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奸雄——吴大帝孙权传(16以利相较的盟友)

吕尘玄 2024-03-10 22:44:44

第六章 荆州之争

2.盟友的作用与威胁

孙权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在与刘备联合的基础上完成的,尽管在赤壁之战的过程之中,刘备因为自身的实力问题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终究也算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在随后进行的江陵之战中,刘备还担任了打援的任务,同时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存在,也为江东西部边境的安全起到了一个缓冲作用,因此在江陵之战结束之后,孙权就把南郡南岸地区划给了刘备。不过站在孙权的立场上,认为自己是把这块土地“借”给了刘备。

其实当时孙权给刘备的地盘是非常狭小的,这也是孙权有意为之。之后,刘备迅速占领了荆州四郡,这使得东吴内部对于刘备集团的快速崛起感到了威胁,限制刘备集团发展的建议也逐渐在孙权耳边响起。

首先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周瑜和吕范。《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刘备在前往京口会见孙权的时候,周瑜就提出扣押刘备的主张:“备诣京见权,瑜上书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智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三国志·吕范传》记载:“刘备诣京见权,范密清留备。”

周瑜和吕范的主张遭到鲁肃的强烈反对,《三国志·鲁肃传》注引《汉晋春秋》记载:“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

孙权采纳鲁肃的意见,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鲁肃传》中这一段记载就证明了孙权的决策对曹操带来了多么大的冲击。

无疑,孙权的决定对于维护孙刘联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刘备集团能够在荆州地区立足,对于江东地区的侧翼安全也是个保证。因此,当孙权接受周瑜的建议,准备派兵向益州进军而遭到刘备拦截的时候,孙权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强烈的反应。除此之外,孙权还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刘备。虽然这不过是一场政治联姻,但目的也完全是为了维护孙刘联盟的稳定。不过,对于刘备集团的防范,对孙权来说也是很自然的,正如周瑜所说“刘备寄寓,有似养虎”一样,刘备的政治企图早已为天下所熟知,为了防止刘备向孙权占领的荆州地区渗透,孙权在周瑜死后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余人,奉邑四县,皆属焉。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

不过,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刘备集团虽然一直在意图向益州方向发展,但并没有实际的行动,而孙权也正忙着在淮南地区与曹操交战,双方虽然各怀心事,却保持了表面上的平静。

但是这种相安无事的状况,在刘备集团占据益州之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取得了益州争夺战的胜利,占领益州,实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时,限制刘备集团的发展的声音再次在孙权集团内部出现。

这次提出意见的是吕蒙,《三国志·吕蒙传》记载:“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抚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从这段对话看,不但主战派的吕蒙,就连主和派的鲁肃都清楚地意识到与刘备的联合只不过是临时性质的。孙刘双方终究会因为荆州而反目。如果说之前孙权同意刘备占荆州是为了替江东制造一个战略缓冲的话,那么随着刘备集团实力迅速壮大,对于刘备集团的疑虑也逐渐提高,三国鼎立的复杂性在荆州问题上显现无疑。

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出使成都,索要荆州三郡。刘备以“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为借口”予以拒绝。孙权大怒,迅速采用军事力量进行抢夺。

这场较量以刘备的退让而结束,两家达成了湘水之盟,不过荆州问题从此也就成为孙权心中的一块心病。从刘备的手中夺荆州完全控制在东吴的手里,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

0 阅读:9
吕尘玄

吕尘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