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初秋,天津九岛刑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犯人,被押送在处决场上的正是朱国华,而在刑场上方的监刑室中的正是朱国华的奶奶,朱老总的夫人——康克清。
看着跪在刑场上的孙子,康克清的眼底满是失望和愤恨,亲手在处决书上写下了同意二字,终止了自己孙子的生命。
朱家父子相继离世,为何康克清不为孙子求情?朱国华从未杀人,可犯了何等罪证被执以死刑?
红色家庭的优良传承说到朱国华首先就要提到他的父亲,作为朱老总的家人一定是备受瞩目的,朱老总一生为了革命鞠躬尽瘁,还在革命期间就时常教导他的孩子们要做对国家有用的人,而朱老总辉煌的一生却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朱琦。
朱琦的儿时有着不甚美满的童年,当年的医疗条件较为差劲,母亲(朱德第一任妻子)在生下他后便患上了疾病,在他两岁有余之时便独留朱老总和幼子于人世,撒手人寰。可当时的朱老总面临的不止是妻子离去和抚养幼子的问题,革命的路上不能失去他。
对于朱琦,老总也是万分不舍,自他出生后没有一刻是不挂念的,在“大家”和“小家”之间,朱老总选择了将儿子留给陈玉珍(第二任妻子)照看,依然踏上了生死未卜的革命之路。朱琦就在没有父亲的童年中长大,他也会时常听到关于父亲的消息,父亲辗转各地在各个山头和村野将敌人打的落花流水,虽未对父亲有太多的印象,但这让他心中自豪万分,父亲就是他的榜样。
本以为能等到父亲归家,然而等到的却是云南地方军在全国各地强抢壮丁的消息,来不及躲藏的朱琦不幸就被抓获其中,当兵的日子里他心中就将自己联想到父亲的身上,在战争中光荣的活下去是他当时唯一的信仰。
可有一日父亲却主动找到了他,朱老总这些年来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儿子,好巧不巧就在此地父子二人终得相见,听闻儿子的遭遇他倍感欣慰,询问其意见后便让他加入共产党成为了一名正式军人。
进入战场的朱琦并未得到上天的眷顾,在一场战役中不幸身受重伤,腿部的残疾再难让他奔赴前线,无奈只能将他送往铁路局中工作,虽是政府部门,但朱老总并未徇私,朱琦也深知父亲的用意,一直在一线从一位煤炉工人做起,为此从未有过怨言。
而朱琦的一生与其爱人是十分美满幸福的,虽然其中历经情感的波折,但总归是一对良人终成眷属,两人一共孕育了五个孩子,分别是四子一女,朱琦的一生也是较为短暂,由于迎上了中国的那段特殊年代,加上自身的身体原因导致他在58岁这年就不幸离世,独留下妻子和孩子,而说起这些孩子就好像将一个人的手摊开一样,五根手指各有千秋。
四子一女各有千秋当年朱琦结婚后就与妻子都去往了天津,在天津朱琦就从铁路局的火车工人这一基层岗位做起,结婚的四年后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长子——朱援朝,一听姓氏后面的两个字大家就都会明白了孩子名字的意义。
而当时的新中国十分注重于教育,朱家也不例外,优良的家风和较为阔绰的家境,这些孩子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索性也都是在各个领域颇有自己的一番成就,长子和次子从小都十分让家里人省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年后也为国家的经济事业和政治做出了贡献。
而女儿朱新华在爷爷的的影响下励志想成为一位军人,作为女性的她选择了“军医”作为了自己的理想职业,可刚开始就让她十分犯难,对于那些年迈或是身体受到了重创无法自理的病人,新华需要做的则是帮他们解决排泄问题。
当年的她仅仅只有16岁,于理想不一般的挫败感和委屈涌上心头,这时她想到了爷爷,本想寻求朱老总的帮助,让爷爷发动自己的人脉来给自己调换一番,可爷爷却直言拒绝了她的请求,并用当年教育自己儿子的话语开导朱新华,任何事情都是从第一步的基础做起的,如若不踏踏实实的打好基础,就算是身居高位了也会有天因为当年的决定而后悔。
听着爷爷的教导,朱新华便安下心来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做起了实践工作,而后的日子里也不负自己的理想努力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军区医院的医生。
新华的弟弟全华是个极为孝顺的孩子,当年朱琦去世也给老总带来了不小的打击,虽然因为爷爷不让子女耽误自己事业来伺候自己尽孝而做出些许事件,但他为老总公积金会的创办和运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幼子的悲哀比起这些哥哥姐姐们的优秀,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朱国华却并未收到兄长和长辈的良好影响,却选择了和他们背道而驰。
1957年,朱家在生下朱全华后的一年又迎来了朱国华的诞生,老总看着襁褓中的婴儿更是喜不自胜,在父辈良好的教育和兄长们的宠溺下,朱国华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成长,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波折,也会问出和其他人一样的疑问:“你爷爷是朱老总,为什么没有小汽车接送你上下学?”
