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个节日,都有一些感慨。
明代状元杨慎的《临江仙》是写得最为沧桑、也最有哲理的一首词,他写道: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以前看武侠小说,里面也有一句常用的江湖语:
青山不改,绿水常流。
一直以为这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处。就像电影镜头一般,以青山为参照物,夕阳、流水皆可流动,且围绕着亘古不变的青山做位移。千百年过去了,青山依旧,夕阳不知落了多少,河水不知流了多少,而这种只有往没有来的蹉跎,就是沧桑。
就如同,那些躺在日历上的冰冷的数字。人们别有心裁地赋予了它们特定的人文意义,让它们成为一个传统节日,可以庆祝,可以团圆,可以成为世世代代纪念的日子。
而每一朝每一代,在这些日子里发生的故事,就如同流水,带着不同的漂浮物,带着潮起潮落的气势,一路向前,不曾回头。那些或悲壮或雄浑的故事,则是激起的浪花,写成一段段传奇,任后人凭吊。
而今天要说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七百多前的小年夜,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古故事。
文天祥的一生,可以用悲壮来形容。
他出生于1236年。此时,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已然崛起,并将吞了宋朝半壁江山的金国踏马于铁蹄之下,延续金朝南下的血路,磨刀霍霍砍向偏安于江南的南宋。
南宋人民奋起反抗,文天祥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一步步走向历史的风口浪尖。
1258年,蒙古大军兵分三路大举攻宋:蒙古王子忽必烈、蒙哥,以及名将兀良合台兵分三路南下,准备一举吞并南宋。
一时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文天祥听闻后大胆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并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
蒙古的这次进攻,最终因为蒙哥病死而草草收尾。随后贾似道当政,加上继位的度宗耽于酒色,一时国事益乱,文天祥的治国奏疏也无人理睬,被闲赋地方,出任过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又因为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饱尝壮志难酬之痛。
1274年,继位后的忽必烈再次率军攻宋。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 ,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
可垂帘听政的谢太后执意投降,文天祥历尽艰辛,依旧坚持抗元,极力号召各地起兵杀敌,并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
元军也注意到了文天祥,投入主力军进攻文天祥的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
只可惜苟延残喘的南宋最终不是蒙古军的对手。1278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降元的张弘范前来劝降,被文天祥严词拒绝。大汗忽必烈十分赏识他,亲自来劝降,说:“你如果能像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丞相”。
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昂首挺立,泰然答道:“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次日,文天祥便被杀害。
他用仅仅47年的生命诠释了何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被俘后的文天祥受尽折磨,可他仍然不忘旧国,一腔忠义,将英雄的气节长留史册,而他的许多诗歌都写于生命的最后几年。比如著名的《过零丁洋》,以及《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写出了只有在危难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这不正是文天祥照耀古今的浩然正气吗?
《赴阙》一诗中,他写道:
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役役惭金注,悠悠欢瓦全。
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不仅仅是写自己的满腔爱国情怀,更是勉励世人,要有填海的雄心壮志,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
被俘元军大都,身陷囹圄的文天祥也度过了一千多个孤寂的时光,这一年的小年夜,他想起了遥远的家乡,写下了一首《小年》诗。诗中字字血泪,行行思念,道尽了这位乱世英雄忠肝义胆的一生。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这是一首乱世悲歌,却又浩气长存,写于文天祥被囚于燕京的艰难岁月,诗中满溢着复杂深沉的情感,读来令人动容。
首联“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开篇便点明时空。“燕朔”指北方燕京,“穷腊”即岁末,“江南”则是诗人的故乡。在北方的寒冬腊月,诗人想起南方正行祭灶过小年之俗,地域与场景的鲜明对比,强烈地烘托出诗人远离故土、被囚异乡的孤寂与凄凉。
颔联“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笔锋一转,从对小年的感怀深入到对人生的思考。“岁时生处乐”,回忆往昔在故乡度过的欢乐时光,那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美好记忆;“身世死为缘”,则直言当下被囚,生死难测,且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与对命运的深刻洞察,凸显出他在困境中坚守的精神。
颈联“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以景语抒情。“鸦噪千山雪”,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的景象,寒鸦在皑皑白雪覆盖的千山之上聒噪,营造出压抑、死寂的氛围,象征着所处环境的恶劣与黑暗;“鸿飞万里天”,则展现出大雁翱翔天际、自由不羁的姿态,象征着诗人内心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坚守。
尾联“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诗人迈出囚室,面对广阔天地,心中却一片茫然。“意寥廓”,是对天地广阔、宇宙浩渺的感慨,也是对自身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深沉思索;“四顾但茫然”,直白地写出了诗人在困境中,虽心怀壮志却不知前路何方的迷茫与无奈,在这迷茫之中,又蕴含着无尽的悲哀与凄凉。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特殊时期的心灵写照,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在思乡、孤独、迷茫之中,彰显出视死如归的气节和对自由与理想的不懈追求,展现出一位伟大爱国诗人的高尚灵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
从1235年到1279年,大宋抗击了蒙古军40多年,最终以失败告终。
文天祥的一生,都与这场壮烈的民族存亡抗击战争相始终。而他的英雄壮举,也注定了他会成为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历史的尘埃,终究会将一切风云淹埋,而那些侠肝义胆的英雄,则让浩然正气与凛冽风骨永远留在了历史的扉页上。
人间又值小年,再读先贤的诗作《小年》,诗里没有小年节日应有的欢快、愉悦,有的只是让人感到既沉重又压抑的情感,可重读经典,依然意义非凡。
因为可以感受到民族英雄文天祥大忠大义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
重温历史,传承家风,纪念过去、展望未来,汲取先贤们的精神力量,奔赴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只要努力敢拼,奋然前行,新的一年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