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昨天还是好朋友,今天就因为抢积木哭得撕心裂肺?
面对3-6岁孩子们之间的矛盾,90%的家长都做错了!
今天教你3步黄金干预法则,让宝宝从打架王,变身社交小达人!

两个小朋友抢玩具,该不该管呢?
记住这个口诀:小手推搡要喊停,嘴巴吵架先别急!
心理学大咖埃里克森说过,3-6岁正是培养主动性的关键期。
像争玩具这种安全型冲突,正是宝宝学习谈判的黄金机会。
但要是出现打人、咬人这种危险型冲突,家长就必须立刻介入!
要当“安全员”而不是“裁判员”,先分开孩子,等情绪稳定再复盘。

下次娃急得跺脚时,试试这个魔法话术:
妈妈看到你的小火山要喷发啦!这张生气小怪兽卡是不是你现在的心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具象化情绪,能帮孩子绕过语言障碍。
情绪卡片游戏就特别实用:把“生气”“委屈”等情绪画成卡通图案。
跟宝宝玩“情绪猜猜看”:“刚才朵朵抢你玩具时,她拿的是哪张情绪卡牌呢?”
这样宝宝慢慢就会说“我生气是因为什么”了,而不是直接上手。

拿两个小玩偶,问孩子:“小熊想玩小兔的滑板车,怎么说才能不打架呢?”
带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这在心理学上叫观点采择训练。
用毛绒玩具模拟冲突,让孩子轮流扮演双方。
你会发现宝宝自己就能说出:“原来他一直盯着我的玩具,是因为自己不敢开口借呀!”

记住,每次冲突都是宝宝的社交实验室。
我们只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当好宝宝的后援团就行啦!
我是@蓁蓁心理抚养,欢迎关注,了解更多家庭教育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