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人生》,道尽了我们的万千柔情

二萌小居士 2025-03-25 19:38:53

人生有时候就像是一场戏,我们不确定自己会将这场戏演好还是演砸,作为“演员”的我们,自有“观众”会进行评判。酸甜苦辣,风雨彩虹,如何将这出没有剧本的戏演至终章,一切只得交给时间。岁月匆匆,道尽百态人生,也道尽了我们身为人的万千柔情。而路遥的《人生》,正是这柔情流淌的生动写照。

路遥的作品,总是贯穿着一种纯真的美好,同时也映射出几分无言的遗憾。这种美好,让几乎每一个角色都那么温润、生动、鲜活、可爱;这些遗憾,直冲而来,令人颇为意难平。《平凡的世界》如是,《人生》亦如是。相较于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人生》的知名度和受关注度似乎要逊上几分,毕竟不论是否读过,《平凡的世界》几乎是家喻户晓,俨然已经成了一个文化常识,在这样空前的影响力下,《人生》所能占据的比重自然就“被迫”有限,成了茅盾文学奖得主、《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的一部代表作,过着“在光环背影下”的平淡生活。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呢?抛开作品的内容不谈,《人生》这个书名直面地展现了它自己的“人生”境遇,倒真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实。

那么这本《人生》,讲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呢?

在县城教书的民办教师高加林,因被村支书的儿子顶了名额而回到了一贫如洗的农村老家,带着不甘与愤懑当起了农民,卖过馍、种过地、淘过粪。在生活与精神的双重痛苦加持下,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的高加林,与村中富户的二女儿刘巧珍相恋了。美丽善良又贴心的巧珍给高加林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安慰,但他的内心仍旧向往着城市的热闹与繁华。

高加林的叔叔从新疆转业回到地方工作,成了当地的劳动局长,让高加林点燃了一丝希望。虽然高局长坚持原则决不为侄子走后门,奈何底下人“懂事”,极其“贴心”地为高加林谋了一份县里宣传干事的工作。就这样,怀有满腔豪情的高加林,告别了农村,告别了土地,也带着不确定的承诺,告别了可爱的巧珍,再次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县城。

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高加林很快便凭借能力与努力名声大噪,成了县里的知名人物,这大大填平了高加林之前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失去的自尊。虚荣让高加林飘飘然,也让他遇到了爱情的“第二春”——中学同学黄亚萍。

相比土里土气的巧珍,高加林显然更喜欢出身好、学识好、更时尚且与他有共同语言的黄亚萍。于是,二人便挣脱了各自的束缚,高加林狠心告别了巧珍,黄亚萍也与男友分手,二人开始了如胶似漆的甜蜜生活,自然,也成了整个县城的焦点。

高加林为了黄亚萍,可以撒谎不工作,去找一把本就未丢失的剪刀;可以花光自己的工资,供二人挥洒。其间虽偶有冲突,但他已经无法自拔了。而这些付出与待遇,可爱的巧珍又曾享受过几分呢?

黄亚萍将随家庭回南方工作生活,许诺帮助他也在南方谋得一份体面工作,这对甜蜜的情侣即将在大城市开启全新的生活,高加林的幸福也达到了极点。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向往,高加林信心满满地去省里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

那么在这一个月中,都发生了什么呢?先是,黄亚萍前男友的母亲把高加林走后门参加工作的事情举报到了纪委,县里当即决定将高加林退回了农村;其次,看清了形势的黄亚萍,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动摇,在渺茫的未来希望与家庭的劝说下,心思逐渐向已在南方落实工作的前男友倾斜;最后,巧珍和别人结婚了。

当学习归来的高加林得知这一切后,只觉昨是而今非。幻灭的高加林在一阵绝望中恢复了坦然,第二次与城市的工作、生活,以及爱情与梦想一一告别,带着一丝落寞、苦涩甚至恐惧,踏上了回乡的路。最后,当他在路上得到乡亲们的安慰,并得知巧珍为了帮他谋一个村里老师的职位而四处奔走时,高加林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悔恨和悲伤,这个爱他爱得要死的可爱姑娘,再也不属于他了……

路遥在书的尾声这样评价高加林:他为了虚荣而抛弃了生活的原则,落了今天这个下场!他渐渐明白,如果他就这样下去,他躲过了生活的这一次惩罚,也躲不过去下一次惩罚——那时候,他也许就被彻底毁灭了……

这就是《人生》中年轻的高加林所经历的人生。他的悲剧在于被虚荣蒙蔽了双眼,从而忽视了心中的真爱,最终将其抛弃,待蓦然回首时,却发现早已沧海桑田。此时再去后悔,一切都已经晚了。正如《大话西游》中的那句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等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除了高加林的人生,与其纠葛颇深的黄亚萍和巧珍,她们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

