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视察前沿阵地,看到战士背一把小板凳,怒斥陈赓:这咋回事

秀才说文史 2024-01-05 05:47:12

1940年10月的一天下午,129师师长刘伯承来到386旅视察。

听说师长要来,386旅旅长陈赓急忙出门迎接。刘伯承刚一下车,陈赓就把刘伯承往作战室领,刘伯承摆了摆手说道:“还是到前沿阵地看看吧。”

“师长上前沿阵地是很危险的。”尽管陈赓心里一百个不同意,最后还是拗不过刘伯承,只好陪他来到了前沿阵地。

刚到阵地,刘伯承对着陈赓就是一阵怒斥。

原来,刘伯承看到前沿阵地上,每一个战士的背上都背着一把小板凳。

刘伯承说:“陈赓啊陈赓,战士们上战场应该背着大刀,你让战士们背一把小板凳这是咋回事?”

“这个暂时保密,你等我的好消息就是了。”没想到,陈赓没有回答却卖起了关子。

刘伯承一听发了火:“好你个陈赓,有什么不能说的,你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不管你搞什么鬼,我可警告你,绝不能拿战士们的生命开玩笑。”

那么,陈赓为什么要战士们每人背一把小板凳呢?这把小板凳在战场上到底发挥什么作用?

话还要从陈赓筹备的一场阵地战说起。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时期,面对日军飞机、坦克等强大火力,我军只得被迫和敌人打游击战。看到我方抗日力量不足,日军越发嚣张,对我根据地军民实施“囚笼政策”,并不断向着陈赓创建的太岳根据地进行扫荡。为了打一打敌人的嚣张气焰,陈赓就决定和敌人打一场阵地战。

鉴于敌我双方实力上的悬殊,和敌人硬碰硬是绝对不行的。陈赓苦思冥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陈赓传令下去,让战士们把战壕挖到2米深。

2米深,那可是比一个成年人的高度还要高啊!跳进这样的战壕里,战士们身不露影,连敌人的影子都瞧不见,更别说是打击敌人了。

正在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陈赓又下了一道命令:每一位战士都要准备一把小板凳,随身携带,时刻做到“人不离凳、凳不离人”!

刘伯承可不知道小板凳有什么用,抓住陈赓就是一顿训斥,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一把小板凳到底在战场上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聪明的读者朋友可能已经猜到陈赓的用意了。在2米深的战壕里,大家站在小板凳上方便观察敌情和对敌人射击。

把战壕深挖2米,再站到小板凳上打仗,陈赓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当然不是!这就是陈赓的高明之处了。

大家都知道,日军的个子普遍都不高,一般都在1.6米左右,比我军战士的身高要低一个头。我军战士跳到战壕里都身不露影,那么,敌人跳进战壕里,想爬上来一定是很费力的事。

这时候,我方战士背上的小板凳就发挥出来作用了。等到敌人快要冲上来时,我军依靠小板凳很容易就撤出了战壕。敌人就不行了,他们跳进战壕就成了我军的活靶子。

果然,等到敌人冲上来跳进我方的战壕时,陈赓这边就命令战士们杀个回马枪,对着战壕里的敌人就是一顿猛打,最后,跳下战壕的鬼子全部被消灭。这一仗共消灭敌人300多人,缴获各种战备物资100多箱。

战斗结束后,听了整个战斗过程,刘伯承不停地对陈赓夸赞道:“还是陈赓办法多。”

后来,陈赓把这一“板凳战术”进一步挖掘精髓、战术提升,结合实际运用到了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这就是后来的“坑道战法”。

志愿军运用数百公里长的坑道体系,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战损率也比没用之前降低了十分之九。

这其中离不开陈赓的功劳!

0 阅读:290

秀才说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