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兵败高梁河,赶着驴车逃跑,回来就弄死了侄子和弟弟赵廷美

远悦说过去 2024-08-08 05:57:03

976年11月,49岁的赵匡胤突然暴亡于宫中。

只可惜,他为了大宋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了16载,却没有留下继承人。当然,他是有儿子的,只是有鉴于五代十国的血腥过往,不敢立而已。

毕竟,乱世之中,对于皇位构成威胁的,除了地方上的权臣,就是当朝太子了。为了争夺权力,父杀子、子弑父,可谓屡见不鲜。

更何况,赵匡胤的皇位还是“陈桥兵变”夺来的。

于是,赵匡胤提拔他的弟弟赵光义为京兆府尹,并封以亲王,命他掌管京都一切事宜,凌驾于众臣之上。

显然,赵光义就是大宋的“隐皇储”。

它既可保证赵匡胤突发意外时,不让大宋江山沦为异姓之手。又不用担心赵光义为了上位,屠戮骨肉兄弟。

无奈的是,赵匡胤活的太久了。他的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江山也越坐越稳,除了北方的辽国,再无强敌任他攻略。

因此,赵匡胤动了改换“皇储”的念头。毕竟,父死子继,才是皇位传袭之道。

此时,赵光义专权,势力盘根错节,赵德芳又懵懂无知,摆在赵匡胤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徐图进取。

然而,一次夜宴后,赵匡胤却突然死了。

了解过秦末的胡亥篡位,也看过唐初的玄武门之变,还见识过五代时的兄弟相残,宋皇后知道,大宋江山的未来,掌握在她的手里了。

因此,她派遣太监王继恩,赶赴赵德芳府邸,命他速来宫中继位。

只是,宋皇后失算了。王继恩出宫以后,却直奔晋王府,将赵匡胤驾崩之事,竹筒倒豆子,倾吐而出。

不久后,赵光义带着他的“死党”,出现在宋皇后身前。而他,也顺利的接过了赵匡胤的帝王之位,成为宋太宗。

赶着驴车逃跑的赵光义

从史料来看,宋太宗的皇位,得来并无不妥。除了匆匆登基,令人浮想联翩外,并无杀兄夺位的可能。

然而,他的威望却差的很远。

纵然,宋太宗善使诡计、心机颇深,执导了“陈桥兵变”,可众人信服的,却是他的哥哥赵匡胤。

甚至,在赵匡胤南征北战的十六年间,他也多是留在开封,并无些许战功。

作为皇帝,无法掌控朝堂,那是十分可怕的。

于是,宋太宗效仿司马昭伐蜀之事,将目标对准了北汉。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内部矛盾,进而夺取朝中大权,这是“权臣”上位的一贯做法。

不过,北汉却不是个“软柿子”。

赵匡胤活着的时候,就曾多次攻打北汉,却都以失败而告终,不得不采纳赵普的建议,先南后北,徐图缓进。

当然了,不是北汉太能打,而是它有个好靠山:大辽。

然而,宋太宗很聪明。他“踩着”赵匡胤过河,在充分吸取北伐失败的教训后,毅然决定兵分两路。

当时,潘美率领主力围攻太原,而郭进则埋伏在辽人的必经之路上,静候敌军前来。

事实上,宋太宗的军事部署,也并无多少新意,只是他的运气非常好。在耶律沙率军与郭进对峙石关岭时,宗室翼王和监军不顾耶律沙劝阻,执意闯入郭进的“口袋”,以致辽军数万铁骑,全军覆灭。

胜利传来,宋太宗“疯狂”了。

他掏出隐藏许久的兵马、器械,一股脑的砸向太原城。没过多久,北汉降了,四十一县纳入大宋国土,就连“国宝级”的武将杨业,也拜倒在宋太宗麾下。

此时,宋太宗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于是,宋太宗趁热打铁,欲再接再厉,收复燕云十六州,将统治黄河北岸数十年的大辽,赶出中原大地。

那个时候的宋臣,并不像宋真宗以后,对辽人畏之如虎。周世宗柴荣两度征伐辽国,视契丹人如草芥,而赵匡胤虽多次兵败,却也从未打消过北伐的念头。

所以,宋太宗的提议,是得到大部分朝臣赞同的。毕竟,携大胜之师,收复旧土,是无数宋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事实上,宋太宗的举动,也着实打了辽人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辽国内乱方平,承袭耶律璟之位的耶律贤体弱多病,朝中一切事物,都交给了他的皇后,萧燕燕。

因此,宋太宗一路“平推”,竟直达燕京城下。

然而,萧燕燕的“地下情人”韩德让却挡住了赵光义的前进步伐。作为辽军中少有的智者,韩德让依托燕京地势,防御得当。

反观宋军,人困马乏,疲于应付,败军之相已显现。

不过,宋太宗却是“迷之自信”的,他不仅没有退兵,还在北方汉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歌颂中,加大了攻城力度。

没过多久,耶律休哥悄然而至。

只是,如同白起“戏耍”赵括一般,耶律休哥也找了个“替身”。在围城数十日而不下后,恼羞成怒的宋军将所有的怒火,全都发泄在了耶律斜轸的身上。

辽人在前面气定神闲的骑着马,宋军在身后迈着双腿、骂骂咧咧的追击,大宋缺马的问题,在此刻显露无疑。

不久后,高梁河的夜晚,灯火通明。

耶律休哥三面围困,韩德让趁夜偷袭,一路狂奔的宋军,成了他们的“案板肉”。混战之时,宋太宗的大腿也不幸中箭,他丢下部众,驾着驴车,仓皇逃窜。

在高梁河“竞技赛”中,辽人的铁骑显然没有赢过宋太宗的驴车,掠过涿州后,宋太宗顺利的回到了大后方。

逼死了侄子和弟弟

只是,他跑的太快了,竟没有人知道宋太宗还活着。

因此,在重整溃军时,军中的将领又想上演“黄袍加身”了。此时,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正在军中,推举他为新的皇帝,谋个拥立之功,何乐而不为。

