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品味这个复杂的世界

书童读史 2025-01-10 23:18:01

我没有想到,多年以后,当年明月以这样的话题回到了人们议论的中心。

关于当年明月的是是非非我不知道,关于《明朝那些事儿》,我很喜欢这套书。

《明朝那些事儿》那套书,当年明月写得太明白了。我始终觉得,《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比大多数通俗写历史小说的书的文笔都要好。

能把复杂的明史,理顺出一整个故事线,把大明王朝的历史,从朱元璋开始写,然后就写到了崇祯,他没有写南明史。

其实我曾经不太理解为什么他没有写南明史,直到我读完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南明史,读起来太痛苦了。

当年明月不仅把明朝的历史写明白了,而且把历史写得让很多人都看进去了。

很多人关于明朝历史的了解,就是从《明朝那些事儿》开始,以至于出现了很多写通俗历史小说的人,有的人试图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写历史,却让人看得尴尬。

如果只是文笔好,那可能整个故事就会陷入煽情的节奏里,但是《明朝那些事儿》书里时不时出现的幽默,提醒你,这套书写得很有意思。

更关键的是,这套书虽然有文学演绎的部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偏离明史太多。

话也说回来,哪个人写的书里,就没有对历史的主观理解呢?

所以就算我读了不少关于明史的专业书籍,我还是觉得,《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作为明史的入门书太合适了。

我说这些,是想表达,当年明月,他不仅会写故事,而且他很冷静。这份冷静里,必然有苦读史书带来的智慧。

一个人如果把世界看得太透,抬头就是虚无主义。

尼采的那句话,“虚无主义站在门口了,我们所有客人中最阴森可怕的客人来自何方呢?”

一个人陷入虚无主义,也许你会说,是这个人无所事事,不去思考,吃喝玩乐过一生。这种的,在我的心里,还真是谈不上虚无主义。这是别人选择他人生度过的方式。

吃喝玩乐享受一辈子,只要他觉得快乐,他有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权力。

真正的虚无主义,是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正常,甚至他很上进,事业上也许还挺有成就,但是他无法摆脱对于人类各种命题的追寻带来的空虚。

因为他深知,很多人类的命题,其实是无解的,于是陷入极度无意义的心理中,这种心理最要命。

现实的一切,都对他失去了吸引力。他看起来正常,实际上大脑中的思考,却又从来未曾停止。

在《明朝那些事儿》写徐阶的章节里,有一段话我很喜欢的话。

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著,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

当年明月是不是理想主义者,我不知道。

以《明朝那些事儿》的畅销程度,就凭着这套书的收入,足够他生活很好。

《明朝那些事儿》书里有一句关于张居正的话。

但在明代浩如烟海的人物中,最打动我的,却正是这个复杂的人。

张居正的下场,他死后,万历皇帝抄了张居正的家。张家一家老小,下场多惨,当年明月看到了。

关于张居正,还有一句话,在书里,当年明月提到,在他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在一个极其特殊的场合,有人和他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其实我经常翻阅《明朝那些事儿》,今年还计划再读一下这套书,但是没想到,先听到了当年明月的是是非非。

我每次翻阅这套书,看到这些关于理想的词,心里都感觉很复杂,如果你检索下《明朝那些事儿》,你会发现,这本书里,很多次都提到了理想。

他给张居正做出的一个评价,里面也提到了理想这个词。

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如果你读过很多书,恰巧你读的很多书里,又有关于历史的,你会发现,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体显得如此渺小。

读过的这些书,又会让你的内心,保持着某种非常激昂的状态。不想和现实低头,试图去关心全人类的那些话题,但是这些宏大叙事,又在现实面前,显得格外脆弱。

你关心的那些事情,实际上,和你的生活,没有太多关系,但是你怎么能停止你的思考呢?

这就是理想主义者的复杂的内心。

读的书越多,越明白,人类无法跳出自身的局限性,时代有时代的局限,人类有人类的局限。

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坚持去思考,他会很孤独,因为周围的人,在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讨论今天又出来了什么瓜,他们不关心人类共同体的命运的走向,他们只关心现在的生活。

他们的这种生活,让他们有种脚踏大地的实在感,无论他们是压根没想过这些,还是曾经的理想主义者,又回到了现实中,都会让他们感觉到一种充实。

而天真的理想主义者,会被虚无主义压垮。你思考越多,越容易掉进虚无主义的陷阱。

一个知识分子的内心,有时候真得是敏感而脆弱的,但是又是坚强的。

1 阅读:74
书童读史

书童读史

希望是永远不会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