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英国空军轰炸德国大坝,上亿吨洪水喷涌而出,上千人梦中丧生

亦唐谈历史 2025-04-01 18:17:37

亲身经历过洪水的人,想必都深深体会到“水火真的不留情”。在大水大火这些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的力量真的非常小。正因为这样,我们一直都特别重视预防洪涝灾害,建造大坝来挡住洪水,保护大家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不过,打仗的时候,有人也想过炸毁大坝,让水冲走一切,好快点赢得战争。就像二战那会儿,英国就干过一次这样的事儿,派了100多名飞行员去炸德国的大坝,结果53名飞行员和大坝一起没了,还害得德国上千人丢了性命。

那么,这次行动,是不是真的就像英国人希望的那样,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呢?

【为什么要轰炸德国水坝?】

人类技术不断进步,现在咱们不光能挖渠引水,还能建大坝存水发电、防旱防洪。不过,虽说咱们已经学会了用水,可大坝要是一垮,那麻烦可就大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台湾那边以前有人嚣张地说,只要“把三峡大坝炸了”,就能让大陆“垮掉”。

虽说台湾人想炸毁三峡大坝那是不可能的事,但确实有过国家为了打赢战争,炸掉过其他国家的大坝。

二战那时候,英国搞了个大行动,叫“惩戒行动”,也有人叫它“堤坝终结者”。这行动就是要把德国鲁尔河上的三座大坝给炸了,好让德国的工厂设备受点教训。

大家都知道,德国首先是在工业上崭露头角的。鲁尔区就在德国西部,莱茵河往下流的地方,被鲁尔河和珀河夹在中间。

这片地方虽然只占德国总面积的1.3%,但却是德国,甚至曾是全球最重要的工业中心。

鲁尔区地处要地,一直以来都是连接东西欧的重要通道,到了近代,它还坐落在欧洲经济最繁荣的“金三角”区域里。这里的工业产出曾高达德国总量的四成,也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的物资后盾。

鲁尔区靠挖煤起家,后来逐步发展了钢铁和化学工业。这里以前生产过让世界都眼红的军用产品,比如克虏伯造的大炮、毛瑟出的枪械等,是制造战争武器的地方,也因此成了敌人的重点对象。

鲁尔区里有个很有名的大坝,叫默内水坝,它是1913年建成的,那时候可是欧洲最大的水坝呢。这个水坝作用可大了,既能给鲁尔区送水,又能给这里提供充足的电力。

它和后来建造的埃德尔河谷大坝一起,构成了默内-埃德尔水坝系统,这个系统对德国工业布局非常重要,为鲁尔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服务。

虽然二战打响后,这些水坝没直接参与打仗,但它们确实给德国打仗提供了不少能量。加上德国开始轰炸伦敦,英国就决定跟德国在空中较量,鲁尔区就成了英国主要攻击的地方。

1943年,英美两国联手,打算轰炸德国,目的是摧毁它的工业。美国主要负责炸掉德国占领的西欧工厂,而英国则负责轰炸德国本土的工厂和重要地点。就在这个时候,默内-埃德尔水坝群也被英国列为了要轰炸的目标。

英国打算炸掉大坝,好让德国鲁尔区这个工业重镇受到重创,从而让德国减少制造武器装备的能力。

英国人清楚,如果攻击大坝让它决堤,德国会损失惨重,德国人也心里有数。所以,他们不光用混凝土把大坝建得结结实实,还在大坝四周设下了重重防空网,让空袭变得非常困难。

另外,德国人在水下设下了鱼雷陷阱,这样一来,敌人也没法用鱼雷来攻打大坝了。

另外,因为那时候从高空扔炸弹炸得不太准,据统计,炸一个兵工厂的成功率连3%都不到。要是超大的炸弹没法直接砸中水坝,就很难把水坝炸坏。所以,英国空军得想个既能炸得准又在低空扔炸弹的法子,这样才能真正执行“惩戒行动”。

