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飞集团,从首款国产大飞机C919开始,就开启了中国国产飞机之路,现在为C929宽体客机专门设计的航发长江2000发动机,取得技术突破,达到35吨的推力,碾压同级别的装备,看到中国的大飞机进程,波音空客都急了。

西方为何看到中国能自行研发生产国产飞机,就眼红焦虑?世界上有200个国家和地区,但是能生产民航大飞机的,只有寥寥几个。航空制造业,可不是生产几个座椅那么简单,涉及非常复杂的流程,极其繁杂的零部件,还有跨学科的多种技术协同。
C929因为长江2000航发设备,能够比C919更大程度实现国产化率,毕竟C919还在使用进口的航空发动机,而C929未来直接就能国产芯亮相。
目前中国航发集团,官宣一个喜讯,长江2000型航空发动机,完成累计3000小时的测试,全状态高空台的所有测试参数,都达到了设计预期,表现稳定而良好。

航空发动机对于飞行器来说至关重要,飞机只有发动机支持,才能飞行,否则就不过是金属壳子。而C929宽体客机,因为研发过程几经波折,外界一直都因为这款机型,中国很可能会搁浅或者放弃,结果中国不仅解决了阻碍和难题,还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美国波音公里和法国空客,都着急沉不住气了。
C929最初在曾经项目名称为中俄合作的CR929,后来俄罗斯不同意发动机技术共享,甚至消极地认为,未来就算经历千辛万苦研发成功宽体客机,恐怕西方阻挠的情况下,难以快速落实量产和参与国际贸易,因此取得回报的周期可能会很漫长,于是在最后多次协商达成一致约定,中国同意俄罗斯团队还是友好退出。

中国决定独立完成C929项目,而这款飞机将会是中国设计的首款宽体客机,航程到12000公里,载客能力320人左右,对标的机型就是波音的787型客机,空客的A350机型等宽体客机。
俗话说市场有竞争的同行才会紧盯着不放,尤其西方利益至上的思维根深蒂固,生怕中国制造研发成功,有综合竞争实力争夺国际市场。
尤其近年来美国波音公司在走下坡路,股东只顾分红利益,不管不顾生产的质量和出现的问题,波音就在破产边缘挣扎,也因为连续出现的事故机型,导致综合竞争力下滑。

空客是欧洲几个国家联合控股的航空制造巨头,在全球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但是看到中国能够飞速发展国产航空飞机的制造项目,空客也明白,中国的宽体客机,一旦研发成功,在注重质量,保证售后,综合竞争力具有优势的前提下,甚至比波音的飞机还要形成更大的竞争力。
当然美国可能会“强摁头”,不排除未来动用手段,施加压力“逼迫”一些西方的国家,选择波音飞机,只要能自主对比选择采购,很多航空公司都对中国制造的飞机非常感兴趣。
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正在逐渐稳定向中高端领域迈进,因此波音公司和空客已经意识到,中国将会是未来像分走造船订单一样,得到世界航空订单的可观份额。

西方因此就只能使用不光彩的阻挠手段,在适航证发放上无故拖延,妄图用这个卡住中国客机参与国际航运。还停飞很多条飞往中国的国际线路,就为阻止这些航运线路,和中国进行双边航线合作。可见西方有清晰地认知,中国是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强大的对手。但是中国的订单,都是凭实力赢得,而从不使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这一点和美国为首的西方,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别。
也许西方还在抱有侥幸心理,中国未必能独立完成C929的宽体客机研发工程,尤其当俄罗斯这个合作伙伴都撤退了,中国遇到的诸多技术难题,至少短期无法解决,如果继续从西方进口大部分零部件,岂不是依然能给西方提供更多的合作空间?毕竟宽体客机的研发难度,技术门槛,要远比研发C919更高。因此西方一直都在唱衰中国难以快速完成,这款宽体客机的研发工程。

直到中国的长江2000型航发横空出世,波音和空客明白,中国从来都夸口,而且和首款国产飞机相比,这款宽体客机,中国将会准备更为充分,国产化率将会直接拉升到90%以上,这说明中国对于航空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长期规划,会逐渐稳妥推进落实。因此波音和空客着急,是必然,西方看到中国的研发实力,怎能不迷糊。攻克了飞机心脏部件的研发技术,其他的部件继续推进国产化,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