不过,赵德昭却拒绝了。对于这个叔叔,他还是很了解的,只要没见到宋太宗的尸首,赵德昭无论如何都不会产生非分之想。

事实证明,赵德昭的举动,无比聪明。

数日后,宋太宗的信使就出现在了军中大营。而在诸将返回后方,聆听教诲时,宋太宗却一反常态,将他们训了个狗血淋头。

甚至,攻灭北汉的功劳,也就此一笔勾销。

文臣们心中乐开了花,武将们敢怒不敢言,唯有赵德昭敢于站出来,苦劝宋太宗,切勿寒了将士的心。

可赵德昭这次,却碰上了钉子。

宋太宗本就心胸狭隘,又多疑成性,先前军中自立之事,尚未查明。此刻,赵德昭又来收揽人心,不由大怒。

于是,他将心中不满,尽皆发泄在了自己的侄子身上。老实人赵德昭这才发现,原来他的叔叔,不仅不喜欢他,还很厌恶他。

979年9月,回到家中的赵德昭,越想越害怕,越恐惧越想,索性拔剑自刎了。而在他死后不久,赵德芳也因病,仓促离世。

赵匡胤一生共有四个儿子,长子、三子早亡,赵德昭、赵德芳也先后身故,兄终弟及、叔死侄继,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了。

好在,宋太宗还有一个弟弟赵廷美。

此时,他也是大宋的“隐皇储”,亲王的身份,外加京兆府尹的官职,足以保证宋太宗百年之后,金匮之盟的延续。

然而,承诺是信义之人的悬梁之剑,却是无信之人的手中利刃。

随着赵德芳的病逝,赵光义的老朋友赵普也接二连三的“告发”赵廷美。这位“隐皇储”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图谋篡权的罪人,一再被贬。

仅仅两年,38岁的赵廷美,就从大宋皇位继承人,沦为田间一枯骨。

说白了,宋太宗没有因皇位而对他的哥哥下手,可却为了子孙后代,“迫害”了自己的侄子和亲弟弟。

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宋太宗是一个极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帝王。

982年,宋太宗找到了高梁河之战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缺马。

于是,他将“魔爪”伸向了定难军。作为唐末留存于世的李姓宗族,李继捧对宋太宗的要求,百依百顺。

然而,他的弟弟李继迁却不干了。李继迁不仅拒绝为宋太宗提供马匹,还拉起了一只反抗队伍,深入大漠,频繁滋扰大宋边境。

可惜,宋太宗多次围剿,都未能成功。多年后,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也成了困扰大宋西北边疆的“魔障”。

惨淡收场的雍熙北伐

当然了,宋太宗的主要目标,还是北方的大辽。

此时,耶律贤病逝不久,耶律隆绪少年继位,主少国疑。作为大辽太后,萧燕燕依托耶律休哥、韩德让也只能勉强支撑局面。

因此,习惯趁人病、要人命的赵光义,再次挥舞起了拳头。不过,此次“北伐”,宋太宗并未随军出征,而是坐在开封城内,遥控指挥。

986年,宋太宗兵分三路,出师伐辽。作为东路军的统帅,一贯善战的曹彬在宋太宗的“隔空指挥”下,竟进军缓慢,短短一百多里的路程,耗时多达二十余天。

结果,本欲出其不意的曹彬抵达涿州城时,耶律休哥已静候多日了。此战,曹彬损兵折将,惶惶如丧家之犬。

而东路军的失败,也催生了西路军、中路军的撤退。

只是,宋太宗好贪小便宜的毛病又犯了。在大军撤退前,宋太宗竟严令潘美裹挟当地百姓,一起南下。

在辽人的铁骑之下,逃跑已实属不易,还要拖家带口,无异于静候“狼群”的到来。不久后,耶律休哥大军杀到,纵然潘美勉强逃过一劫,可杨业却兵败身亡了。

耗费大宋十数年家业的雍熙北伐,就此惨淡收场。若非萧燕燕有心与大宋重归于好,耶律休哥的铁骑,已然踏遍黄河两岸。

此战之后,宋太宗再无心北伐,也不提燕云十六州了。

相反的是,他开始“刀刃向内”,整合了一套文治制度,设置三司、枢密院,实行以文治国,将武将们压制在朝堂之外。

而这,也奠定了大宋三百年“文强武弱”的奇葩格局。

不过,直到此时,宋太宗还是没有立下太子。

事实上,可供宋太宗选择的儿子并不多。他的长子赵元佐在赵廷美死后,就被气疯了,还干起了火烧皇宫的勾当。

而次子赵元佑,又英年早逝。

因此,“隐皇储”的身份,就落在了平平无奇的三子赵元侃身上了。

997年,58岁的宋太宗病逝了。好在,赵光义临终前,在寇准的“逼迫”下,扶立赵元侃为太子,确定了大宋的继承人。

只是,太监王继恩又产生了非分之想。他效仿宋太宗上位之时的情形,悄悄奔往赵元佐的府邸,意图改立天子。

不过,这一次却没有好运了。宰相吕端早已看出他的阴谋,并做好了战斗准备。而操纵两代帝王上位的王继恩,也落得个身死家灭的结局。

2 阅读:415
评论列表
  • 2024-10-26 21:50

    狡兔未死,走狗先烹;高鸟未尽,良弓先藏。弱宋,是自找的。

远悦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