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2月7日宣布,将终结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客机SpaceJet研发项目。这意味着,经历十余年曲折后,这一项目最终宣告失败。而此时三菱重工手中仍持有267架飞机订单,其中确定订单为153架,可选(临时合同)和购买权为114架。
三菱重工在2008年启动SpaceJet研发,同年3月成立三菱飞机公司。SpaceJet原名MRJ,意为“三菱支线喷气客机”,采用双发动机,单通道,设计座位不超过100个,主要面向中短途航空客运市场,迄今累计耗资大约1万亿日元(按现行汇率约合517亿元人民币)。 作为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客机,SpaceJet在研发之初备受瞩目,政府也参与其中,并提供了500亿日元研发经费。订单最多时一度达到大约427架,客户包括日本两大航空运营商全日空控股公司和日本航空公司等7家航空公司。
三菱重工关于停止该项目给出的理由是,小型喷气式飞机的市场规模难以预测,开发时间拖得太长,技术竞争力降低。三菱公司泉泽总经理说,为了取得适航证,今后还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因看不到商业前景,所以决定放弃”。
日本共同社7日援引航空业界人士的话报道,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SpaceJet研发项目“注定失败“。因三菱重工一味闭门研发、轻视利用外部资源的企业文化或许要为项目失败承担部分责任。
但也有日本媒体与日本专业人士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该项目失败有很多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没能得到美国的适航证明。其次是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作为“三菱支线喷气客机”项目主管政府机构,此项目又是官民一体项目,但实际上他们把工作全交给三菱重工,没有在取得美国适航证明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帮助指导,政府不作为。另外日本国土交通省出具的飞机安全性证明权威性不够,得不到国际认可。
飞机制造行业质量管理和安全要求十分严格,初期投资很大,商业化门槛高,三菱重工对此认识不深,尽管三菱公司在航空零件生产领域虽取得过很多成绩,但在整机组装上暴露出了技术不足。当初三菱重工在设计制造飞机时,不切实际天真地认为JIS规格(日本产业规格)」是可通用的,但在样机的公开后,又对电气系统布线等约900处设计进行了变更,造成交货延期。由于设计变更和零件采购等原因,交货期被延期了6次,结果使部分设备出现老化,海外零部件制造厂难以维持面向该项目的生产体系,难以继续向三菱公司供货。
因为三菱重工制造的飞机使用了100多万个零部件,虽对外说是国产飞机,但进口零部件占了7成,因三菱重工的航空产业规模较小,从海外企业采购设备零件时,交涉能力很弱,很难得到对己方有利条件。三菱重工对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国土交通省“型式证明"及美国的”适航证明“估计不足,没估计到取得适航证手续的难度及所需巨额费用,使飞机无法实现商用飞行。
三菱重工由于没控制好研发制造流程,尽管短时间内收到了国内外的7家航空公司427架的订单,也生产出了5架样机,但六次交付延期,最终一架完成机也没交付给客户,还引发巨额赔偿。
在我们看来此次三菱重工飞机项目失败,主要还是美国不希望日本进入航空领域,给自己增加一个竞争对手,加上日本政府不给力,自身产业规模小,企业又高估了自身实力,才造成如此尴尬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