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明确提出,教育强国建设将分两步走:
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到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强国,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系统跃升。这一目标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也为未来十年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纲要》将“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强调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具体措施包括:推动高等教育分类特色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例如,香港和澳门将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为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三、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教育变革《纲要》特别关注职业教育和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职业教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和学科专业设置,制定师生数字素养标准,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这些举措将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教育投入与人口变化: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为确保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纲要》提出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高于4%。同时,针对人口形势变化,《纲要》提出健全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确保教育资源与人口变化相适应。
五、港澳地区教育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纲要》强调香港和澳门要深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特殊优势,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例如,澳门将“教育兴澳”作为长期战略,推动产学研结合及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研综合实力。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通过优化教育布局、加大投入、推动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等措施,我国将逐步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