黄亚萍与高加林在中学时就交往较为密切,二人算得上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无奈身份地位悬殊,一个是高干子女,另一个是贫苦农民,现实的阴影与看不到的未来,令二人都很自觉的在毕业后“各奔前程”,过上了各自应有的生活。自然而然的,黄亚萍与一个自己并不喜欢,但是家庭、事业都相匹配的同学相恋了,向着虽有些迷惘,但未来一片光明的生活进发。如果高加林没有像一颗新星般再次回到城市,那么黄亚萍大概率就会在双方家庭的安排和期盼下,平淡而顺利地工作和生活。但高加林的归来,使她不甘心就这样过着只有物质却没有爱情的波澜不惊的生活,高加林如同一颗巨石,在黄亚萍心灵的湖面砸出了阵阵水波。黄亚萍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炽热的情感,于是便义无反顾地在高加林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掀起了滔天巨浪。最终,她轻松战胜了巧珍,高加林热烈地为其倾尽自己的所有,二人高调而幸福地成为了县城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最后,在高加林走后门的问题暴露后,黄亚萍虽有心补救,甚至作了与高加林一起回到农村的准备,但最终却在现实情况与利弊权衡下动摇了,罗曼蒂克式的爱情终究敌不过显而易见的现实,再加上家人的劝慰与高加林的道别,黄亚萍最后的选择也就不言而喻了。

最后说到巧珍,这个可爱的傻姑娘,是最令人感慨和怜惜的。巧珍没上过学,不识字,与有文化、气质佳的黄亚萍相比,恐怕任谁是高加林,都会倾向于选择知书达礼的黄亚萍而不会沉醉于满身土味的巧珍。并且,选择黄亚萍或是巧珍,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与未来,前者是城市的无限风光与热闹繁华,后者是农村的漫漫黄土与穷苦困顿,在人趋利避害与嫌贫爱富以及一心向上等本能的驱使下,即便巧珍有千般好,但她最终的黯然可以说是注定的。

巧珍一直都喜欢高加林,但因自己与高加林之间存在文化这一道鸿沟,所以即便高加林家里很穷,而自己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户,巧珍心中也一直都深藏着自卑。这样一来,尽管巧珍爱得热烈,但始终未曾表露分毫。高加林在民办教师职位被顶回乡后,那道文化之力没有了施展的平台,这一下子大大消解了巧珍内心的自卑,也给了她接近高加林的勇气。时不时的,巧珍便会主动制造与高加林的“偶遇”,她看到了高加林的烦懑,感受到了高加林的痛苦,也亲眼目睹了高加林的窘迫……她是多么想把眼前这个日夜思念的男人捧在手心,好好呵护起来,只因他的痛苦也让她倍感煎熬。她再也忍受不了了!她勇敢地向高加林表明了自己的心迹,给了高加林莫大的多重安慰。二人为了避免村里的风言风语,时常偷偷相会。在农村,这种事最终必然是纸包不住火,他们就这样在全村出了名。在那个年代,这种情况是很坏名声的,巧珍的父亲也为此大怒,但巧珍却勇敢且无畏地为爱去挑战父权威信,这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啊!

两人相恋后,巧珍在幸福的同时,对高加林的感情是矛盾且复杂的。一方面,巧珍希望高加林能永远留在农村,这样二人就可以牢不可破地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巧珍也深知高加林志不在此,她会为高加林的抑郁不得志而忧愁,盼望高加林有朝一日能心想事成,而刻意的不去想这对于她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当高加林再次回到县城之际,巧珍的心里已然明白,她与她最爱的加林哥已经渐行渐远了。但她仍抱有一丝希望,即便她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然而,高加林终究还是伤了巧珍的心,以至于让她绝望。我无法想象,那时巧珍的心该有多疼啊!最终,这位勇敢可爱的姑娘挺了过来,并与一个她虽然不爱,但是爱她、理解她的人结婚了。我想,彼时彼刻,即便在她的心中暂时还没有爱,但将来却一定能成为一名好妻子、好母亲,因为生活从不辜负饱含热爱且爱得纯粹的人。在高加林再一次被退回农村后,她多方奔走伸以援手,此时的巧珍心中虽有遗憾,但定光明坦然,这是可爱的巧珍身上最令人欣赏的品质。

人生漫漫,终有归途。无论遭受了什么挫折,人生那么长,又何须自困于此呢?就像巧珍、高加林和黄亚萍一样,他们的人生轨迹或许曾短暂交汇,但最终仍是归于泾渭分明,毕竟他们还那么年轻,毕竟他们仍要去迎接那未至终至的人生,或是波澜起伏,或是平淡安和,自己的人生,到底是要自己去过,自己的人生,也必会活出自己的滋味儿!

一切正如路遥在书中所说:“不要抱怨生活!生活永远是公正的!”这,何尝不是我们充满万千柔情又爱得真切的人生啊!

2025年3月10日

于洛阳

改于3月12日

再改于3月13日

附手稿

0 阅读:0
二萌小居士

二萌小居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