式的变迁。三者之间,既有各自生长的特定土壤,也有相互关联的演化痕迹。通过读画文体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画赞根植于史学之中,其开创了典型的文字与图像一一对应的传统;绘画品评的兴起则受到汉魏人物品评的深刻影响,因为其流品意识的存在,所以蕴含着真正的批评精神;而题跋的流行则特别受到了文人诗书画三绝共生共栖传统的滋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着时空场合、画局地步、文体书风等多方面之讲究,乃是所有读画行为中最具技术性的形态。明 杜堇 玩古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通过读画文体的研究,我们还可以解释画史上的一些重要观念与悬案:例如品评时代最具修辞色彩的“鉴戒”论与“教化”论的修辞,其实乃源于画赞时代与之并行的赋体读画;品评时代的典范即谢赫《画品》之以六品论列历代画家,乃是源于当时官制流品分法之保存流内而剔除流外的做法;而在其具有艺术本体论特点的六法品评标准中,“气韵”一词则成为绘画品评修辞的核心观念,其本身具有着玄学的内涵,后来还发生了概念上的“讹变”与画科运用范围的拓展;至于题跋时代山水画之最终成为画史主流,除了科举制度下文人仕与隐矛盾因素作用外,其实还远远与品评时代宗炳将山水视为“为道”之最高媒介的理论自觉有关。明 仇英 人物故事册之竹院品古 故宫博物院

通过读画文体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绘画鉴赏传统中的修辞也可能影响甚至主导画史的发展方向:画赞时代的几种修辞对于教化问题的普遍关注,首次明确地触及到了绘画的功能性问题;品评时代的题画诗对于错觉问题的广泛兴趣,可以证明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也确实经历了从再现到表现的过程;题跋时代,苏东坡于花鸟题画诗中提出的“诗画一律”论、赵孟頫于枯木竹石题画诗中提出的“书画同源”论等,皆直接影响了整个文人画历史的进程。至于宋代以后山水画史上与风格问题相关的三大观念——江南趣味、古意观、南北宗论,我们皆可以在文人题跋中找到其出现的契机与演进的轨迹。南北朝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局部)波士顿美术馆

正如业师范景中先生所说,中国古代艺术史的核心观念是品评问题。如果说画赞是读画问题之源,那么品评则是读画之体,而题跋则为读画之用。我们若将之抽象成几何图式来理解:画赞流行的模式乃为同心圆放射状式;品评流品的模式则为金字塔式;而题跋流行的模式则为三环套月式。故从模式上来看,中国古代文人读画的文体大致经历了从一元到等差再到多元的演变历程。明 杜堇 古贤诗意图卷之韩愈咏桃源图 故宫博物院

当然事物总是处在变化之中,风雅亦不可能超越时代而存在。汉代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基本确立的时代,魏晋至唐代是儒释道三教消长与融合的时代;而宋代以后则是文人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演进之中,读画在文体上之所以发生这种形式上的变迁——即画赞何以衰落而品评代兴,品评何以转化而题跋流行,乃至题跋流行之后又将走向何方,本书认为:魏晋之间儒家“圣人观”的变化是画赞衰落的根本原因,其具体表现就是画赞出现了繁缛化和诗化的倾向;唐代士族的整体没落是品评转化的基本背景,其具体表现就是具有文人鉴赏色彩的四品论模式逐渐取代具有士族鉴赏色彩的九品论模式,以及画史著作开始以文人题跋来代替品评;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遭遇两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则使得文人题跋这一形式处于全新的时代情境之中,亦即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社会制度层面上传统与现代的结构转型、文化层面上中西融合的时代趋势、艺术传授方式从师徒制到学院制的教学改革-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无疑也使得文人题画的主体、客体与文体,皆发生着根本性的嬗变。唐 韩干 照夜白图(局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古人云:读画似看山。读画的历史,可以说既是一部观看的历史,也是一部修辞的历史,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亦是绘画之所以得以存在的一部历史。立足当下而言:如何继承文人题跋这一高雅的传统,仍然是一个深刻的时代性命题。
0 阅读:0

书艺飘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