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春夏养阳。
这句话已经广为人知了,进入春季之后,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更好地养护阳气。但很少人知道,为什么春夏要养阳呢?
根据内经的理论,春天是阳气刚刚萌生的季节,内经称之为“少阳之气”。其中的“少(四声)”就是小的意思,意味着阳气在春天开始时,还是微小的初生阶段,需要精心的呵护。
对中老年人来说,年龄越大,体内的氧气就会逐渐衰减,阳气不足就会导致机能衰减。
因此,春天和夏天两个季节,准确地说是春天到初夏,正是自然界阳气生发之时,我们就应该顺势而为,这就是“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如下7个方法,生活中要做好:
1、做好春捂:
进入春天之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但实际上却还属于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之时。
特点就是气候多变,昼夜的温差较大。
因此,传统养生就有“春捂”的说法,民间说“春不忙减衣”。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容易受寒而伤及阳气。
从身体部位来说,上半身阳气更多,下半身相对较为阴寒,我们的“春捂”,重点就在双脚上。
2、保护背部:
中医说背为阳,有足太阳经和督脉,被称为一身之表和诸阳之海。风寒这类的外邪想要侵袭机体,大多是从后背开始的。
因此,春季保暖尤其要注意背部保暖,可以经常揉按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的腧穴。
也可以选择阳光粘合的上午,在草地上晒晒后背,尤其是颈椎部位的大椎,能够更好地巩固体内的阳气。
3、睡好子午觉:
晚上23点到凌晨1点为子时,这是足少阳胆经最为旺盛的时候,也是一天里最阴暗的时间段,却又是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候。
子时之前一定要入睡,这样第二天早餐起床后,才会头脑清晰面色红润,这就是阳气得到维护的结果。
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这时候是足少阴心经最旺的时候。
午餐之后,如果能小憩片刻,能够更好地濡养心血,振奋心阳,表现为下午的精神头也更强。
4、减酸宜甘多菜蔬:
内经早就强调,春季的饮食上,适合辛甘温这类的食物,不宜吃酸涩寒凉之品。
所以,葱姜韭菜大枣花生,都是比较合适的。
但也不宜吃过于辛热之品,什么鹿茸桂附之类,尽量远离,以免阳气浮躁,适得其反。
此外,春天还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新鲜果蔬就是最好的来源,如胡萝卜、白菜、菜花之类。
需要记得,春季虽然气温上升了,但寒凉油腻的食物,最好少吃。
5、防止温邪犯肺: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各种细菌微生物繁殖旺盛,这些在中医眼里其实都是“外邪”,而且还多半属于温热毒邪。
为了避免春温,家里就要经常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空气清新。
此外,还要注意坚持锻炼,增强自己的抵抗里,还婴孩注意口鼻方面的养护,用凉水清洗一下鼻腔,阻断温邪犯肺的可能。
6、运动但不耗阳:
气温升高了,人们外出活动的机会和意愿都大大增加,室外运动能更好地改善循环,促进气血运行。
但春季的运动锻炼,更适合选择节奏相对和缓的方式,如步行、放风筝、太极、跳舞等等。
这里有一个准则,那就是不要大汗淋漓甚至气喘吁吁,这是一种损耗阳气的表现,完全违背了“春夏养阳”的内经原旨。
除了运动之外,还应该加强肺经的经气周流。
可以自己用手握拳,从肩窝的开始向下捶打至大拇指内侧,这样的好处就是促进肺经周流,温养皮毛肌腠,起到行气布津的好处。
7、调和气血:
如果原本属于阳虚体质的人,春天来了,请注意用好足三里和关元、涌泉这三处。
经常揉按一下,补充脾肾阳气,从而让气血更加调和,下肢经络也更加畅通,自然就是强身健体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