【一次死亡率将近40%的行动】

英国专家和飞行员一起琢磨了好久,最后想出了个炸毁水坝的招儿:他们发现德国人在水坝附近的河面上没放太多拦路的气球,轰炸机可以从那儿冲进去炸坝。

接下来,咱们得琢磨琢磨用啥样的炸弹去炸毁那座大坝。就像之前说的,这炸大坝的炸弹啊,不光得打得准,还得劲儿大,这样才能保证把大坝给彻底摧毁。

最后,英国的航空工程师沃利斯从玩打水漂的游戏里找到了好办法,发明了一种“跳弹”。这种跳弹长得像个鼓,能飞快地转,一秒能转500圈,还是往后转的。这样,飞机在差不多18米高的空中扔下炸弹时,炸弹就能像打水漂那样,在水面上一跳一跳地往前飞。

另外,跳弹打到水坝上时,会在水坝里的静水压保险丝引爆炸药之前,一路滚到水坝最底下,确保破坏力够大。

英国空军历经千辛万苦的训练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周全的办法,打算着手实施“惩戒行动”。

执行轰炸任务的是英国皇家空军的617中队,这个中队包含了21个轰炸小组。他们的头儿是盖伊·吉布森,此人非常有经验,已经带队完成了170多趟轰炸行动。

英国空军这次任务盯上了默内大坝和佐尔佩大坝,打算拿它们开刀。同时,埃德尔大坝和它上游的伙伴也被列为备选目标。这三座大坝对鲁尔区的生活和工业用水至关重要,但如果大坝被毁,也会带来极大的破坏。

617中队被分成了三个小队,其中第一小队有9架轰炸机。他们的目标是默内大坝,炸完那儿之后,如果炸弹还没用完,他们就得继续去炸埃德尔大坝。

第二队有5架轰炸机,任务是炸毁佐尔佩大坝。第三队是5架轰炸机构成的后备队伍,他们会比其他队伍晚出发2小时。要是前两队没搞定任务,第三队就会接着去炸主要目标;要是任务完成了,他们就去炸其他几个备选的大坝。

不过,还有两个机组因为生病没能加入,所以最后实际出去执行任务的轰炸机只有19架。

从1943年5月16日晚上9点28分开始,617中队的飞机就一组组地起飞了。他们得特别小心,得躲过德国的防空炮火,才能飞到目标上空。到了那儿,他们得把飞机飞得低低的,在离地面18米的高度,把炸弹扔下去。

轰炸机队刚到荷兰海边没多久,就有人受伤了:其中一架飞机的无线电操作员被防空炮火打死,所以这架飞机只能掉头返回。

有一架飞机飞得太矮,撞上了海浪,结果把吊着的跳弹给弄丢了,只好返回去。另外一架飞机呢,虽然成功飞过了海峡,但后来被防空火力打中,直接坠毁了。

还有一架飞机,因为飞得太靠近地面,不小心撞上了高压线,结果就坠毁了。

虽然有好几架飞机还没到地方就摔了下来或者不得不回头,但第一攻击小组还是赶在被打下来之前扔下了好多炸弹。其中一颗炸弹在水面上弹了三下,就像是玩跳房子一样,最后精准地撞上了默内大坝,炸出了一个150多米宽的大口子,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接着,第一攻击小组里还活着的人和飞机朝着埃德尔大坝飞去,打算继续执行下一个攻击任务。

埃德尔大坝的地势很棘手,所以尽管德军在那儿安排的防空力量不多,但想要轰炸成功还是非常困难。攻击小队试了好多回,得有七八次吧,都没能投下炸弹。还有一回,炸弹是投出去了,可它蹦得太高,结果把轰炸机自己都给炸伤了。

但最后,经过攻击小组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发射了跳弹,让埃德尔大坝像“被戳破的薄纸”一样垮塌了。

英国空军曾把佐尔佩大坝作为攻击目标,但它非常坚固不易倒塌,因为这是个土石坝,即使出现缺口也不会整个崩溃掉。

另外,佐尔佩大坝那地方地形超复杂:飞机得先翻过一个山头,然后往下冲扔炸弹。扔完炸弹后,飞行员就只有短短几秒时间赶紧把飞机拉高,不然就会一头撞到大坝另一边的山上,这对飞行员的驾驶技术可是个大挑战。

