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邓公去世后,退休的华国锋向中央提出一个请求,中央:准许

鹤说历史 2023-12-21 14:32:42

1980年是一个充满变革的年份,这一年的2月23日,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会上汪东兴主动提出辞去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军委常委等职务,成为人事变动中的先行者。随后,吴德、陈锡联、纪登奎等人也相继辞职。而华国锋,则于1980年9月,辞去国务院总理职位一职,由赵紫阳接替。

1980年11月,中央政治局集体会议召开,华国锋在会上提出了辞去中央主席、军委主席和党内其他职务的请求,这一决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华国锋正式宣布辞去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自此,华老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

然而,自华国锋同志退出政坛后,有关他的不好言论就没断过,甚至有人猜测他是受到排挤被迫离开。毕竟华国锋是毛主席亲定的接班人之一,更是过渡阶段全体国民所赞颂的英明领袖。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开启者,他的辞职来的太突然,着实惊讶了众人。

其实,有关华国锋的领导职位变动,是中央政治局经过长期酝酿和多次讨论做出的决定。一方面上层领导认为应该选拔身强力壮、有能力的同志,坚持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到中央领导核心来。

为此,还曾多层次商量过,要改变“党政不分”的情况,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党政分工的问题。为了顺利推行“党政分工”的决策,势必要有人起到表率作用。于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华国锋主动站出来。

另一方面,在他主政期间确实做出了一些积极的贡献,但他的施政方针也存在一些偏颇之处。因此,华国锋的离开是必然,也是多方因素共同导致的。1976年下旬,十年动荡结束,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叶剑英提议由华国锋同志暂代国家领导人一职。

走马上任后,华国锋准备大展拳脚,但在干部方针问题上,采用了实用主义的态度,突出个人,造成了十分有害的影响。他忧国忧民的真心毋庸置疑,然而,在新时期国家的基本情况已经不允许继续全面实行计划经济。而他还不切实际地提出“大干快上”的口号,搞“特大跃进”。

华国锋擅自把未经论证的发展国民经济十年(1976-1985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到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该草案要求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包括10个大油气田、8个大煤炭基地、10个大钢铁基地、30个大电站等大型项目。不仅如此,还要求在1980年要实现农业机械化,1985年粮食总产量要达到8000亿斤。

这种不顾中国国情出发的冒进主义思想,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进一步失调,使我们处于骑虎难下的局面,导致1979年,国家财政出现了大量赤字的情况。就连邓小平也不赞同的表示:“这些指标大得惊人,根本无法实现。”不少人对他这几年的作为表示不满,领导层怨声载道。

因此,在1980年11月,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胡耀邦指出华国锋同志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冒进,给国民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失,这主要是经验不足的问题,不能全由他来负责,但他确实占有主要责任。

会上,华国锋仔细听取大家的意见,并公开做了检讨反思自身行为。在这次会议后,华国锋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深知自己在经济管理与发展方面有所欠缺,于是把实权交给了邓公。

1980年,随着“两案”尘埃落定,反革命集团被彻底消灭,国家已然趋于稳定。华国锋再无后顾之忧,于是便在1981年宣布彻底卸下所有职务,隐蔽于市、颐养天年。

1997年,邓公离世的噩耗传来,华国锋难掩悲痛,为了表示对邓公离世的哀悼,他亲自写了一副挽联。同时,脑海中也浮现了两个念头。一是向党中央申请,让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公正的讨论,党中央予以准许;另一方面便是撰写回忆录,为了让后世牢记那些为了革命流血流泪,甚至付出生命的勇士。

奈何华国锋已然年迈,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撰写工作,再三思索后,找了个研究员为自己代笔。他每天都会花上几个小时,回忆过去,然后口述给研究员,由对方认真地记录下来,整理成文字。这部回忆录不仅让人们了解了那个时代,还激发了人们对过去的思考。

11 阅读:7715

鹤说历史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