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长津湖》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其中一句,让所有人都知道,为了确保自己的生存,我们要用一场战斗来保护自己,如果我们不战斗,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战斗,是的,战斗很残忍,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但是,千年之前,宋代的士大夫有另一种看法,于是,宋代的富庶,税收之丰厚,远超常人想象,最后,在一次次的忍辱负重之下,被逼得忍气吞声,最后,宋代被逼入了绝境,所以“强汉盛唐”,宋代只能是“繁荣”。
大宋之所以能建立,是因为后周强的边疆军事,以及强大的实力,这位杰出的君王名叫柴荣。“三十年之内,海晏河清,十年盛国,十年征战,十年和平,后周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柴荣屡次出兵,屡次将辽国赶走,说明后周的军力还算可以,赵匡胤则趁机造谣,说辽国已经进攻,引起了民众的恐慌,趁机率兵攻破了开封,最后,推翻了后周,也就是他的义父的政权,建立北宋之后,赵匡胤就忙于平定内乱了。”赵匡胤和赵光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将中原与北边的辽国平起平坐,但赵光义的实力却远远不如哥哥,他的心胸也不如他的哥哥,在高梁河上,他被称为“车神”,十几万大军一去不归,险些被生擒,这并不是什么大事,最重要的是,他的国策是重文轻武,唐代藩镇四分五裂,削弱了君王的权力,赵家打下江山后,必然会想要扭转这一现状,所以,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其中不乏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官员,比如以前的三公、宰相,都只是一个头衔,杯酒释兵权,所以,赵匡胤才会被授予更多的权力,更多的人继承了他的衣钵,比如中原、曹、石等。
太宗在位时,就已经忌惮辽人,因为他们吃了大亏,后来真宗登基,辽国兴兵南征,文武百官都怕了,一个个都嚷嚷着要迁都,似乎在南边无所不能,低调便是永恒,也有一些官员主战,不过他们的话语权并不大,后来有一个书生,寇准,半威半诱,将真宗忽悠到了战场上,振奋了士兵的斗志,后来宋军在与辽国的交锋中,取得了很大的优势,真宗见求和有望,便派使节前去,表示不愿再战,只愿退回开封。寇准的勇气,为大宋的未来埋下了伏笔,文官可以顶撞,可以打压皇上,就拿宋真宗来说,在寇准面前,他不得不退让,后来寇准被革职,扔到了一边,不过,他的所作所为,也让文官和皇室一起治理国家,至少,地位也该提升了吧。现在不仅是辽,还有西北的势力,也在不断的兴风作浪,大宋也没有办法,只好交出自己的领土,让他们老实一点,最后凉州失去,只有继续退让,建立新的防线。后来,宋哲宗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宋徽宗登基的时候,辽已经濒临覆灭,但宋朝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军力比以前更差,甚至违背了与辽的协议,对辽发动了进攻,但最终,他没有任何悔恨,反而向金人求援,最后,他向金人求援,最终,金人覆灭了辽国,也覆灭了北宋。赵构年轻气盛,可是一登上皇位,立刻改变,皇上这个宝座谁都会沉迷其中,便想到向南发展,筑淮河,那时,金人、西夏、西辽、大理、大草原诸部,他们不思进取,只思享乐,所谓“春风拂客,将杭州当汴州”,向南发展能得到什么呢?入侵者的荒谬?虽然有了新的“绍兴和谈”,但这并不代表着什么,就算这次北伐,也不过是一次铲除敌人的行动,事实上,这次北伐,没有人有什么把握,除非是读书人。不过,随着北宋灭亡,这些文人也开始改头换面,继续当着士大夫,而文人们,则固执的坚守着宋朝的统治,最终,在崖山之中纵身一跃。
匹诺曹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