炸了9次之后,轰炸机组好不容易让一颗炸弹跳了起来并爆炸了,但这颗炸弹只是给大坝划了个口子,大坝还是稳稳地站着。后面来的轰炸机也试着扔炸弹,可都没能把大坝真正炸垮。

最后,那些还带着剩余炸弹的轰炸机机组,又跑去炸了恩纳普大坝,不过也有资料说他们可能炸的是贝弗尔大坝。但不管炸的是哪座大坝,他们的攻击都没啥大效果,大坝都好好的。

打完仗后,617中队的幸存飞行员踏上了危险的回家路。路上,他们再次失去了2架轰炸机,最后,仅有9架安全飞回了英国。

总的来说,在这次“惩戒任务”里,一共有133位飞行员参与,其中有53人不幸牺牲,差不多死了四成人,而且,还损失了一大半的轰炸机。

617中队的战士们用生命换来了德国两座水坝的崩塌,3.3亿吨洪水狂泻了80公里远,大片农田、矿场、村庄、工厂还有交通要道都被淹没,这给德国的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另外,根据最新解密的信息,这场巨大的洪水让至少1650人失去了生命。因为空袭发生在晚上,大坝垮塌、洪水冲来时,大部分人还在梦乡里,就这样不明不白地丢了命,真是冤枉得很。

【英国的目的达成了吗?】

瞧上去,德国这回吃了大亏,英国想要的“教训”效果好像是有了,但事情真就这么简单吗?

英军发起“惩戒行动”之后,跳弹的设计者沃利斯写道,他觉得德国这回可是“吃了大亏”,估计得好几年才能缓过劲儿来。

英国这边对这次行动也是特别高兴,1943年6月22日,617大队的34名队员在白金汉宫得到了勋章,这就是英国对他们行动的肯定。

另外,617中队还得到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赏赐,赐给他们一个队徽,队徽上画的是被三道闪电击垮的大坝,绶带上刻着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说的一句话:“我离世后,洪水泛滥也不管了。”

但英国人可真是想得太美好了,结果后来才发现,这次行动根本没达到想要的效果。到了6月27号,鲁尔区的水就全供上了,没多久电也正常了。所以说,那场洪水对鲁尔区工业的影响,简直是“小得可怜”。

另外,虽然这次攻击让上千人丢了性命,但其中一大半是战俘和劳工,对鲁尔区的工厂生产几乎没有啥影响。

根据公开信息,默内大坝下游找到的1000多具遗体,都是集中营里被迫干活的劳工,并且他们大多来自苏联。

溃坝对农业的影响啊,其实比工业还要大一些。鲁尔河谷作为德国的重要粮食产地,洪水把农田都给淹了,结果好多牲畜死了,粮食也减产了不少。这样一来,德国的食品供应就出了点小麻烦,不过好在没过多久就恢复了。

所以,要说这次“惩罚”行动有啥作用,那就是它让英国人的斗志更旺了,说明英国人在这么难的战斗中也能打回去,让他们更有信心赢得胜利了。

同时,这事儿对盟军来说是个大鼓舞,让他们更加确信能打败德国法西斯。说不定从这点上看,它还真能帮忙让战争早点儿结束呢。

“惩戒行动”还有个没想到的好处,就是让沃利斯受到了更多。他设计的那些很有“新意”的炸弹,也开始被人们接受并采用了。

之后,他提出的“地震弹”想法促使了“高脚杯”和“大满贯”这两种炸弹的出现,这些炸弹在后续的行动里给德国的基础设施带来了极大的损毁。

说白了,就是为了打赢战争炸了水坝,结果洪水泛滥,害苦了老百姓。所以啊,早在1977年,日内瓦公约就把“炸大坝”这种行为算作是不人道的战争罪,就是为了不让大坝被炸,免得老百姓白白送命。

不过,尽管“惩戒行动”让许多无辜平民失去了生命,但或许大家会一直铭记,英国飞行员为了赢得胜利,那股豁出性命、勇往直前的胆量和气概。

0 阅读:9
亦唐谈历史

亦唐谈历史

亦唐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