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松弛感”妈妈,看似放养,孩子却偏偏很优秀

彬栋聊育儿 2025-02-20 12:41:40

在这个“焦虑”的教育时代,却偏偏有一类“松弛感”妈妈,她们看似放养,却奇迹般地养育出了格外优秀的孩子。

本文就为你分享这背后的奥秘,看能否给你家的教育,带来一丝轻松氛围?

一、不必远离手机和漫画

冉冉每天都可以看漫画一个小时,这让小区里的其他孩子很羡慕!

同班的一位小新同学,每天都可以刷手机半小时,这也令同学们羡慕不已!

这两位同学的妈妈,可谓放养了,但她们都有关注孩子观看的内容。

冉冉正在看《棋魂》,她也正在冲击围棋业余一段,每天看似花时间看,但漫画对她练棋、比赛的影响非常大,每次看完漫画,冉冉都斗志满满!

小新刷的都是科学知识小视频,一些科学现象,自己在家很难复刻,但视频中惟妙惟肖的演示,让小新着迷,才小学六年级,他就自学了初中物理的知识,每天跟视频博主讨论物理知识,乐此不疲。

在数字时代,完全禁止孩子接触手机和漫画很不现实,也不明智。

有研究表明,适度使用电子产品不仅能拓宽孩子的视野,还能提升他的信息处理能力。

《儿童发展心理学》也认为,不必远离手机和漫画,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使用习惯。

与孩子共同制定每日屏幕使用时间上限;帮孩子筛选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和漫画作品;与孩子共同营造阅读、研讨的家庭氛围,这都是“松弛感”妈妈经常做的事情。

这样能帮孩子,慢慢学会如何平衡虚拟与现实,自律性远超同龄人。

二、不要求孩子必须写日记

入学之后,写日记似乎成了,提高写作能力的必备好习惯。

很多妈妈为了监督孩子每天写日记,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孩子每天都要大哭一场。

但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人困马乏,孩子的写作能力却不见提高!

其实,都是“强迫”惹的祸!

有“松弛感”的妈妈,从不要求孩子必须写日记!

小彤妈妈会带他翻看自己儿时的日记,跟孩子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小彤很是羡慕妈妈,能拥有这么一本“珍贵的回忆”。

于是小彤也开始尝试写日记,但却很难坚持,妈妈就在他写日记的当天,给他准备一个惊喜甜品,这让小彤有了坚持的动力。

而且无论字数多少,修辞方法如何,妈妈都不会评价小彤的日记,反而会在小彤想要分享的时候,跟他聊到哈哈大笑。

不用每天必须写日记,反而让小彤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外在奖励能增强行为频率,但奖励需及时、适度,妈妈的小甜品,给得恰到好处。

心理学中的习惯形成机制认为,强迫方式可能引起抵触情绪,妈妈的不要求,反而能让写日记,转化为无意识的自动化行为,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三、不让孩子回房间写作业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的房间,配备学习桌椅,书架,孩子关上门自己写作业,也更安静。

但舒宇妈妈却偏偏不操心这些,舒宇每天在客厅写作业,妈妈也不管,照常跟爸爸在客厅聊天,甚至看电视。

没想到,就是妈妈的这份“松弛感”,成就了舒宇的专注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当然,舒宇妈妈如果有时间,也会在客厅阅读,跟舒宇讨论数学题,休息时间一起聊聊学校趣闻。

环境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度的社交互动,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动力,特别是对于低龄儿童而言。

小学生自制力差,如果自己在房间写作业,很容易就走神了,而且很难被发现,一下子就荒废了一个晚上。

还不如让孩子在人多的地方写作业,无形中,孩子就会有种紧张感,开始自己约束自己!

而家庭成员之间,交流讨论无疑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社交,孩子动力满满。

这些“松弛感”小方法,你学会了吗?

其实想要做“松弛感”妈妈,要修炼的还有很多!推荐你读读这本《没上补习班的孩子丨是怎样考上名校的》。

书中帮你改变34个家庭小习惯,培养孩子的终身竞争力,上述3个方法,也是源自于这本书。

比如培养孩子自信的4个习惯,提高注意力的5个习惯,提高成绩的5个习惯,都能让您告别焦虑,轻轻松松就能养出优秀的好孩子。

像正确批评孩子的4个习惯,能帮你提升沟通技巧,搭建更紧密的亲子关系。

帮孩子自立的六个习惯,提升孩子潜能的6个习惯, 培养孩子毅力的4个习惯,教您从小事做起,塑造孩子独立坚韧的性格,大大提升未来竞争力。

这些好习惯,您抓住一个悄悄改变,孩子就会大变样,赶紧带一本回家,做个有“松弛感”妈妈吧!

我是@蓁蓁心理抚养,欢迎关注,了解更多家庭教育干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立删。

0 阅读:0
彬栋聊育儿

彬栋聊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