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中俄罗斯的死穴在哪里?

博览群书名字 2025-03-12 09:17:21



油价,油价,还是油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大帝总是在油价高时冒险,在油价暴跌时“见好就收”,甚至因此放过了敌人的精锐部队,军事战略的投机性很重。

一个国家的命运,有它自己的努力,也要站在时代的风口,苏联、俄罗斯的国策走向就和油价涨跌密不可分。

油价上涨的20世纪70年代,苏联成了世界第一大产油国,油价上涨带来的收益让勋宗有了百亿补贴和扩张的本钱,20世纪80年代的油价下跌,也为苏联解体埋下伏笔。进入新千年以后,俄罗斯的兴衰和对外战争(车臣可不属于对外战争)也和三次油价涨跌有关。2003年小布什杀进了伊拉克,让国际油价从29美元附近,一路飙升到2008年的7月24日的147美元,整个2008年国际油价都在100美元左右徘徊。

国际油价上涨了近五倍,俄罗斯逐渐收回了私营油田,某人就赢得了大帝的美称。在油价最高时,俄罗斯的大帝就在奥运会期间开启了格鲁吉亚副本,打出了自己的威名。这个时间点抓得很紧,因为到了第二年的国际油价一月份就下跌到33美金,全年油价下跌到了60美元左右。

国际油价攀上到115美元(布伦特油价,德克萨斯油价是107美元)时,俄罗斯又在克里米亚进行了冒险。2014年二月份,乌克兰陷入了全国危机,国际油价却稳定在90美元左右,大大超过俄罗斯的石油生产成本,大帝自然有足够的本钱在乌克兰地区进行军事冒险。那年三月份,俄罗斯拿回了克里米亚半岛。在国际油价上涨的当年四月份到七月初,乌东也出现了大量亲俄武装,终于引发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战争。

2014年6月23日国际油价上涨到了当年的最高点,亲俄势力的攻势也进入了高潮,当年八月底进行的伊洛瓦伊斯克战役,俄军甚至包围了众多乌军精锐部队。到2014年下半年,随着国际油价走低,大帝就开始三心二意起来。2015年一月13日国际油价暴跌到一桶43美元,俄国政府收入大幅度减少。

偏偏当时俄军展示顺利,乌克兰主力部队第一坦克旅、第十七坦克旅、第25空降旅、第九十三机械化步兵旅等部队都遭到了俄军和乌东武装的打击,损失惨重。今天在俄乌战场上大出风头的第93机械化旅旅长都被俄军俘虏;第24机步旅被打的信心全无,出现了旅长跑路的丑闻;乌军坦克第一旅在一连串的战斗中损失掉了几乎所有装备。

乌军从苏联时代传承下来的第十七坦克旅(原本是苏军王牌部队近卫第17近卫坦克师,集体获得过“苏沃洛夫红旗勋章”)也和一大票兄弟部队一起被俄军围困,他们在伊洛瓦伊斯克弹尽粮绝,眼看就要全军覆没。

但却在关键时刻普京接受了法国、德国的调停,一度要停火。乌军被围部队按照协议要被放出,俄军很遵守普京的命令,没有对昔日的兄弟部队下死手。但参战的乌克兰东部武装却不认可这种做法,它们的人员和物资来自东正教、寡头捐赠,并不受普京掌控的势力,坚决要求对乌克兰军队斩尽杀绝。随后就有了罗生门一样的伊洛瓦伊斯克事件(乌克兰东部武装称这些部队带着重武器撤退,乌军自称没有,乌军还说俄军空降兵参与了该事件),乌军撤退部队遭到了重大打击,乌军和俄军昔日的兄弟情分完全断绝。

在2015年年初,俄军和乌克兰东部武装又在巴尔特塞夫困住了多只乌军主力部队(93旅旅长被俘就是在期间),眼看就要重演伊洛瓦伊斯克事件。普京又和法国、德国签署了明斯克协议,普京很守信用,也吸收了伊洛瓦伊斯克事件(2014年8月底)的教训,很有风度地放走了乌军主力部队。这个小镇旁边就是瓦格纳血战夺取的巴赫穆特。

从军事上看,俄军继续进攻非常有利,但从财政和经济角度出发,大帝是真撑不住了,不得不签订了《明斯克协议》。在2015年到2016年,国际油价再次下跌到33美元,跌到了俄罗斯石油生产成本线附近,俄罗斯人均收入也下降了一半,俄罗斯的攻势自然就难以维持。

东欧大战在2021年年底到2022年二月初的战争筹备阶段时(三个月左右筹划一场大规模战役,这已经是强国参谋部的普遍标准),国际油价也开始走高,到战争爆发半个月后的三月八日,国际油价上涨到了127美元,也达到了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在石油的加持下,俄军展开了疯狂进攻,一度冲到了基辅城。2023年国际油价下跌时,俄军也一度被乌军反推。

大帝对油价可是很有研究,他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基于油价,因为他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地域资源战略计划》,他也以国营油天然气工业结合金融业的方式掌控俄国,俄罗斯联邦政府近半财政收入也都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这种明牌一样的运作模式自然被西方国家发现,在2014年、2022年西方国家都对油价进行了强势干预。

0 阅读:7
博览群书名字

博览群书名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