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编辑|暮云史记
3月13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公布了年度音乐榜单前20强名单,王一博、周深、张杰、李宇春等一众歌手榜上有名,备受大众喜爱的刀郎却再次落选。
要知道刀郎的《罗刹海市》全球网络播放量破百亿,力压周杰伦、林俊杰、薛之谦等一众当红流行歌手。
消息一出,网友炸锅:“刀郎的歌传唱度这么高,凭什么进不了前20?”
这已经不是刀郎第一次遭到这种对待了,2010年的音乐风云榜“最具影响力十大歌手”与他擦肩而过,15年后的中音协榜单,他依然没能等来自己的春天。
想当初《2002年的第一场雪》以其独特的旋律,一经问世便迅速传唱大江南北。
其正版销量高达270万张,盗版销量更是超过千万,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现出作品的火爆程度。
在KTV的点唱榜单上,这首歌长期占据前列,即便是到了现在,他的歌曲依然是不少人的首选。
后来,《西海情歌》、《情人》等等歌曲也在KTV中收获了极高的点唱率,同样深受大众喜爱。
刀郎的歌曲传唱度非常高,在大众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可他却始终未得到主流音乐圈的充分认可。
不少人一提起刀郎,对他的评价就只有“歌太土”,不少圈内人对他也是持批评态度。
那英作为评委就曾公开评价刀郎“不具备审美”,此外,诸如杨坤、汪峰等部分音乐人,也认为其音乐风格不行。
或许也是看清了这些,刀郎渐渐隐退,直到2024年才复出。
他推出的《罗刹海市》,不管是歌词还是风格,都很有特点,被《人民日报》称赞“唱出了时代心声”。
从市场反馈来看,刀郎的演唱会热度居高不下。“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4巡回演唱会”自开启以来,所到之处皆是爆满的场景。
总票务平台经常显示“无票”状态,且“想看”人数在国内歌手里面排名前十。
而且喜欢刀郎的很多都是中老年人,在二手市场甚至还催生了高价“代抢”服务。
他的作品深受大众喜爱,但为什么在这些主流音乐榜单中却始终没能有什么成就?
难道中音协看中的,是流量为王?还是“高级审美”?
流量明星王一博,其歌曲《万物可爱》成功上榜,并位列第14名。该曲在粉丝强大的打投助力下,仅48小时内播放量便飙升至2.8亿,看似成绩斐然。
然而在这庞大的播放数据背后,是许多人甚至都未曾真正听过这首歌的尴尬现实。
这种仅靠流量数据堆砌而上榜的现象,与榜单应有的音乐质量和大众认可度产生了偏离,也加剧了大众对榜单权威性的质疑。
李宇春、谭维维等歌手同样入选榜单。李宇春近年来口碑下滑,唱功也被质疑,但却能在各大晚会担任C位。
谭维维、张杰等人作为实力不俗的唱将,在专业演唱技巧上无可挑剔,不管是路人缘还是口碑都不错,他们在榜单上不算乍眼。
但深入探究一下也可以看出来,这些人都不算是草根歌手,他们有口碑有流量。
那刀郎的歌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不管是货车司机还是烧烤店老板都会唱,这难道不是“好音乐”吗?难道就一定要向流量看齐?
果然,陈佩斯当年那一番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1984年,陈佩斯与朱时茂在春晚上表演《吃面条》,让人们见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小品。
此后,他们陆续创作并表演了《羊肉串》《主角与配角》《王爷与邮差》等一系列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以幽默讽刺的风格,为观众带来无数欢乐,也奠定了小品这种表演形式的基本模式。
然而,就是因为陈佩斯坚持艺术独立性,让一些人接受不了,后来又闹出了版权纠纷。
多重因素影响下,他渐渐不再登上春晚舞台,也始终未能获得主流奖项的认可。
当被问及未获国家一级大奖一事时,陈佩斯淡然回应:“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
他坚守自己的艺术理念,不为了所谓的主流奖项去改变,用作品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与尊重。
如今刀郎的处境,与当年陈佩斯有着相似之处。
他们都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深受大众喜爱,却在主流奖项体系中遭遇冷遇,这也难怪网友会将二者进行类比,感慨真正的艺术不应被奖项所定义。
此次音乐榜单争议,深层次地反映出当下音乐评价体系的割裂。
流量数据凭借粉丝经济的强大推力,在榜单评选中占据重要地位;专业评审或许是“学院派”或“主流审美”,与大众音乐审美之间存在沟壑。
但反观大众审美则更倾向于歌曲的传唱度、情感共鸣等直观感受。
刀郎虽未上榜,但其作品却在民间持续广泛传唱,正如网友所说:“真正的艺术从不在奖杯里,而在人心。”
参考资料
九派新闻-《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火出圈,被指内涵那英等四位明星,那英评论区有180万条评论》
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24年度评选结果公示》
人民网-《他被央视封杀,曾落魄到种田为生,却自豪自己是一个很干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