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被黑得最厉害的人

南松聊过去历史 2024-09-29 21:12:45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曾经被誉为“明清第一才书”,可谓家喻户晓。这本小说因“七实三虚”的写法,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即艺术描写远远超过了历史史实,真正记录三国历史的《三国志》、《后汉书》等正史资料,反而不太令人相信了。

前几天就有人说我乱写,说什么黄忠死于220年、张飞死于221年是胡说八道,黄忠明明比张飞死得晚。可见《三国演义》有多么深入人心了。

罗贯中至少描写了1100个人物,很多人在小说中被夸大或者矮化,但多少都还能保持几分真实。

可是有一个人在罗贯中笔下被改得面目全非,人物原型一点渣渣都不剩,可以说是被《三国演义》黑化最严重的了,他就是蒋干。

一、蒋干盗书,其实是有几分胆色的

小说中蒋干盗书的情节大家都很熟悉了。他不但被周瑜的离间计戏耍,在东吴出尽洋相,还自鸣得意地以为获取了重要情报,在曹操面前邀功,导致曹操错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书中最精彩的描写,其实是蒋干出使东吴前与曹操的对话:

操问曰:“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

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操问:“要将何物去?”

干曰:“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馀不用。”操甚喜,置酒与蒋干送行。

蒋干只带一个书童、两个仆人,一叶扁舟潇洒赴吴,一副大言不惭、自信满满的仙气造型跃然纸上。

罗贯中是想以此来与后来蒋干在东吴营中的垃圾表现,整一个前后反差戏剧效果的,纯粹是在逗乐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蠢材。

因为读者都以为如此潇洒的蒋干,肯定是至少带着planA、planB计划出发的,结果在周瑜面前,却完全没有任何发挥,只是一步步被周瑜设计着走。

可我觉得,两军严阵以待之际,蒋干能只身深入敌营,只此一个举动,就挺有种的呢。

二、蒋干是可着曹操往死里整啊

赤壁大战在罗贯中笔下是一环扣一环。

第一环就是蒋干盗书,曹操把擅长水战的蔡、张杀掉,这两人不死,后面连环计、火攻什么的压根儿就没机会出场了。

在穿插了孔明借箭后,周瑜定下火攻之计,展开了第二环,就是得有人混进曹营去接应放火,于是就有了黄盖、阚泽的苦肉计。

第三环,想一把火把船都烧了,就得把曹操的船都连起来,一只也别想跑,于是就有了庞统的连环计。此时,蒋干又出场了:

却说曹操连得二书,心中疑惑不定,聚众谋士商议曰:“江左甘宁被周瑜所辱,愿为内应;黄盖受责,令阚泽来纳降:俱未可深信。谁敢直入周瑜寨中探听实信?”

蒋干进曰:“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

为了进一步摸清黄盖是否真降,以及东吴的部署,蒋干第二次前往吴营。

书中此时写了一句话,让人不禁捧腹:

周瑜听得干又到,大喜曰:“吾之成功,只在此人身上。”

周瑜正发愁怎么让曹操能中连环计呢,蒋干就又送上门了。于是,一切又在周瑜的设计中一步步进行了:

蒋干“偶遇”庞统,如获至宝,立即带凤雏先生回曹营,庞统顺利说服曹操把船都连成一片,和人工岛似的。再经过第四环的孔明借东风之后,赤壁的一把火顺利点上,曹操的战船被烧得干干净净,83万大军溃败。

可以说,正是蒋干凭一己之力,把处于巅峰时期的曹操烧得灰头土脸,三国分立之势从此奠定基本格局。

我却觉得,蒋干这第二次出使东吴,危险系数其实更大。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是明牌了,颇有些去送死的大义凛然。另外,如果不是反常的天气,曹操的大船锁成一片也许不是什么昏招呢。一大批战船整整齐齐地扑面而来,如黑云压顶,东吴恐怕是抵挡不了的。

三、史实中的蒋干,是极其出色的辩士

就是这样的一位小丑蒋干,在历史上可绝对不是如此蠢笨的。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中明确记载:

幹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说蒋干的才辩,在江淮地区,没有人是对手。这是正史中记录的打嘴炮高手,和罗贯中笔下的孔明舌战群儒一回事。

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敏捷的思维机变,以及合理的逻辑组织能力,想在读书人堆儿中“莫与为对”,门儿都没有。而且,蒋干长得还好,所以在当时应该是位很有前途的文化人。

史实中,蒋干也的确想尝试劝降过周瑜,周瑜对他非常尊敬,而蒋干在参观了一圈东吴,并深入接触了周瑜后,只是微笑不语,回头就跟曹操禀报,劝降周瑜这事行不通。

然后,蒋干就没再出过场。

罗贯中也许正是看中了蒋干只是短暂出场,没有和其他人有更多的交集,所以才大胆改造了蒋干。再加上蒋干长相出色,凭口才出名,正好可以塑造成一名没点儿逼数的绣花枕头。

《三国演义》中两度被曹操寄予厚望的蒋干,在折腾完曹操的83万大军后,也没交待他的结局。推测他至少不会被曹操立刻宰了,因为宰了蒋干,等于曹操承认犯错。

0 阅读:4
南松聊过去历史

南松聊过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