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老车主心碎时刻:天神之眼开启全民智驾,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引擎真探 2025-02-15 16:03:29

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横空出世,将高阶智驾门槛拉低下神坛全网沸腾。然而,当普通消费者为“加配不加价”欢呼时,数百万比亚迪老车主却陷入集体焦虑:我的车能加装这套系统吗? 比亚迪官方一句“改造难度极大”的回应,无疑将老车主“拒之门外”。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坦言,非“璇玑架构”的老车型加装天神之眼面对三重难题:首先天神之眼C系统依赖12个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及12个超声波雷达,老车型不仅缺乏预留线束位置,连车顶都需要重新开模设计;其次架构断层,老车型的分布式电子架构无法承载如此复杂的算力需求;最为关键的是单套天神之眼C硬件成本约1.2万元,若为老车主提供改装服务,需投入生产线改造、售后培训等边际成本,这对年销超300万辆的比亚迪而言这恐怕是难以接受的。

行业潜规则:为何特斯拉、蔚来也“抛弃”老用户?

比亚迪并非孤例。特斯拉曾为HW2.0车主提供付费升级HW3.0芯片服务,但FSD功能仍受限于传感器配置;蔚来NT1.0平台车型亦无法升级至NT2.0的激光雷达方案。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智能汽车正在加速“电子快消品化”。

究其根源:技术代差:智能驾驶依赖传感器、算力、算法的“铁三角”,每一代架构都是对前代的降维打击。例如,天神之眼C的三目摄像头需配合5R12V感知矩阵,而老车型的单一前视摄像头连数据采集都难以满足;并且车企更愿将资源投向新车型以刺激销量。2025年1月,比亚迪智驾版车型拉动销量同比激增49%,而老车主改造需求不足百万量级,战略权重悬殊。

老车主自救指南:妥协还是换车?

面对无法逆转的技术鸿沟,老车主并非毫无选择:以旧换新红利:比亚迪推出“智驾焕新计划”,老车主置换智驾版车型可享补贴;或者第三方改装厂提供“简化版”智驾加装服务成本约8000元,但存在兼容性风险;要么就等待技术奇迹:璇玑架构已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未来或通过“车端轻量化算法”实现部分功能下放,但比亚迪未给出时间表。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智能驾驶不是手机系统,强行“越狱”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那么车企该对老用户负责吗?这场争议暴露出智能汽车行业困境。一方面,技术爆炸让“五年车龄即成古董”成为常态;另一方面,车企与用户间的“数字契约”尚未建立——消费者购买时并未被告知“硬件过时风险”。

值得借鉴的是,华为与赛力斯推出的“智驾硬件终身焕新”服务,承诺老车型可付费升级最新传感器。这种“技术普惠”模式虽增加成本,却极大提升了品牌忠诚度。反观比亚迪,若不能平衡商业利益与用户权益,其“技术平权”口号或将遭遇反噬。

写在最后:

智驾狂潮下的众生相:天神之眼的普及迎来一场全面智驾的狂欢,对老车主而言这却是一场无奈的告别;这提出了一个灵魂拷问:当技术进步的速度远超产品生命周期,车企该如何守护用户信任?

或许,真正的“智驾平权”,不应止于价格下探,更需构建起贯穿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共生生态。毕竟汽车不是快消品,它承载着用户数年甚至十余年的出行依赖。

0 阅读:27
引擎真探

引擎真探

驷马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