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淮南争夺
5.皖城之战
第一次如需之战结束不久,孙权便在同年闰五月(公元214年)迅速发动了皖城之战。(今安徽省潜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9eccf919e8d719850c4a90569e7bd9b.jpg)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十九年五月,权征晥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十九年,(鲁肃)从权破晥城,转横江将军。”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宁为升城都,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
《三国志·甘宁传》记载:“后从攻皖,为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朱光。计功,吕蒙为最。宁次之,拜折冲将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0e565d49d0fd24103c4378b8ea1e21e.jpg)
皖城之战的胜利是孙权与曹操争夺淮南地区战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孙权攻破皖城后俘获庐江太守朱光、参军董和,以及城内男女百姓数万人,不仅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同时还基本取得了合肥以南地区的控制权。
6.湘水之盟
在晥城之战的同年(公元214年),刘备平定了蜀地,成为益州之主。孙权考虑到刘备既已得到益州,便派诸葛瑾前往向刘备讨还荆州各郡。刘备不答允,说:“我正在图取凉州,凉州如果平定,就将荆州全部归还吴国。”孙权说:“这是借而不还,而用空话搪塞拖延时间。”
刘备不仅不归还,部下关羽还将东吴人员全部赶走。孙权知道后大怒,派遣吕蒙指挥鲜于丹、徐忠、孙规等领兵二万,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派鲁肃领一万人马驻守巴丘,用以防御关羽。孙权住在陆口,为各路军队的指挥、调度。
吕蒙军队一到,长沙、桂阳二郡全部归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不愿归降。刘备率军来到公安,派关羽领兵三万挺进益阳,孙权于是召回吕蒙等人回援鲁肃。吕蒙派人诱降郝普,郝普投降东吴,吕蒙得到三郡的将领、太守后,领兵东还,与孙皎、潘璋归并鲁肃军队共同前进,在益阳抗击关羽。
双方还未交战,恰逢曹操进军汉中,刘备集团的主力部队现在都在荆州,为了三郡而失益州,真的是得不偿失。刘备害怕丢失益州,便派使向孙权求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409c17a768bb58daa07e8201bba4280.jpg)
孙权分析形势后,派诸葛瑾回访,两国重新结好为盟,于是平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地区归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地区归属刘备。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平分荆州,即荆州原七郡,除在曹操手中的南阳郡以及南郡襄阳等地,剩下六郡中长沙、桂阳、江夏归孙权,南郡、武陵、零陵归刘备。《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备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