朱国华的心中不免委屈,闷闷想着,小汽车谁不想坐,可问题就是爷爷的小汽车就连爸爸都不坐,也未曾从兄长口中听过他们坐过小汽车,想想爷爷严肃的面庞以及和下属谈话时候的威严,朱国华心想他可不敢!
也是此时,朱国华学会了撒谎和仗势欺人,儿时的他倒是不会作恶,则会利用自己爷爷的名号来吓唬恐吓这些小同学们,看着他们落荒而逃或是为自己马首是瞻,朱国华的心中的得意极了,当然这些不会让家中知道。
可以说在朱国华成长的路上,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教育资源,家中从未亏欠过他,可他却并未像哥哥姐姐一样“争口气”,但索性在家人无时不刻的矫正下,朱国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选择无所事事的度过此生,毕业后的他也在曾经父亲工作过的天津铁路局参加工作,其实是他此生太过于顺利,其本意就是要让他多体会多感受不易,便更能珍惜拥有的生活,能够良好的利用现有的条件来建设自己。
可参加工作的朱国华完全将长辈的叮嘱置之脑后,到了部门后并没有像父亲当年一样,隐藏自己的身份然后踏实从事一线工作,他直接告知部门的领导同事一干人等自己的身份,连同家中人对自己的宠爱更是添油加醋的讲述一番,领导听了真是脑门直冒汗,越听压力越大,生怕自己哪天得罪了这位备受宠爱的“太子爷”。
离开了家人的监管后则开始放飞自我,一如当时上学时候,不少羡慕他的“小弟”追随着他,别说在一线干活了,就连领导都敬他三分,猖狂起来的朱国华一边时常留恋歌舞厅中与其厮混,一边和家中编造着努力工作的进步青年人设。
然而纸包不住火,朱国华面对的并非是家中的谴责,而是国家对他的惩罚。
八十年代中国严厉打击社会治安问题,一时间无论是何种犯罪分子都无处遁形,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名单上有着朱国华的名字,原来朱国华并非简单的留恋奢靡场所,在男女关系上的作风也极其差劲,不但以乱搞男女关系的目的交往女生对象,甚至和那些狐朋狗友搞一些“进口货”互相传播淫秽物品。
更让人发指的是,朱国华利用自己红色背景的身份引诱以及胁迫女性与之发生关系,事后又威胁其不许告知他人或是报案,这让朱家人十分震惊,朱德已然逝世,作为奶奶的康克清愤怒之余也十分震惊,在他的印象里小孙子一直是一个谨慎懂事的孩子,确实没想到面具之下居然是一张可怖阴森的恶魔面孔!
事发后朱国华仍然执迷不悟,直喊冤枉,可人证物证俱在又能作何反抗,但考虑到康老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组织还是专程拜访了她,看着审判书上孙子犯下强奸案件和人证物证细节,康老沉默片刻后和组织部的同志说:“不管他是谁,这样的恶魔不能放过他!”
最终朱国华于1983年被执行枪决,康老沉重的对这些往日疼爱的后辈施以警告,可叮嘱过后就是叹息和漫长的沉默,想起自己已经故去的丈夫,康老不禁失声痛哭。
结语朱国华的事件也给当时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康老对他的裁断和对后辈的教育也让百姓为之赞叹,生活在这样的红色家庭他却不知珍惜,反而为虎作伥,但值得庆幸的是,朱家人都是是非黑白分明的一家,家中出现这样的孩子,不免让大家为朱老总的离世感到更加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