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韫欢是溥仪的亲妹,在众多姐妹中行七,王府上下都称她为“七格格”,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格格。
可同为皇室之人,韫欢的人生却和哥哥溥仪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她一生从未真正享受到“格格”身份带来的好处,反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被这个特殊身份困住,迷茫不已。
事实上,自清王朝覆灭以后,韫欢就很少和哥哥溥仪来往联系,跟着父亲醇亲王奉守“坚决不去长春投靠大哥溥仪”,在政治上与伪满划清了界限,得到了一时平静的生活。
早年韫欢对身份割裂的认知,来源于父亲一直在王府实行的清朝旧礼,早在她出生前九年,清王朝就覆灭了,除了王府的仆人,谁还会尊她一句格格?但他仍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旧生活。
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父亲载沣渐渐地接受了新思想,韫欢也开始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身份与认知上的巨大鸿沟让她感到痛苦,一直到解放以后,她才真正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找回真正的自我。
2004年8月9日,韫欢在北京因病去世,临终前回望自己的曲折人生,韫欢说了一句溥仪一生都不敢说出的话,令人动容...
最后的格格
细读中国近代历史,我们其实很少能找到提及韫欢的内容,因为小时候的她一直成长在高高的王府内读书学画,没有参与到太多政治事件中,一直到二战结束时正值青春年华,才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新中国成立以后,韫欢就抛弃了“格格”这一极为特殊的旧身份,改名为“金志坚”。但这无法更改她仍是低调的“末代皇姑”这一事实。
韫欢的父亲载沣是光绪帝的异母弟弟,光绪成了皇帝后,因为其他兄长都早夭了,于是由他继承父亲醇亲王的位子。
慈禧掌权的那些年,载沣曾被选为宣统监国摄政王,这不仅因为他是溥仪的父亲,还因为他的嫡母是慈禧胞妹、他的嫡福晋是慈禧养女,他的人生早被慈禧所操控。
曾经在周总理和溥仪、韫欢等兄妹的谈话中,他们曾对载沣作出过一些评价,表示载沣的确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被慈禧推上高位的,因为载沣早已被慈禧“驯服”,不管名头再怎么好听,大权其实仍被慈禧牢牢掌控。
不管是载沣的兄弟载涛还是长子溥仪,都曾评价他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唯一的优点就是谨慎识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至于不少人复辟清朝时,载沣始终没有积极参与。
1921年9月11日,韫欢诞生在民国十年的醇亲王府中。府外是洋枪洋炮的新世界,府内是尊她为“七格格”的仆人,她在新世界过着旧生活。
虽然家中保留了很大的财富,父母也很爱她,但他们却要饱受严格的规矩管教,即便是母亲的父母,也要恭敬地朝她行礼,保持一定的生疏客套。
因为这些僵硬的旧礼,韫欢一直没能像一个普通孩子一样在姥姥姥爷怀里撒娇玩耍,以至于1942年额娘去世后,她就再也没有和母亲那边的人有过联系。
韫欢成长路上的伤痛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大姐韫媖,1924年,16岁的韫媖嫁给婉容之兄。由于是王府大格格,嫁的又是郭布罗家族,家族不允许她离婚,生活过得压抑痛苦。
17岁那年,韫媖犯了阑尾炎,可婆家人不信西医口中的手术,硬生生耽误了病情,造成韫媖不幸去世,给年幼的韫欢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影响。
可大姐的死并不足以让这个封建的家庭就此觉悟,从小到大,韫欢都需要处处守着规矩,不能做出半点越矩之事,哥哥早已不是皇帝,却仍要以皇帝之礼相待,对待父亲也一样,不能有半步差池。
有次溥仪过生日,很多贵族遗老都跑来给他庆祝,甚至还叩首称呼他为皇上,让韫欢看后心中生笑,但也不得不强忍住笑意,继续按规矩办事。
王府的院墙很美很安全,院内的生活也非常锦衣玉食,是府外饱受战火摧残的百姓们不敢奢望的幸福,但高高的院墙却困住了韫欢的人生,以至于看见鸟儿飞过,她都会心生羡慕。
韫媖的死亡没能让载沣抛弃旧制,一改王府现状,但也让载沣感到是时候接纳一些有用的西式文化,王府搬迁至天津,让几个适龄孩子到旧英租界的耀华学校里读书。
即便如此,这段时间的韫欢仍受家庭左右,从未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过自由,逃离封建家庭的控制。
终得自由
载沣似乎有一种想要将清朝旧礼永远坚持下去的执着,让人不得不怀疑他心中其实是想要让清王朝回归的。
但辛亥革命爆发后,这位一人之下的摄政王竟主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引得孙中山前来拜访,直夸他的深明大义。
后来不管是贵族遗老大搞复辟还是大儿子溥仪另建伪满政权,载沣通通没有参与其中的意思,甚至还试图劝说溥仪放弃这荒唐的、背叛国家与民族的想法。
一直到解放以后,载沣的想法才得到彻底的改变,取消了旧制,也让女儿韫欢得到了新生。
早在日本投降时,就有很多人跑到王府来打听,问载沣是否要租赁房屋,搞得载沣每天忧心忡忡,发闷不开心。
一直到1947年春天,一则报纸上的消息才解决了载沣的顾虑:任何人不得强行接占学校。
为了保住王府,载沣将王府改为“竞业小学”,以金静云之名担任董事,儿子溥任“金友之”为校长,对学习成绩优异和家庭困难的学生酌情减免学杂费。
韫欢也在这时改名为金志坚在竞业小学中任教,王府的新改变让她感到新鲜,王府外的生活也让她惊喜不已。
在学校中,金志坚接触到了许多朝气蓬勃的女学生,他们身上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新奇的,让她羡慕不已。
1948年,载沣从儿女的口中知道了解放军即将解放北平的消息,北平随时可能一片混乱,他也意识到自己真的应该做出一些放手,让儿女向社会靠拢了。
于是在这年,金志坚和好友一起开办了一所女子职校,取名为“坚志”,并且还在次年认识了普通的汉族男子,和他共步婚姻殿堂。
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学识丰富,金志坚被国家正式吸纳为公办小学的教师,是王府中第一个参加革命工作的人。
后来的时光,她也一直秉持着低调,在北京学校内任教,安稳度过了余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4年夏天,八十多岁高龄的金志坚重病住院,最终不幸离世。
临终前她曾对身边的人说:“我的家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中国历史的罪人,我这一生能有机会为人民服务,是我最大的荣幸。”
金志坚的一番话令人动容,也让人想起了她的哥哥溥仪。自接受教育再改造得到特赦后,溥仪便先后在植物园和文史资料研究所工作,为国家文史做出了一定贡献。
能为新中国做事,溥仪一直倍感殊荣,但他从不敢像妹妹这样说出这样的话,他的后半生一直是活在愧疚当中,不敢提及曾经,也不愿提起曾经。
参考资料:
1.爱新觉罗·韫欢.
2.爱新觉罗·载沣.
3.团结出版社《晚清政局:黄昏中的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